分享

千沟万壑 尽收眼底——读段铁的山水画

 yulin8458 2019-12-31

——读段铁的山水画。

段铁学习绘画是从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的,后来又随名师接受过系统的培养训练。但是自幼生长在燕山脚下的他,同时还有另一位老师,那就是每天抬头低头都可见的燕山山水。

段铁对中国山水画发展史有着透彻的认识。他认为,中国山水画到宋代开出了一个新的境界,院体画和文人画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仅成为独立画种,而且在整体上、结构上、意境上都达到了高峰,但此时山水画的笔墨还不甚讲究。

到了明、清,这时期的山水画既有代代相传的承袭,又有与时代紧密结合的蜕变和革新。明清山水画在笔墨上达到了高峰。段铁认为王原祁在清初“四王”中艺术成就最高,在校求学期间段铁就开始临摹他的作品,用了很多年研习他的“线性美”。

段铁认为传统中国画的核心价值是笔精墨妙。他在笔墨上用功甚深,他的笔墨严谨而讲究。他说,学习传统,是一个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过程。

《寻源入谷水潺潺》段铁

比如古人说,点要如高山坠石,要圆润,厚重,有形。一条线,苍苍茫茫,润含春雨,苍而不燥。不仅要学习其点画,而且要体悟其精神。逸笔草草,率意而为,是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一切山川形态,以至格调意蕴,最终都必须通过笔墨来表达。

段铁说:“我不只是用手在画,而是用心在画。中国画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仅要描摹客观物象,而且要抒发个人心志。山水画中表现的是胸中丘壑,不是眼中的丘壑,通过笔下的山水把自己内心的感受传达给观者是“中得心源”的真谛。

然而,心源所发,并不是任意而为,必要有真感情、真性情。而这真感情、真性情,也必须由于客观物象之激荡而萌动。自己有了真感情、真性情,才能感动他人。

中国画讲究精神格调,要有中国的精神气质。这种中国精神气质,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与生俱来的。但段铁说:“不是靠本能,需要学习才行。一旦动笔,懂不懂文化真的不一样,绘画不能是下意识的,而是有追求的。深入下去一定要有理论支撑,不是纯感情的东西。没有追求,没有精神,笔墨就是枯槁的僵尸。

《茂林石磴小溪边》段铁

他说:“我读书不求量,只求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画外的功夫提高了段铁画作的品格和境界。

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探究,应该说段铁的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他的画气势宏大,一山一水,一石一木都摆放稳妥而不可分割,极具整体感。宾主分明,经营有序,气韵相连,血脉贯通。

段铁《青山欲转古木逢春》:青山欲转绿溪回,古木春云掩复开。不是桃源在何处,只为流水落花来。

他把画室安放在燕山脚下,取名为近山楼,表示他的心与山水更加亲近了。段铁说:“我想,常说的‘写生’一词,应该改为‘感悟鲜活’”。“写生不是去寻找构图,也不是找到意境,而是通过仔细观察自然,明白种种物象存在的合理性和规律性”。

段铁《高峰独秀老君山》

段铁喜欢黄宾虹所说的画山水的四个程序: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经过这四个程序,经过观察、感悟、熔冶,最后从笔底流出“理想化了的山水”。 

归纳对客观事物的典型认识,创造出自己的程式。段铁说:“我并不认为传统制约和束缚了当代绘画的发展。相反,我认为传统给我们今天的创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把传统当作束缚的人,是在偷懒,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研究和吸收传统。有的人干脆把传统丢了,才让自己的艺术四不像。

段铁《流水当门石径斜》

“画家应该有一种职业道德,要踏实作画,不要急功近利。既然去画了,就要把活做得地道。要知道这个行当数千年承传的高深,面对先人,面对经典,应该有敬畏之心。”这无疑是一种很高的艺术伦理境界。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不是销售平台,只是交流分享信息。如有其他公司或者个人用本公众号的链接来销售产品,因此而产生的相关法律责任,均由其承担全部责任,本公众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

——————我是有底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