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朝更替不断,唯文化中国长存

 youxianlaozhe 2019-12-31

文化的江山

历史上,其实有两种中国史观。

一个是二十五史里的中国,叫作王朝中国。

一个是贯穿了所有王朝的中国,叫作文化中国。

所有王朝,都在兴亡交替中,短则数十年,长则二三百年,都难逃一亡;唯有文化中国越千年,历百世,还在发展,凝然而成文化的江山。

什么是文化的江山?

历来写史,都以王朝为本位,以帝王为中心,写王朝史,表达王权主义,即以宫廷政治和帝王权谋为主线,写来写去,也都是些改朝换代和开国皇帝的故事,那根线,历史的主线,还捏在王权的手心里,被王朝史观牵引着,进入王朝中国的历史。

老子、孔子相会图,汉画像砖

文化中国,在与王朝中国的互动中,以文化的江山表现出来,即便在当下民族国家的世界之林里,它依然漂洋过海,以全球化的天下观的方式存在。

王朝虽然赫赫,不过历史表象,江山何其默默,实乃历史本体。表象如波易逝,一代王朝,不过命运的一出戏,改朝换代,但江山不改,家国兴衰,还有文化主宰,文化的江山还在。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两朝已去,可关山依旧,明月依然。这关山,就是文化的江山!命运诗意地栖居于江山,我们知天命以诗。

 图源/Unsplash

从社会形态来说,“文化的江山”是社会,历代王朝也是从这江山之上生长出来的,交叠更替的。

从文化形态来说,“文化的江山”是历史,这是一个看不见的国度,却能通过看得见、听得见的汉字、唐诗、文人画、青花瓷展现出来,这是一个审美的国度。

《千里江山图》卷,北宋,王希孟作,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图源/故宫博物院

重读中国历史,要把历史放到江山中读,不要放在王朝里读。要用诗性的眼光读,不要用“资治”的眼光读,以诗性之眼,能读取文化的江山,用“资治”的眼光,只能围绕王朝打转,把历史读成阴谋诡计。比如,三国有无数种读法,如果只读《三国演义》里的三国,就只看见计谋,你争我夺,但三国还有一种读法就是苏东坡的《赤壁赋》,那是一部英雄史,用的是审美的眼光,看见乱世里的每个人都展示了个人的能量。

在文化的江山里,可以诗意地栖居

用王朝中国的史官文化来看,《山海经》无非“怪力乱神”而已;从文化中国的角度来看,《山海经》的世界则是一座史前文化的江山,是文化中国赖以成长的摇篮。《山海经》可以说是一部玉器时代流传下来的文化中国图志,虽为历代王朝所屏蔽,却被文化中国不断重启。

左为何尊,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右为玉凤,河南殷虚妇好墓出土。

世界文明古国多已衰亡,中国文明一直延续,其根源就在于虽然王朝更替,但中国的文化一直传承。王朝衰落了,文化还在发展,王国灭亡了,中国依然挺立。

试问有唐一代,有多少帝王?翻一下二十五史里的《唐书》就知道了。

他们从字里行间,列队而出,向我们走来,除了李世民、武则天,我们还认识谁?还有一位李隆基。对不起,我们知道他是因为杨贵妃,一首《长恨歌》便盖过了他的本纪。他是王朝的太阳,光芒万丈,可在《长恨歌》里,美是太阳,集中在杨贵妃身上,留一点落日余晖,让他来分享。还有滕王阁的滕王,谁知道他的名字?而一篇《滕王阁序》,都知道是王勃作的,久而久之,滕王消失了,一提起滕王阁,人们就说王勃,这是为什么?放大了说,那就是滕王属于王朝中国,王勃属于文化中国,套用歌德的话来说:王朝总是灰色的,文化中国之树常青。而王勃,就是文化中国之树盛开不败的诗性的花朵。

藤王阁序/明·文徵明 书

乾隆皇帝爱写诗,一生写了四万多首,他一个人写的诗的数量快赶上《全唐诗》了,可有哪一首诗能流传至今?大鱼大肉的四万多首诗,还抵不过李白清清淡淡的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光下,摇篮旁,母亲在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这样,唱了一千多年,至今还在唱,那一缕缕诗性的光芒,照亮了婴儿的脸庞,温暖了孩子们的心房,文化中国的公民们就这样成长,我们从中看到了希望。

林风眠《江南》,图源/雅昌画廊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用了诗性的眼来创作,诗中有“我”,“我”在选择,选择了“还”,他放下王朝,抱住江南——那诗性的江山。

两位作者的20年思考

刘刚、李冬君这对学者伉俪,40岁开始构思“文化中国”的概念,50岁完成初稿,再经10年打磨沉淀,最终扩展成12册体系完整的著作,在他们60岁的时候终于为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写下了开头。

尽管两人都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但他们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学者”或“作家”。他们最喜欢的反倒是拾掇院子里的紫藤和水仙,闲暇时写写诗,请客人用他们儿子自己烧制的瓷器喝喝茶。

刘刚、李冬君老师家客厅

刘刚和李冬君受过最严谨的学术训练,但他们认为,学术的东西也得好看,写出来的东西得让人喜欢看才行。他们一起逛遍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公开的、私人的博物馆,其中不少从未面世过的藏品,两人总是迫不及待地把见到这些新东西放进自己的书里,让更多人看到。

《文化的江山》上下卷自2009年出版后,刘刚、李冬君一直想把这部“大纲”往前往后延伸开来。在江南游历的过程中,两人考察了一些古村落,这些依旧保留宋代风格的古镇和古村落让他们意识到,中国历史中不能跳过去的、真正重要、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两人边走边看,边思考边书写,还领着一群学员一起回到历史的生发现场。他们曾在黄宗羲的故居给他们讲黄宗羲,还有整个晚明的思想界。这些高深的学问,在现场讲出来的时候,没有一个学员觉得晦涩。

宁波走马塘村,李玉祥摄影

从2009年到2019年,历经10年的打磨,刘刚、李冬君终于将《文化的江山》扩展成体系完整的著作。100多万字,1000余幅图片,重新梳理从《山海经》时代到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史,从文化基因探寻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发现了一座“文化的江山”,以毕生的积累,诗性的文笔,书写出一部走出王朝的中国史,打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历史样式。

书本之外的世界,书本之外的中国,更丰富。古旧的历史一旦经由现场与阐释的交织,就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不只是创作和阅读,还要通过在现场的游学走读触摸历史,这是刘刚和李冬君一直实践的历史普及的方式。他们在宁波古城慈城开创“文化的江山工作室”,写作授课,文物保护,也遍游文化古迹和博物馆,他们选择在“文化的江山”里安顿人生,乐此不疲。

《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辑12册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品

第一辑:文化中国的起源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国的确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目前全网预售,京东专享作者签名版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购买页面👇

第二辑:走出王朝的中国史(敬请期待)

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

第三辑:告别晚清的近代史(敬请期待)

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与东洋夹击的天下

文化的江山11:告别晚清的中国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国里的新文化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