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的郊外:知识、智慧与人性

 HNYZL 2019-12-31

《思想的郊外:知识、智慧与人性》是作者的学术随笔,分成几个方面。我年纪大了,没能每篇都细看,跳着看了各部分内容。但德君教授发表于报端的各类文章,我是时常仔细读的。

《思想的郊外: 知识、智慧与人性》 是一种“笔记体”著作。这种学术方式,灵动而“别出心裁”,在视野和阅读上,是个拓展。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一些著名笔记著作传世,采拾博洽,凡治乱得失、典章制度、文史考评、庙堂感悟、民俗风物、人生思辨、诸子百家、学术访察,无不书入其中,探赜索隐,气象万千,闪耀着知识、理性、智慧的光彩。学术价值比较高,是中国文化和学术中一道瑰丽的风景线。

比如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名气大,学术价值高,趣味也强。再如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是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札记和读书笔记。其中典章制度考据辩证,尤为详尽,与北宋沈括的 《梦溪笔谈》 一样,是明清训诂、论析经史札记的典范。毛泽东一生好读 《容斋随笔》, 延安时期读线装本《容斋随笔》,晚年找来大字本《容斋随笔》读,孜孜不倦。又如清嘉庆进士梁章钜的 《退庵随笔》, 采借学术、官常、政事故实, “检束身心” “订讹砭惑”。还有像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录》、司马光的 《涑水纪闻》、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叶梦得的《避暑录话》等,都是很著名的学术笔记,文笔即饶丰采。

很多人以为大文章难写,其实能写学术随笔才最见功力。因为除了要有思辨和品悟方面的能力,更得有扎实的国学底子和文史积蕴, 且能博闻强记、 举一反三并而别出机杼,还得有好的文字表达。 记得以前读培根随笔, 思想内涵可以,但总觉得文字“略输文采”,缺点“味道”,当然也可能是西文译成中文后的 “失韵”。 所谓学术随笔,要柳暗花明,闳中肆外,博有文采,可品意趣。

《思想的郊外:知识、智慧与人性》不落窠臼,新见迭见,清风徐来,思辨若深林,文笔类清潭,谓予不信,可试一读。

陶渊明诗曰:“田园将芜胡不归”。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个可以精神迈步、季节时新的后花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能让人流连忘返。

现在大文章多,大家都喜欢写洋洋洒洒的长文,却不一定写得好精短饱满的学术随笔和学术散文。这种倾向应当改变。希望有更多学者能多写精短文章,一孔之见、一得之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才可贵。是为序。

王邦佐于华东医院 2018 年 8 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