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竹叶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鉴益堂 2019-12-31

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

【处方用名】淡竹叶、鲜淡竹叶。

【饮片特征及鉴别】淡竹叶为不规则的小段,表面淡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及功能】本品味甘、淡,性寒。归心、胃、小肠经。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

【用法用量】6~15g,水煎服。

【药理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淡竹叶确实解热和利尿作用,但效力很轻微。其粗提取物有抗肿瘤作用;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临床应用及配伍经验】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功能清心泻热,除烦止渴。用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常配石膏、芦根等用;或配黄芩、知母、麦门冬等药用。

2.口疮尿赤,水肿尿少,黄疸尿赤本品性寒能清泻心胃实火,甘淡能渗湿利尿。用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疮及移热小肠热淋涩痛,可配滑石、白茅根、灯芯草等药用;本品以渗湿泄热见长,配牛蒡子、泽泻、益母草等同用,还可治水肿尿少;与茵陈、党参、栀子等同用,还能治黄疸尿赤。

1561209327(1).jpg-sy

【单味药方】1.治特发性水肿,淡竹叶1~2g,开水浸泡当茶饮,每日1剂,连用1个月。(《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2.治阴道炎,淡竹叶100g,水煎10分钟,早晚2次服,每日1剂,(国医论坛,1994,(3):22)3.治产后血气暴虚,汗出,淡竹叶煎汤三合,微温服之,须曳再服。(《经效产宝》)4.治头疮乍发乍差,红肿疼痛,竹叶一斤烧灰,捣罗为末,一鸡子白和匀,日三四上涂之。(《太平圣惠方》)。

【常用药对】1.淡竹叶配荷梗淡竹叶体轻气薄,味甘而淡,气寒而凉。轻能走上,宁能散郁,甘能缓脾,凉能清心,寒能清热;荷梗味苦气平,中空体轻,生于水土之下,污秽之中,挺然独立,富有长养生发之气,故能去暑清热,理气宽胸,升发清阳。淡竹叶以清利为主,导热下行,令其从小便而解;荷梗以升清为要,以理气宽中,消胀除满,醒脾开胃。二药伍用,一升一清,清心火,利小便,去暑湿,快胸膈,消胀除满,开胃消食。治疗夏日中暑证。临证之际,常与六一散合用,亦可与藿香、佩兰合用,疗效更佳。

2.淡竹叶配石膏淡竹叶体轻气薄,升散走上,清心除烦,利尿;石膏体重而降,气浮又升,清肺胃之热。二药伍用,清热泻火,止咳平喘益彰。治疗伤寒余热未清、气阴两伤之烦热口渴、咳呛呕秽、身倦无力、舌红少苔、脉虚数等。

3.淡竹叶配黄连淡竹叶甘寒,利小便而清心火;黄连苦寒,清泻上攻之火热。二药合用,既清热,又可使热随小便而去。治疗心火上炎之眼生赤脉胬肉,急痛不开,如芥子在眼。

4.淡竹叶配麦门冬两药均甘寒,人心经。淡竹叶善清心火,麦门冬善养心阴。二药配伍,相须为用,清心除烦。治疗虚烦不寐,心惊神疲,心烦口渴等症。

5.淡竹叶配生地淡竹叶、生地均走心经。淡竹叶甘淡性寒清心火,生地黄甘苦性寒滋阴生津。二药合用,一补一泻,滋阴泻火。治疗热病伤津,口渴,口舌生疮等症。

【名方应用】1.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此方是张仲景治伤寒愈后调养之方,其法专于滋养肺胃之阴气,以复津液。用竹叶清手足厥阴之火,石膏清手足太阴之热,配伍入参、甘草以补其真气,配伍粳米、麦冬以滋其真阴。此方亦即白虎加人参汤,去知母,加竹叶、半夏、麦冬。白虎加人参,为清胃保肺之剂,加竹叶等清肺胃之热而不苦寒。

2.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淡竹叶甘淡寒,入心肾经,清心火利小便,治烦热不寐,口糜舌疮,牙龈肿痛,小便赤涩疼痛等。伍木通、甘草梢利尿通淋泻热,伍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回复火热耗伤之阴液。

3.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本方用淡竹叶清透宣散,上能清心除烦,下可利尿导热下行,取其清上导下之效,配伍西河柳、牛蒡子、葛根、荆芥穗、薄荷、蝉蜕解表透疹,伍知母、玄参、麦冬、甘草清热养阴。治疗麻疹初期,透发不畅,胸闷烦喘,发热重微恶寒等症。

4.竹叶汤(《金匮要略》):“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竹叶清热除烦,疏风解表,伍葛根、防风、桂枝、桔梗、生姜解外邪,伍入参、附子、甘草、大枣扶正气,标本兼顾,为后世扶正祛邪法之祖。徐忠可注:“竹叶清其胆腑之热。…然以竹叶名汤,要知本寒标热,胆居中道,清其交接之缘,则标本俱安,竹叶实为之首耳。”

5.淡竹叶汤(《奇效良方》):淡竹叶导心火从小便而行,故治诸淋,尤适用于热淋。本方用淡竹叶伍以车前子、灯芯草、乌豆、甘草、大枣利水通淋,和中安胃,轻方治病治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