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是真实存在的吗?丨爱因斯坦与康德的思想碰撞--究竟谁对谁错

 taotao_2016 2020-01-01
凭着日晷上潜移的阴影,你也能知道时间在偷偷的走向亘古。 ——莎士比亚

蔚蓝的天空,远方飘来几朵如絮的白云,幻化着或明或暗的诡谲形态。

坐在窗边,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

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升起一种渴望:

渴望时间能在这一刻定格。

好让疲倦的身心能够融入其中,得到释放。

然而,时光却一刻都未曾停下它匆匆的脚步。

云朵也随着风儿,慢慢远去了...

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莎士比亚

古往今来,中外无数的先哲、文豪,都留下了有关时间的印记。

这里面,有对生命的喟叹,有对人生的追思。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时间像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不还,毫不留恋 。 ——塞万提斯

是啊,时间就像奔腾不息的河流一样,片刻都不曾停顿。引得无数文人、骚客发出了红颜易老,青春难再的喟叹。

时间,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流走了,什么都不曾留下...

我们不禁要问:时间究竟是什么?它是真实存在的吗?

一、时间究竟是什么?

  1.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昨天.今天.明天、白天.夜晚、一秒钟.一小时...这些,构成了我们对于时间最直接的认知。
  2. 物理学意义上的时间:时间是用来描述物质在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和次序性的,分为时刻和时间段两个部分。

二、时间是真实存在的吗?

我们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牙牙学语,之后慢慢学会走路,长大点,开始上小学、考大学,等成年了,还要结婚、找工作...

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时间给了我们最真切的体验:

今天的时光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虽然,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但,那再也不是昨天的太阳了!

眼角,不经意间冒出的皱纹,在提醒我们:时间的真实。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在我们的切身感受里,流逝着的时间,是那么真实。以至于,我们从来都不曾怀疑过:

时间的真实性!

时间是真实存在的吗?

在探索时间真实性的问题上,康德、爱因斯坦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康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的时空观

要了解康德的时间观,首先要对他的著作有所了解。

康德的主要著作是被称为“三大批判”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从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向的划时代巨著。

在这部著作中,康德完成了“哥白尼式的革命”。简单来说就是:主观不仅要与客观经验相符合,同时客观经验也要与主观相符合。人要为自然界立法!

我们对于外在对象的知识,不仅要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而且经验对象,也必须纳入主体先天的认知形式中,才能被我们所感知,所理解。

康德的先验理论,分为三部分,我们主要说一下前两部分:

  1. 先验感性论:作为先天直观形式的空间和时间
  2. 先验逻辑:主要就是知性范畴
量的范畴:单一性、杂多性、全体性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定性关系范畴:实体与偶性、原因与结果、交互作用模态范畴:可能与否、存在与否、必然与否

这两个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康德的时间观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这两部分的内容,做一下简单介绍。

我们知道,康德的先验理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休谟在其《人性论》中所提出的一个问题的影响:

休谟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非常重要的问题。简单说,就是从“是”能否推出“应该”。或者说从“事实命题”能否推出“价值命题”

举个例子:火把水烧开。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只看到火在烧水开了两个独立的事实。我们并没有看到火把水烧开这一事实!

二者之间只是基于大量经验的归纳意义上的联系,而不是基于演绎法的推理。

也就是说:我们仅仅只是每次都看到火在烧水开了两个事实依次发生而已,仅此而已。我们不能把这种归纳总结出来的结果,当做真理。二者之间的联结只具有或然性!

休谟的这个问题就像核弹一样,一经提出,便在哲学和科学界引发滔天巨浪!因果问题实在太重要了,它直接关乎科学的根基。经此一役,整个科学大厦摇摇欲坠!

这场争论从英国开始,一直蔓延到了整个欧洲大陆,直接触发了康德思想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经过10多年的酝酿思索,终于在1781年,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横空出世!

在此书中,康德对于休谟问题的解答,我们还以火烧开水这个例子来介绍:在这个事件中,我们所看到的是火烧水开了两个事实,每次都依次出现。主体就将二者纳入了,自身所固有的因果关系范畴中,来对二者加以理解。因果联系不是外部经验对象之间所固有的关系,而是主体赋予经验世界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理解康德的先验时空观,就很容易了。

时间和空间作为主体的先天直观形式,它们不是从外部世界获得的实在之物,而是自身所固有的。我们在直观外部对象时,必须将其纳入主体的时空直观形式中,才能被我们感知。

很显然,在这个意义上,时间是非实在的

时间是真实存在的吗?丨爱因斯坦与康德的思想碰撞--究竟谁对谁错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提出者。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爱因斯坦的时空观

要想了解爱因斯坦的时空观,那我们就必须要简单知道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都说了什么。

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这两条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新理论。这个理论彻底颠覆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不再是两个毫不相干的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四维时空。在这里面,出现了神奇的“尺缩钟慢”效应。

“尺缩钟慢”效应,简单说来就是:一个相对于我们高速运动的物体(当然,低速运动的物体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不明显而已),在我们对其进行观测时,所观测到的空间会缩短,而同时运动物体内部的时间会变慢。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空间的缩短,并不是物体真的变小了,而只是我们所观测到的长度变小了。但,时间是实实在在的变慢了。

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是描述物质间有关引力作用的理论。在其中,爱因斯坦将牛顿的万有引力解释成时空的弯曲。物体(尤其是大质量天体)周围的空间会发生弯曲,在其附近的小质量物体会沿着弯曲的直线,围绕大质量天体做惯性“直线”运动

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不再是平坦的,越靠近天体周围,时间流逝的越慢。

很显然,无论在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中,时间都是可伸缩的实在之物

综上我们发现:在康德哲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抛却空间性质不提,仅就时间的性质来说,双方的认知竟然有着天壤之别!

这是一件不得不令人感到惊讶的事情。

康德和爱因斯坦二者之间,关于时间的认知上的矛盾,貌似没有办法进行调和。但,如果我们仔细认真的思索,就会发现:二者的理论其实各自阐述了时间的两个截然相反的方面。

首先,我们可以说:时间不是物质,时间是用来衡量物体的运动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故而,我们看不到时间,也无法听到时间。但,我们却可以用工具(比如:时钟)来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时间

  1. 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在狭义相对论中,我们说一个运动物体的时间变慢了,我们其实是在说:这个运动物体内部的物质的运动变慢了,以及运动物体内部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本身的运动变慢了。
  2. 广义相对论中的时间:在广义相对论中,我们说在一个大质量天体周围的时间变慢了,我们其实是在说:物体靠近大质量天体周围,物体内部的物质的运动变慢了,以及物体内部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本身的运动变慢了。

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时间,只与运动物体内部物质的运动速率有关。在这里,时间的实在性是指物体运动本身的实在性——这是时间的外在物质属性。

康德哲学中的时间

在康德哲学中,时间不是直观到的东西的时间,而是我们直观活动的时间

直观到的东西的时间,就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物体内部的物质运动意义上的时间。康德所提及的是主体直观活动本身意义上的时间,即先天直观形式。

在直观时,运动的物体必须纳入主体的时间,空间的先天直观形式中,才能被我们所感知。在这里,时间的非实质性是指主体的时间直观形式本身的先天性,它不是从外部获得的知识——这是时间的内在主体属性。

爱因斯坦和康德的时间观,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截然相反又共为一体,深刻反映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把双方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时间的内涵才算完整。

好了,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写出来,咱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参考数目:《纯粹理性批判》——康德《康德的经验形而上学》——H.J.裴顿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解义——康浦.斯密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爱因斯坦相对论——泡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