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议论

 周口店人 2020-01-01

以常见病感冒为例。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吃不吃西药一般都是七天可以痊愈。但水平高的中医可以一剂而愈。现在感冒后很少再有人吃西药了,大家对此都有所认识了。但认识并不深刻,没有往更深处想。西药在治疗感冒中到底起到何种作用?说它是安慰剂都是对它的夸奖,它对身体的害处对于体壮的人是日有所长,不见其增,是隐性的但却是确实存在的。因为年轻人的抵抗力即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强于老年人。年老体虚的吃感冒西药常会诱发心、肾方面的疾病。中医治疗感冒一般会采用汗、吐、下三法。对不同体质、不同阶段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治法。体虚的更是会先扶正再祛邪。西药本质上是化学药品,用多了都会伤害人体的正气,只是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一样的表现而已。可以思考一下,为何西药诞生一百来年,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大批的西药被淘汰?原因就是在实际应用中随着时间的增长它对身体的危害性已达到显而易见的程度,西医对当初的承诺已无法自圆其说了,不得已而为之。谁又听说过哪一味中药被淘汰过,两千年前的感冒方剂现在用只要对症效果是一样的。理法方药是中医的灵魂,理即理论,法即法度,方是手段,药是工具。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实践,我为什么不对西医抱有幻想,因为我认为它对疾病的认识是错误的。中医与西医不同,西医之本在药,重药不重医,没有药就不能医;中医之本在医,重医不重药,所谓万物皆本草,只要知道病理找到病因,有各种各样的医疗方法,此法不行用那法。最为重要的是一切医疗手段以不伤害病人的自组织能力为前提,因为中医认为人体的自组织能力是疾病能否治愈的根本,只能增强不能损害它。你再看看西药的说明书,几乎每一种药都有副作用。所谓副作用就是对身体有损害的代名词,伤害的是人的自组织能力。语文不好和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是难以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中医药取自自然界,禀自然之气而生,用对症了毒药即良药,用错了良药变毒药。以自然之偏纠人体之偏,中病即止,岂有终生服药之理。这就是中医药能安身立命几千年,西医药普及才百余年便乱像丛生的根本原因。

     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连普通感冒都治不好的西医会治愈更加复杂难治的内伤杂病,究竟是谁给了我们如此之大的信心?除了迷信和盲从,我想不出其它的原因。迷信的是所谓的权威,再多想一层,这些权威是谁树立起来的,这些权威又是为谁服务的?弄清楚这些就明白了为何要想取得中医行医资格就必须要通过英语考试的问题了。市场经济一切都是商品,一切都是买卖。有了物美价廉的中医,质次价高的西医还能生存吗?为了打压中医无所不用其极,我收藏的一切对西医有不利言论的文章都转载不了,反之对中医的诘难则通行无阻。从侧面证明了当前中医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险恶。

    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你的交易对象之前,再细致地调查研究、市场调研、货比三家都不为过!如今因病致贫、家人身心俱疲、人财两空的事例随手拈来,这些应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具体到妈妈身上,本身疾病的原因就是由于肝脾肾具虚引起的,如在服用西药真是雪上加霜。往后定会产生更多其它的病症。而且老年人的脏器一旦受到伤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很难恢复。妈妈是老年人了,平时又不注意锻炼和饮食,身体有毛病很正常。血脉淤阻就活血化瘀,血糖高的真正原因是器官吸收运化功能减弱,不能有效吸收糖份,应该滋补肝脾肾。任之堂开的药里面,熟地黄、红参就是起这个作用的。为什么三高被称为老年病就是这个原因。降糖降压药为什么要终身服药,就是因为这些药有很大的副作用,它会损伤人体的肝肾功能,然后会产生诸多变症(即药源性疾病),西医又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直至病人死亡,死人当然不用再吃药了。于是西医宣布:幸亏有我不然早就死了,我说是绝症,没错吧!如果哪位中医这样对病人说,不被打的满地找牙才怪。为何西医能如此嚣张,因为医药利益集团的能量就有那么大,它能压制一切对他不利的言论。你看看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报表,毛利润往往都是80以上,销售费用(其中大部分是回扣)却占去了百分之五十多。现在所谓的医生实际上是医药公司的销售员,什么体检指标只是销售药品的由头。恐吓病人是医生的销售技巧。所以说中西医之争不是口水之战,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弄清楚其中的原由,真正大事临头的时候会茫然失措,随大流。希望你能对此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妈妈的思想状况你也知道,我也不多说了。谁都不希望姑爷爷和四舅的事情在我们家重演。西医的诊断结果只有纳入中医的理论体系才能发挥它应用的作用,不知病因怎可用药?血糖降了,病就好了?疏筋通络、活血化瘀的方子中医有一大把为何不能采用?归根结底是认识问题。我说的这些是我通过信息收集、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后的认识,我自己认为是对的,是否如我所想最终要实践来检验。在妈妈身上已实践过一回,效果还是不错的,遗憾的是没有坚持下去,可能就不会如今这般了。

我的感觉是你在此问题上的态度还是比较开放的,也是模棱两可、可左可右的。现在提供几篇资料供你参考,以助你形成比较明确的认识。如你我能达成共识,再去作妈妈的思想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