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历代玉器的雕琢技法!(好资料)

 杨娇依依 2020-01-01

玉不琢,不成器

顾名思义

每一件玉器都要经过精心雕琢

才能成为一件

工艺精美或素面莹润的工艺品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

最早古玉作工典籍是《周礼·考工记》,涉及制玉技法不多。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粗略描绘古人制玉的轮廓。清代李澄福《古玉图说》全面记载了制玉的全过程:即捣沙、研沙、开玉、扎玉、冲埚、磨埚、捣膛、上花、打钻、透花、打眼、木埚和皮埚。后期陆续出现铊子、拉条等。

 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


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

,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

,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

,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

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现今的玉雕技法,大体还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种方法。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

商代玉器

▲商代虎形玉佩

商代的琢工,直道多,弯道少;粗线条多,细线条少;阴纹多,阳纹少。穿孔外大里小,出现了所谓的“马蹄眼”。商代玉器上的“双钩线”(并列的阴刻双线条),是玉琢工艺史上的一大成就。

西周玉器

▲西周夔龙纹璜

周代琢工,精细程度超过了以往。琢制的线条多与商代相同,但弯线条增多。琢玉的技法和造形设计在不断改进,加工修整和抛光,使器物日趋美观。

春秋玉器

▲春秋玉龙形佩

在春秋战国时,“水沙”(解玉沙)开始被选用,工肯定也在进一步发展、定型,从开片、做花到上光均已有了层次。技法比商周时更为细致和复杂,其规格也较严整而得体。

汉代玉器

▲汉代玉握猪

汉代,小件玉器的琢工细,大件玉器的琢工粗。其刀法简洁有力,在历史上有“汉八刀”之称。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除了玉琢之外,石雕受佛教的影响也很发达。

唐代玉器

▲唐代骑像人物玉摆件

唐代,常见缠枝花卉、葵花图案及人物飞天。特别是狮兽的制做较精,刀法不乱,布局均匀,细而厚重,成为唐代玉琢的一大特点。

宋元玉器

▲宋代花鸟纹玉佩

▲元代 玉卧马

宋元时代的突出特点是琢工无粗制滥造之处。此时的玉器细腻灵巧,小件多,大件少。其花鸟一类,虽不及唐人的淳厚朴实,但因受当时国画风格的影响较深,故非常重视其神态。

明代玉器

▲明代童子纹锁形玉佩

明代,刀法粗犷有力,出现“三层透雕法”,镂雕十分精细,具有时代风格。当时的北京、苏州、杨州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玉琢中心。其中尤以苏州的玉琢工艺为全国之首。至明代的中、晚期,玉琢技艺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的琢玉大师,如陆子冈、刘谂、贺四、李文甫、王小溪等,他们都是琢制精巧小件的能手。其中尤以陆子冈最为有名,经他琢制的玉器,被称为“子冈玉”。不过,明代的玉琢在最后一道工序即碾磨细工上,存在着“求形不求工”的现象。

清代玉器

▲清白玉雕松鹤延年

清代精工细琢逼真,出现了“巧做”(利用巧色等)和镂空、半浮雕等多种琢法。因而富有立体感的各种玉件,层出不穷。乾隆年间是玉琢的全盛时期,玉琢水平达到了高峰,其精工细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元、明两代。

声明:玉器圈以传播古玉文化为宗旨,文源古玉文化研究馆 ,版权归属原作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玉器圈。

平台发布的内容作为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玉器圈传播需要您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