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理复兴之端》:吹响“法理行动计划”的号角

 hyxz_ljf 2020-01-01

法律是一种规则体系,同时也是一种意义体系。理解法治是实践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强大的知识体系和思想资源。法治中国实践是滋养法治思想、法治理论的源泉沃土,法治时代必然是一个法治思想繁荣、法学学术昌盛的时代。

《法理复兴之端》勾勒了新时代中国法理研究的图景

张文显主编的《法理复兴之端》一书,以迎接中国法学的法理时代为主题,勾勒了新时代中国法理研究的图景,吹响了“法理行动计划”的号角。

法理中国是法治中国的理论基石,法理素养是法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理学的论题是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对于推动法治实践具有引领作用。

法理是法治的灵魂,法治中国建设要从确立整个社会的基本法理入手,构建认真对待法理的社会自觉,让有悖法理的观念、行为寸步难行,让考量合法性、合理性、正当性成为常态,将法理精神、法理要素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夯实公平正义的法理根基。

法治的力量首先是思想的力量

付子堂主编的《法治理想国:柏拉图〈法律篇〉研读实录》,从研读经典入手,追溯人类思想史的源头,是回到“法律是什么”“法律应当是什么”等法治基本问题的深刻思考。法治来自人类对于社会秩序和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人类对法治的信仰和信任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独立思考、深刻反思和不断追问。法治的力量首先是思想的力量。人类历史上无数法治思想家都在孜孜不倦地向人们宣讲和阐释“法治优于人治”。

通过法治思想家的引领,人们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法治原则、法治规律,更加认真地对待规则、对待权利。只有坚守法治信仰、法治理想,才能抗拒法律实用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的侵扰。

防止法治建设陷入概念循环、理论空转、泛泛空谈的怪圈

法治作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种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综合体,既是一种现代文明形态,也是一种现代治理手段,这是由法治的目的性和工具性所决定的。

陈金钊著的《法治及其意义》,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理论构建、实践路径,对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意义阐释。

对于法治中国的意义追问是十分有益的,可以使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加深法治理解、凝聚法治共识,防止法治建设陷入概念循环、理论空转、泛泛空谈的怪圈。

只有深刻地理解法治,纠正对法治的片面认识,将法治之理贯穿于政治行为、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才能够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尊崇法治,在行动上推动法治实践。

法律是社会中的法律,法律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法律现象也是社会现象

思考法治及其意义,既要对法律和法律现象进行抽象性思考,又要对法治问题和法治实践进行价值判断和现实思考。这样一来,就大大拓展了法治的思想空间和话语空间。

苏力著的《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将对法治的热切关怀融入司法个案之中。苏力的法律分析总是与对司法制度、社会变迁、历史文化的思考紧密结合在一起。苏力认为,“法理分析当然应当有助于个案的实务应对,但其目标却从不只为了应对个案。法理分析其实几乎只为了更好地、更现实地理解法理和司法,理解天理、国法和人情及其互动。”

法律是社会中的法律,社会是法律的土壤。法律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法律现象也是社会现象。每一起案件后面都有复杂的社会关系,面对当下深刻变动的利益格局和社会关系,只有从历史、社会、文化角度来研究和思考法律现象、法律问题,才能够深刻把握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推荐书目

《法理复兴之端》,张文显主编,法律出版社

《法治理想国:柏拉图〈法律篇〉研读实录》,付子堂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苏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法治及其意义》,陈金钊著,法律出版社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丁国强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

编辑:袁昕

流程编辑:孙昱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