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631

 随缘522 2020-01-01
五膈气。脾胃寒,不能下食,呕吐酸水,时时胸膈刺痛
槟榔散
【处方】 槟榔1两,人参1两半(去芦头),肉豆蔻1两(去壳),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荜拨1两,高良姜1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五膈气。脾胃寒,不能下食,呕吐酸水,时时胸膈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臁疮
槟榔散
【处方】 全蝎7个,斑蝥14个,巴豆14粒,槟榔1个,麻油15两,用麻油慢火煎,先入全蝎,次入斑蝥,次入巴。随巴下槟榔,见巴黑色,方入黄蜡1两,候熔,去前4味药滓不用,只用蜡油,入后药:黄柏皮2钱(炙),雄黄1钱(研),生硫黄1钱(研),蛇床子2钱(研),虢丹1钱(水飞),海螵蛸1钱,白胶香、黄连、杏仁、轻粉、麻油(胶香与油先溶)。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臁疮。
【用法用量】 同入麻油中调,敷疮。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二
 
 
 
 
 
 
胸中痰壅,呕逆,不纳饮食,四肢少力,腹内水鸣
槟榔散
【处方】 槟榔3分,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白术2两,桂心3分,人参1两(去芦头),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胸中痰壅,呕逆,不纳饮食,四肢少力,腹内水鸣。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一
 
 
 
 
 
 
 
牡蛎散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30克,麻黄根30克,煅牡蛎30克。
【用法】:三味为粗散,每服9克,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水煎,去渣热服,日2服。
【功效】:固表敛汗。
【主治】:体虚卫阳不固症。症见体常自汗,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质淡红,脉细弱。
【方解】:体常自汗、短气、舌质淡红,脉细弱为本方主症,属体虚卫外不固。汗出夜卧尤甚,心悸惊惕,为兼心阴受损之症。肺气不足,卫外不固,阴液外泄,固自汗;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心阴受损,虚火内扰,故心悸惊惕,夜卧尤甚,烦倦。
本方是敛汗固表的常用方剂。方中牡蛎咸寒敛汗,益阴潜阳,为主药。辅以黄芪补益肺气,实卫固表;麻黄根专于止汗。佐以浮小麦益心气、养心阴、清心热。
【按语】:本方以体常自汗,夜卧尤甚,短气倦怠、舌质淡,脉细弱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产后、病后体虚,外科术后,肺结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其他慢性疾患等所致的自汗、盗汗之症。本方可加糯稻根、煅龙骨以加强疗效;气虚者,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阴虚盗汗,加白术、附子以助阳固表;阴虚盗汗,加干地黄、白芍以养阴止汗;血虚多汗,加熟地黄、何首乌以滋养阴血。
若亡阳汗出,大汗淋漓,汗出如油者,则不适宜使用本方,当以参附汤、独参汤等益气回阳固脱。若误以此方治疗,则缓不济急,贻误病机。
【同名方】:1、《普济本方方》牡蛎散,由牡蛎粉、寒水石、朱砂、铅霜、甘草末、故扇灰构成。功能清心安神,止汗。主治心热,汗出不止。
2、《太平圣惠方》牡蛎散,由牡蛎粉、麻黄根、黄芪、杜仲、白茯苓、败蒲扇灰构成。功能固表止汗,益气补肾。主治虚劳盗汗。
3、《千金要方》牡蛎散,由牡蛎、防风、白术组成。功能益气固表止汗。主治风虚头痛,卧即盗汗。
4、《世医得效方》牡蛎散,由牡蛎、麻黄根、知母、黄芪、浮小麦构成。功能固表止汗,益气清热。主治诸虚不足,或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尤甚,久而不止,羸弱枯瘦,心忪惊惕,短气倦怠。
5、《御药院方》牡蛎散,由牡蛎、淀粉构成。供外用。功能收敛止汗。主治汗孔不闭,虚汗不止。
6、《奇效良方》牡蛎散,由牡蛎、黄芪、甘草、白术、小麦构成。功能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诸虚,体常自汗,惊悚不安。
【附方】:1、止汗散(《傅青主女科》)由人参、当归、熟地、黄莲、麻黄根、浮小麦、枣构成。功能固表止汗,益气养血。主治产后盗汗。
2 止汗散(《证治准绳》)由煅牡蛎、炒小麦麸。功能固表止汗,主治多汗,及产后盗汗。
3、止汗散(《鸡峰普济方》)由牡蛎、白术、甘草、白芷、防风构成。功能祛风止汗,健脾益气。主治诸虚不足,汗出不止。
 
 
 
 
 
 
 
归元散
【方源】:《万病回春》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麦门冬、黄柏知母、芡实、莲花须、枸杞子、陈皮、川芎各等分、升麻、甘草减半。
【用法】:为细末、每服15克,加莲子3个、枣子1枚,水煎服。
【功效】:补气滋阴,安神固精。
【主治】:梦遗日久,气虚下陷。
【方解】:本方为主治梦遗日久,虚火妄动,气阴亏虚,气虚下陷之方。方中人参、白术、升麻、茯苓、甘草补气升陷;黄柏、知母清下焦之虚火;麦门冬、枸杞子滋阴补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芡实、莲花须止遗涩精;川芎调血;陈皮理气。诸药配伍。有补气升陷,养血安神,涩精止遗,滋阴泻火之功。
【按语】:本方以头晕、梦遗日久、身疲乏力、脉细数为辩证要点。现代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遗精,性功能减退等病症。肾阳虚寒之症。则非本方所宜。
【同名方】:
《程氏简易方论》归元散由红豆、干姜、陈皮、茯苓、人参、白术、甘草、附子、川芎、肉桂、川乌、山药、乌药、干葛、黄芪构成。功能温肾散寒,补脾益气。主治下元虚。腹脐胀痛。泻痢呕吐,阳虚梦遗滑精,手足厥冷,所有虚寒。
 
 
 
 
 
 
宁嗽化痰汤
【方源】:《证治准绳》
【组成】:桔梗9克,枳壳9克,半夏9克,陈皮9克,前胡9克,葛根9克,茯苓9克,桑白皮6克,麻黄3克,紫苏9克,杏仁9克,甘草6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功效】: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主治】:感冒风寒,咳嗽鼻塞。
【方解】:本方中麻黄、葛根、紫苏、生姜宣肺散寒;桔梗、杏仁、前胡、桑白皮降气宣肺,化痰止咳;半夏、茯苓燥湿化痰;枳壳、陈皮理气宽中;甘草调和诸药。配伍成方,化痰止咳、共奏宣肺散寒之功。
【按语】:本方以感冒风寒、鼻塞、咳嗽痰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风寒咳嗽、支气管炎等。
【附方】:1、宁嗽汤(《杂病源流犀烛》),本方去麻黄,加大枣构成。功效宣肺理气,化痰止咳。主治诸嗽。
 
 
 
 
 
 
 
五汁安中饮
五汁安中饮,中医方剂名。出自《新增汤头歌诀》引张任候方。主治噎膈,胸膈痞满隐痛。
 
五汁安中饮
 
《新增汤头歌诀》引张任候方
 
牛乳、韭汁、姜汁、藕汁、梨汁
 
噎膈,胸膈痞满隐痛
组成
牛乳六分,韭汁、姜汁、藕汁、梨汁各一分。
用法用量
和服。
主治
1.《新增汤头歌诀》弓张任候:火盛血枯、或瘀血寒痰阻滞胃口所致之反胃啼膈。
2.《中医内科学讲义》:噎膈。胸膈痞满隐痛,吞咽梗阻,口干咽燥,大便艰涩,形体逐渐消瘦,舌质红,脉弦细者。
方义
牛乳润燥养血为君,韭汁、藕汁消瘀益胃,姜汁温胃散痰,梨汁消痰降火。
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内科学》:五汁安中饮,治噎膈,胸膈痞闷隐痛,吞咽梗阻,口干咽燥,大便艰涩,形体枯槁方。韭汁、牛乳、生姜汁、梨汁、藕汁。水煎频服。
 传播正能量,帮助需要人受益,多积累一分功德!
 
 
 
 
 
 
既济汤
据《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全方由大熟地一两,萸肉(去净核)一两,生山药六钱,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茯苓三钱,生杭芍三钱,乌附子一钱8味药组成。
对于既济汤的作用,张锡纯是这样说的,这个配方主要用于大病之后的阴阳不能相互维系的病症,比如阳欲上脱,或喘逆,或自汗,或目睛上窜,或心中摇摇如悬旌;阴欲下脱,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泻,总之,一切阴阳两虚,上热下凉之证都是可以用既济汤的。
 
 
 
 
 
疏风调气。脚气春、夏防发
槟榔散
【处方】 槟榔1两,独活半两,赤茯苓半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半两,沉香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芎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疏风调气。脚气春、夏防发。主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五
 
 
 
 
 
上煎数沸,调槟榔末2钱,食后服
槟榔散
【处方】 陈皮1大握,苍术(炒)1握。
【功能主治】 脚肿。
【用法用量】 上煎数沸,调槟榔末2钱,食后服。
【摘录】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