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画 || 穿越岁月沧桑,依然荡气回肠……

 灵石水华 2020-01-01

穿越岁月沧桑,依然荡气回肠……

作者:漫步梧桐下

第一次听到《渔光曲》这首歌,是在一个遥远的峡谷里,那是建设工地广播站高音喇叭播放的,当悠扬的歌声在谷间回荡时,一下子就攫住了我的注意力。那时正值少年,并不理解这首歌的思想内涵,只是觉得歌曲抒情,旋律优美,格外动听。

人的成长,总是同音乐与歌声相伴,尤其是后者,往往开启了认知世界的一扇轩窗。在聆听音乐的记忆中,一首金曲一旦入了心,即使岁月漫漫,也会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在我的心目中,旋律抒情、曲调凄婉、音韵流畅、节奏舒缓的《渔光曲》,绝对是一首不绝如缕的经典歌曲。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

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潮水升,浪花涌,鱼船儿飘飘各西东……

如同走出峡谷视野豁然开阔,每每听到这首歌,眼前便会出现一片烟雾迷蒙的大海,海面上有一只风帆破旧的打渔船,在波浪涌动中起伏跌宕......渐渐地,听出了其中的韵味。感觉那苍凉的背景里,飘散着一种凄婉的愁绪,就像置身在淡淡的烟雨中,眼前的景色给人很美的感受,可背后却是风雨浸彻的寒冷。

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的《渔光曲》,创作于1934年,是同年上映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这首歌以质朴诉说的歌词,委婉惆怅的旋律,真实地描绘了上世纪30年代海边渔村的凋敝景象和租船捕鱼的穷困境况。那如泣如诉、感情真挚的音乐中,饱含了渔民的辛酸,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社会底层的人生状态,抒发了一种难以抑制的怨懑。

轻撒网,紧拉绳,烟雾里辛苦等鱼踪。
鱼儿难捕船租重,捕鱼人儿世世穷。
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作为一首主题歌,《渔光曲》在同名影片中反复出现,有力地烘托了影片的主题,产生了动人的艺术力量。据史载,该片上映时,上海正逢60年未遇的酷暑,人们照样端坐在没有空调的金城大戏院里观看。该片连映了84天,戏院门口天天挤得水泄不通,成为上海滩的一大奇观。不仅于此,影片中的歌曲《渔光曲》,所灌制的十几万张唱片,被一抢而空。

在当时,各家报纸对此作了连续报道,所拟标题令人过目难忘:“人活80岁罕见,片映80天绝无 ”;“街头巷尾无人不谈《渔光曲》,无人不唱《渔光曲》”;“由夏而秋拷贝三易,卖座如一空前绝后”。1935年2月,在莫斯科电影节上,《渔光曲》荣膺“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渔光曲 张毅 - 戏弓

歌曲《渔光曲》流传至今已85年了,尽管时过境迁,但音乐形象依然清晰感人。其委婉抒情的曲调,从容舒缓的韵律,富有思想的蕴含,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荡气回肠。 从艺术角度看,《渔光曲》的歌词与音乐形象是那么的吻合,它给旋律注入了令人回味无穷的乐思,也催生着许多联想。特别是音乐旋律的婉转、舒缓,与歌词语言的描述十分贴切,给人以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作为一首经典抒情歌曲,《渔光曲》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淘洗,却依然??褶闪光,依然感人心脾。其艺术生命力之所在,不仅在于歌词与旋律完美融合所创造的艺术意境,更在于它以独具特色的音乐语言,表达了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始终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天已明,力已尽眼望着渔村路万重。
腰已酸,手也肿,捕得了鱼儿腹内空。
鱼儿捕得不满筐,又是东方太阳红。
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还靠它过一冬……

歌词中,那一句“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还靠它过一冬”的祈愿,极富有思想的张力,是最典型的情感表达。

东山魁夷曾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清泉,只是日常太多烦乱的声音遮蔽了它。那被遮蔽的清泉一如沉睡的良知,惟有唤醒它,世界才会呈现永恒芳华。是的,聆听《渔光曲》,仿佛不经意间,一只小手悄悄探入心间,拨动了那许久不曾触动的深切同情的弦儿,奏出了一连串的颤音……

似乎是教科书般的必选课目,在中国,几乎每一位女歌唱家在其成名的历练中,都无一例外地倾情演唱过《渔光曲》,无一不用心感悟它的艺术魅力。而在众多歌星不同风格的演唱中,我曾反复聆听比较,最终还是喜欢方琼演唱的《渔光曲》。也许吧,她的音质音韵和满含深情的演唱,更接近于我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也更能激起心灵深处那片感动的涟漪。

在静谧的夜晚,戴上耳机,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一首经典抒情的老歌,就像开封一坛久藏深窑的陈酿。那种细细品味的感受,真是清风徐来,醉意微醺……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