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是音乐史上著名的钢琴套曲,1875年,他受到彼得堡出版家贝尔纳德之邀,创作12首钢琴短曲,按每月一曲的方式在一份音乐杂志上发表。这些篇章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柴可夫斯基的这些乐曲不但生动地描写了每一季节中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深刻地刻画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其中既有春的生机、夏的浓郁、秋的柔和、冬的瑰丽,又有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它们如行云流水,清新自然,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最后这十二首音乐小品汇聚成音乐月历,将满含他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于爱的歌颂。 音乐里,有清风明月,有鸟语花香这里,这里是每个人的桃花源,陪伴你我走过四季时光。作品采用升f小调,3/4拍,朴素而有表情的中板,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中段速度渐慢,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D大调,2/4拍,适当的快板,三段体,俄罗斯舞曲节奏的主题。欢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带有纯朴明快的双拍子舞曲特征,表现了狂欢节欢腾热烈的气氛。g小调,2/4拍,有表情的小行板,旋律轻捷灵巧,中段用断奏和装饰音形成的旋律,展现了云雀欢唱的春日情景。降B大调,6/8拍,稍自由且稍快的小快板,节奏自在,情绪柔和。表现初春的憧憬和梦幻。G大调,9/8拍,小行板,主部是充满甜美幽静之情的琶音,旋律起伏委婉,温存柔润,带有较强的歌唱性,充满细腻真挚的颂叹之情。中部变成游戏似的快板,造成初夏的开朗气氛。g小调,4/4拍,如歌的行板,描写夏天泛舟嬉戏的情景。一般说来,船歌都是以6/8拍为多,惟这一首乐曲的主部却是4/4拍。音乐采用了旋律小调的形式,用平稳的节拍表现出俄罗斯平底船均匀滑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则象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有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辽阔国土上的人民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中间部速度转快,情绪变得开朗欢快。随后又回到如歌的行板,再现第一部分主题。最后在慢慢减弱的音响中结束,仿佛小船渐渐远去,只留下微波轻轻拍打着堤岸的声音。降E大调,4/4拍,中庸的快板。民歌风的旋律构成纯朴明朗的主题,表现了农夫割草时的欢乐。柴可夫斯基加入了起源于乌克兰一带的俄罗斯古舞「特雷帕克舞曲」,地方风格非常特别。b小调,6/8拍,活泼地快板。带回旋感的主题犹如一首舞曲,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之情,描写着农作物成熟时,大伙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麦子,有的人捆绑麦杆,拖车的轮子整夜响个不停,就像音乐一样的好听。e小调,4/4拍,不过分的快板,三部曲式,与大多数狩猎的音乐一样,以三连音为基础,主部是模仿圆号的音型,中间部主题带有进行曲的特点,使人联想到在晨雾缭绕的原野上踏着碎步前进的马队。d小调,4/4拍,如歌的行板。悠缓缠绵的旋律,充满了柴可夫斯基独特的伤感韵味,蕴含着悲凉的哀伤之情。E大调,4/4拍,中速的快板。在响亮的和弦伴奏下,双手八度齐奏的旋律,仿佛是一个相貌英俊、性格爽朗的赶马的小伙子在放声歌唱一首俄罗斯民歌,旋律充满欢乐情绪,但也隐藏着某种忧郁。柴科夫斯基在音乐中展示了这样一个富于农村生活的画卷:白雪皑皑的俄罗斯广阔原野上,沿着松林边的蜿蜒小路,一辆雪橇飞驰而过,积雪在马蹄下沙沙作响,雪花飞舞,活泼的铃声和欢乐的歌声交织在一起,飘向远方……降A大调,3/4拍,圆舞曲式。栩栩如生的描绘了圣诞夜少女们跳圆舞曲的情景。
聆听好音乐 用美好音乐,点缀平淡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