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人生暴风雨来临前,找到那个拥抱

 茂林之家 2020-01-01

《独生小孩》

2015年,郭婧的《独生小孩》问世就引发了轰动,因为它是《纽约时报》十佳儿童绘本,而这是第一次有华人绘本作者拿到这个殊荣。

《独生小孩》是一支铅笔画出来的黑白绘本,它很俭朴,有对整个80后童年的回望、和解;它很奇幻,有骑鹿登天的气势,和大鲸越海的璀璨。

时隔四年,郭婧交出的第二个绘本同样是铅笔画成,但这一次,没有时代,也模糊了地域,它更简单了,就是一个发生在都市里日常的、琐碎而微小的故事。

这个故事简单到一句话都可以概括——

一个独生女孩遇到了一只流浪的小狗,双方试探着,慢慢放下戒备,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互相牵挂,终于在拥抱里和解。

郭婧新作《暴风雨》

人类非常重视跟狗的联结,刻画人狗深情的电影很多。

日本在1987年拍摄的《忠犬八公》当年创造了40亿日元的票房,在2010年,导演拉斯·霍尔斯道姆改编翻拍为《忠犬八公的故事》,又一次触动无数观众。2017年,他又执导了电影《一条狗的使命》。

《忠犬八公的故事》

Hachi就是爱一个人过一生了

在《忠犬八公的故事》里,小狗Hachi被教授帕克捡到,从此每天陪伴他上班,并在门口痴痴等待他下班。

教授遭遇了车祸,家人痛苦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并埋葬了他,但Hachi似乎不能理解,它还站在门口,日日等待,这样过了漫长一生。

《忠犬八公的故事》

我听过最感人的影评是:他的主人,帕克,在天堂也等了很久了吧。

《一条狗的使命》

狗狗经历了另几段“狗生”,兜兜转转又回到原主人身边

在《一条狗的使命》里,小狗经历了好几世轮回,以自己10年左右的寿命,陪伴了主人伊森从家庭破碎的童年,到儿女不理解的老年。

甚至当伊森的继子遭遇车祸,他的继孙女流离失所,他无法安心离去的时刻,小狗奋不顾身投胎到继孙女的家里,给了她寂寥深夜唯一的安慰。

我自己不养狗,但看过这些电影后,我会在想,为什么是狗狗?不仅仅因为它是“忠诚”、“依赖”、“温暖”的代言,还因为——

这样接近纯粹的付出,人类实在做不到。

绘本作家郭婧

郭婧是80后,绝大多数的80后经历了独生子女政策,考大学经历了教材改革,工作、房子不包分配,全靠市场经济等变革。随着变革带来的社会发展,中国的大城市终于来到了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女性男性终于同工同酬,但五千年的男尊女卑集体潜意识,并不真的接受平权的时代。

这也导致了大城市的一个社会问题:单身男女激速上涨,在衣食无忧的大都市,我们习惯了孤独。

这是《暴风雨》的时代背景,也是绘本的后半部分,这个来处不明的女孩回到的家——钢筋水泥,人来人往,肃穆不失审美的大楼里,每个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格子。

小狗是对温暖、安全、信任、理解、支持……等等正面感情的终极隐喻,以及总和。

《暴风雨》里,女孩和小狗的交集是一把长椅。这把椅子,最早是给小狗遮风挡雨,最早是女孩疲倦的时候用来休息。

而故事的最后一幕,雨过天晴,椅子空了,女孩和小狗终于建立了信任,生活在一个更丰富、私密、和温暖的“空间”——家。

这份信任来之不易,整个绘本都在展示这种信任的建立;互相示好、试探、付出、默默跟随、深夜凝视……

最后让这一切质变的是一场暴风雨,小狗没有回到熟悉的长椅下避雨,女孩夺门而出,去长椅下找小狗——双方终于意识到,对方已经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这场暴风雨,在电影剧本里,我们叫做激励事件,是随机的。

但人生的暴风雨,却是一定会来临的,略有阅历的人,都不会怀疑我说的这句话。

所以,这本看似那么简单的绘本,不是要讲一个故事,而是要提一个问题——

在暴风雨来临前,你还有去爱一个人的勇气和能力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在这个时代就更难了。

而对于孩子而言,在VR、机器人时代来临前,在懵懂和混沌中,一而再再而三,全身心感受这种温暖和依赖,是体会而不是学习什么叫做“安全感”,是未来抵御孤独的唯一方式。

记得一位作家曾经说过:我总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你也总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你吧。

越过山丘,愿有人为你等待,愿在人生暴风雨来临前,你足够幸运,找到了那个拥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