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泥鳅如何有效未病先防?我养了6亩120万枚泥鳅才16天就开始生病烂尾、出血?

 广西来宾韦里街 2020-01-01

养泥鳅如何有效未病先防?我养了6亩120万枚泥鳅才16天就开始生病烂尾、出血?

对于水产养殖来说,鱼病确实是要以防为主,防治相结合来控制鱼病的发生,6亩塘放了120万尾泥鳅苗,也就是说平均一亩水面放了20万,这个密度除非是放水花来培育,这个密度很大而且很难养好的了。放养密度的大小与疾病发生有很大关系,若密度过大,超过了一般饵料基础与饲养条件,使鱼类摄食不足,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减弱,为鳅病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1:天气的温度与水温变化有密切相关。泥鳅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都有一定的要求。鳅苗放养时,池水温差不宜超过2℃,鳅种则要求不超过4~5℃。否则温差过大,会引起鱼苗、鱼种不适而死亡。

2:水质管理: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并适时喂养田螺改良水质。水质变化: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的活动及水源、底质和气候的变化等。如池中有机质过多,微生物分解活动旺盛时,一要吸收水中大量溶氧;二要放出H2S、等有害气体,同时病原微生物也要大量繁殖,从而导致鱼类浮头。甚至泛池,中毒死亡,引发鱼病。气候的突变也会引起池中浮游生物的大量死亡,使pH值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水中溶氧含量的高低对泥鳅生长发育都有很大影响。

防治方法:加强水质管理,定期使用惠金碘消毒,一旦水质变差要及时更换,最好是长流水源最佳。发病时可全池泼洒惠金碘,一般每亩泼洒四分之一瓶,再在每公斤饵料中加入安泰素和10%爱福灭各5克拌料投喂,一天两次,连续三天。

在投喂时要避开中午温度高的时间段,些病的表现为泥鳅的鳍上会有很多的小气泡(严重时鱼的肠道内也有),有气泡的苗鳍条会充血发红,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的话很易出现发炎烂掉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要加强更换清水,并控制一下投喂量,如果气泡周边感染严重的话可用一次杀菌药,通常是用二氧化氯,以每方水0.5的量来用。

3: 腐皮、烂身病:此病也是水质较差引发的,水体中的硝酸盐含量高、塘底有机物多等状况,会导致泥鳅在遭受外伤后受病菌感染此病。发病初期体表发黑,食欲减弱,体表某些位置出现出血性病灶,到了中期时病灶为开始溃烂、坏死,到病情后期,溃烂的深度扩大,导致泥鳅死亡。、

4:肠炎:肠炎时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肠炎,在水质差、水体溶氧低、饵料变质等情况下,会导致泥鳅体质变差,从而爆发此病。病发时食欲减弱或不进食,而尾部肛门部位红肿,这时按压其腹部有血水会黄色液体流出。

防治方法:同样加强水质管理,增加水体溶氧,投喂时的饵料一定要保持新鲜性,残饵好及时捞出处理,定期消毒,抑制细菌繁殖。发病时在每公斤饵料中加入10%阿莫西林+惠得力各5克拌料投喂,一天两次,连续三天。

5:水霉病:水霉病是有水霉病菌感染的一种疾病,是水生动物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病菌会在5-30度的水温繁殖,一旦泥鳅出现外伤,就会附着在伤口位置,在外伤位置大量繁殖。病发时感染位置一般有一团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导致泥鳅焦躁不安,食欲减退,行动不便,最后病菌扩散全身,导致泥鳅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消毒,发病后用惠金碘泼洒全池灭菌,第二天再用硫醚沙星泼洒全池,再在饵料中加入适量的药物投喂。

疾病预防: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2克、三黄粉5克、维生素C 2克,拌匀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天,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预防泥鳅气泡病时,做好对池中各种气体饱和度的检测,保证饲料供应充足,减少泥鳅吞食气泡的机会。

若泥鳅已经发生了气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并排出一部分老水,添加新水。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溶水全池泼洒防治车轮虫病和舌杯虫病。

以上建议共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