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说:永春白鹤拳人物传记始祖方七娘

 龙山墨人 2020-01-02

​在中国传统武术的浩瀚海洋中,永春白鹤拳是各个拳种中有史可查、有迹可寻,少有的由女性创始的优秀拳种。据专家考究各种古拳谱和拳师族谱及福建永春县县志等史料佐证,永春白鹤拳起源于明末清初,其创始人为明末清初杰出女性方七娘。

白鹤拳是福建省的七大拳种之一,属南少林五祖之一(太祖、达尊、罗汉、行者、白鹤)。拳创于明末清初,属内家拳、是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动静相连,虚实分明,脉络贯通,快慢相间,手足呼应,吞吐浮沉,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少林内家拳。拳以寸劲节力,形神兼备见著。她历史悠久,才俊辈出,拳理精辟,技法繁富,古今论著颇丰。流传于国内及东南亚,盛行于欧美,是中华武术的一枝奇葩。

创拳说法一:师承其父  观鹤悟拳

明末清初年间,福建省福宁府,就是今天宁德霞浦一带北门外,有个名士方种公(祖籍浙江省处州府的丽水县),其乃反清义士,身怀南少林武功绝技,因反清复明无果,隐居寺庙。潜心修功,年近半百方成家。五十岁那年,得一女,取名方七娘。不料,几年后,方种公的妻子病丧。老人悲痛至极,尽管友人和徒弟再三劝说续弦。然而,他总是不肯;而是一心一意,做男做女,把方七娘晡养成人。他每天都教方七娘学习武艺、医术。方七娘自幼聪颖过人,好学武艺,一指一节,一招一式,别人起码得学上三五天才有个粗略掌握,而她只看父亲一、二次示范,便能心领神会,掌握自如。某日方七娘前往寺庙旁小溪洗衣,溪中刚好有只白鹤在觅食嬉戏,搅得溪水浑浊无法洗衣服,七娘挥手驱赶白鹤,却发现白鹤闪转挪腾,俨然具有武术的架势。待七娘洗完衣服,回白练寺准备晾衣服时,发现该白鹤竟栖息在竹篙上,此时七娘已经心中有数,同时唯恐它弄脏衣服,遂持竹篙驱赶逐之。先攻击它的头,白鹤侧身闪开,然后张开翅膀防卫。攻击它的翅膀时则纵身避开,然后以脚爪挡格。直刺它的身体时,则翅膀微微颤动缩身而退,再以嘴琢之。七娘甚为诧异,此白鹤不止有武术的架势,更像是一位身怀绝技的高手。以七娘现在的武功,一般学武的人都不是她的对手,何况是一只飞禽。七娘心想这其中必有蹊跷,遂着意观察白鹤的反应动作。而这只白鹤说也奇怪,并不飞往他处觅食,日日与七娘嬉闹,就像师父给徒弟喂招一样,渐渐地七娘从中领悟出了吞、吐、浮、沉等法,融入原有的南少林武艺,创出了新的拳种,因得之于白鹤,故名为白鹤拳。

创拳说法二:白鹤仙人  梦中传艺

明末清初,浙江省处州府丽水县少林拳师方种为避战乱,迁往福建省福宁府,今福建霞浦一带北门外,方七娘为其独生女,自幼秉承家学,练就一身南少林武艺。因婚姻失意,遂到白莲寺中礼佛。一天,方七娘正埋头飞梭织布。突然,一只白鹤翩翩飞翔,在她的屋顶盘旋俯视,最后飞到厅堂来,伫立织机旁边,仰头朝七娘凝视,许久都不肯飞走。七娘见了,十分惊异,她顺手抓起梭盒向白鹤掷去。但见白鹤轻轻展翅,把梭盒子反弹了回来。七娘又举起织布用的那枝竹砚策,朝白鹤身上打去,没想到白鹤一脚轻轻抖动,那竹砚策又被弹回来。七娘倍感稀奇。而这只白鹤说也奇怪,这一天怎么也不肯飞往别处觅食,终日与七娘嬉戏。夜幕降临,方种公叫七娘端出白饭、蕃薯,放在厅堂上喂白鹤。白鹤一口也没动,便栖息于厅中的神梁间。七娘和方种公无可奈何,只好各自入睡去了。那夜七娘睡中梦一老人走来,对她说:“吾乃白鹤仙人,预汝将遭人涂炭,特来相助。吾有拳家正法,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名为鹤法。汝若愿意,当悉数传授予你。”七娘喜出望外,连忙下跪,拜鹤仙为师。从此,白鹤仙夜来晓去,授方七娘拳技。数月后,七娘练就“白鹤拳”,方七娘为纪念在白莲寺中创出白鹤拳,改寺名为“教练寺”,并在寺中广授门徒,名声大噪。

创拳说法三:识府姑娘师从陈永华

据台湾汉留文化专家研究,关于方七娘的身世及白鹤拳却有另外的说法。台湾王进发、刘康毅、王明中编著的《最后的汉留》中提到方七娘是明崇祯皇帝之女,师从陈永华(后易名陈近南)学习内家拳,拳艺精湛,削发为尼。七娘是女儿身,所传俗称“姑娘仔拳”。七娘本姓“朱”,官话“识”语音雷同,尊称“识府姑娘”,死后列书为“识府姑娘”供奉为祖师。在汉留天地,奉郑成功的参军陈永华(后易名陈近南)为白鹤先师。陈永华为反清复明大计,曾出家为道士,居湖北襄阳城南白鹤洞,自号“白鹤道人”,以研究道教为名,四处奔走,结交高人。与福建沼安长林寺“万五”道(达)宗和尚,一道一佛,是洪门得道高人,精于内家拳。内家拳松柔功夫,势劲长虹,收发自如,用意为先,是“好”拳,可融合各家拳法。因“好”、“鹤”闽南语音雷同,故呼“鹤拳”。

另外,刘康毅研究认为“白鹤先师”所指的不单纯是陈永华,而还包括以陈永华为核心的反清复明组织和势力。方七娘的父亲方种是反清复明的核心组成人员,精通武艺。方七娘师承其父,但是武艺尚未精熟,才有后来“白鹤先师”(陈永华)传法一事。而汉留天地秘社组织的传法流程都是在夜间举行,这和史料所载“白鹤先师”传授方种、方七娘拳技都是“夜来晓去”的情形颇有不谋而合之处。

永春成为白鹤拳祖庭地的由来:妻传夫艺  罪谪永春

方七娘声名鹊起后,永春人颜起诞(精通棍术)带徒弟曾四到教练寺拜渴。七娘知是本派,留而待之。曾四“与七娘论杖(棍),七娘亦与之论拳,然其杖法不如七娘拳法”,性格刚烈的颜起诞瞧不起七娘是名女子,要求比试,七娘欣然起身对应。然而,双方才交手,颜起诞就被打倒在地,心悦诚服而归。不久后,颜起诞又带曾四回到教练寺,恳请七娘收曾四为徒。七娘见曾四年轻聪慧,朴诚厚重,风姿俊雅,美如冠玉,有英雄气概,始收为徒。后经方种与颜起诞主意二人结为夫妇,并生有二子。曾四随七娘学武艺10多年,拳技更加精湛,而此时方种公却不幸去世。

有一天,知州派出爪牙,走村串户,横征暴敛。看到方七娘姿色超凡,恶吏便生邪念,上前要戏弄七娘。七娘踏个偏步,双手挥劈。其中一个吏爪便脑浆横飞。知州当即派人缉拿七娘治罪。那知当夜曾阿四已携七娘母子潜逃。几番周折,他们回到永春县。据《永春县志.方技传》载:“康熙年间,方七娘与其夫曾四以罪谪丞春”,住在“永春西门外后庙辜厝”,现在永春县五里街镇儒林社区二组,目前依然存有一小屋子。他俩在那里开馆授徒,后人称为“曾武馆”。从此,白鹤拳就在永春蓬勃发展,广为传播,传有郑、辜、王、吴、林、李、蔡、颜、乐、潘等姓“二十八英俊”。因白鹤拳在永春落地生根,延展光大,此便是永春白鹤拳史的源头。

此文不作永春白鹤拳始祖方七娘来历的科学论证,只是从现有的各种资料中以传记的形式来体现永春白鹤拳的历史重要人物,以便关心喜爰永春白鹤拳的人们,对白鹤拳的由来有个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