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房产的人,却不懂居住的本质

 micle8888 2020-01-02

住投分离写了五期了,都写到了超越方法论的哲学层面,是不是住投分离就写明白、写透彻了呢?

当然不是,因为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很多投资人往往错误理解了住投分离,他们以为既然“住投分离”了,那么住房的投资属性就是第一位的了

因为你用了这么大的篇幅去阐述不要从自住的角度考虑投资类住房,那么我买房子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有没有投资价值,只要有价值,住的因素就完全可以忽视。

这就是大多数以为掌握了“住投分离”的投资人的思维,非常不幸的是,这是完全错误的。

01

一定要记住,住投分离是针对投资者个体而言的,个体要摒弃“自住”的思维对“投资”的干扰和误导.

但是投资者千万千万不要忽视整个市场、或者说“消费者”这个集合概念对于“居住”这个因素的偏好.

因为毕竟“住”才是房地产最基本的功用和属性,脱离了这一属性,房地产投资要么就是空中楼阁、要么就是邪教疯魔流。

先说一个投资界著名的“沙丁鱼罐头”故事。

在华尔街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交易员在炒一罐沙丁鱼罐头,每次交易,一方都以更高的价格从对手那边买进这罐沙丁鱼罐头。

我们给出一个场景,大概就是这样子的。甲10元将沙丁鱼罐头卖给乙,乙再将这个沙丁鱼罐头20元卖给甲,甲再加价10元卖给乙,循环往复这个沙丁鱼罐头可以在两人之间交易到天价。

到了10000元这个价格,乙就特别纳闷,这罐沙丁鱼罐头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居然能卖出如此天价?

于是就好奇的打开了罐头,结果打开后发现,这罐沙丁鱼早就变质发臭了。于是他就恼怒地指责甲卖假货。

甲却回答他:“谁让你打开的,这罐沙丁鱼本来就是用来做交易的,不是用来吃的!”

看,沙丁鱼罐头原来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交易的,而且之前的每一个价格都是真实交易价格,所以沙丁鱼罐头还是值10000元的,甚至他俩可以把已经打开且变质的沙丁鱼罐头继续加价交易下去,这就是庞氏手法了。

所以投机交易的买入逻辑是认为后面会有出更高价的接盘侠出现,使自己购买的资产进行变现而获取增值的利润,这个叫资本利得。

02

投机交易中有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是流动性,二是价格。高流动性可以保证资产随时变现,更高的价格可以保证交易完成获利。

沙丁鱼罐头的交易就是保证了后者,有更傻的出更高价格的接盘者,但是流动性不存在的,10000元的沙丁鱼罐头只有甲和乙形成的两人市场可以交易,在外面是没人认的。

对于完全忽视房子居住价值的人而言,房子就像一个庞氏骗局的交易媒介,只要有人接盘,那就是有价值的,这就是只考虑交易,完全不考虑自住。

例如疯魔流及与比疯魔流名气还大的某流派,去找远郊下叠“寒窟”别墅,或者鬼盘,就是为了贷款,这就是完全忽略房子的居住属性,只是作为贷款工具。

可能也认为自己是“住投分离”吧,但是这不是真正的“住投分离”,因为这房子根本没有自住客来接盘,只能不断从银行抵押,永远无法真正变现(因为征信永远不会洗白)或者在他们流派“投资人”(姑且称为投资人)形成的“市场”中间流转。

03

真正的投资恰恰不同,首先要考虑“消费者”这个集合概念的居住偏好,因为这样才会有成长的郊区好于市区,市区好于不成长的近郊,近郊好于远郊;

也才会有小三房好于大三房,大两房好于一房;

也才会有南北通透好于三向南,三向南好于全朝北。

当然真的在投资时还要加上价格因素,但是在暂时不考虑价格因素时,你不可否定对于“消费者”这个集合概念而言,其偏好就是这样子的。

真正的投资由于考虑整个市场,就可以兼顾流动性和价格真实性。

所以,真正的“住投分离”其实是个体意义上的“住投分离”,对于投资,我们一定要重视市场的偏好,在市场偏好的约束下去寻找笋盘,去寻找低洼片区、价值片区.

这样子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每次大行情都是从最贵的一线开始、从最贵的市区开始、从刚需盘开始。

这样子才能理解为什么豪宅总是后面跟涨补涨、为什么二线总要在一线之后上涨。

04

宋朝禅悟有三层境界: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之初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

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有悟,已经开始质疑、开始透过现象去看。

三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参禅彻悟,看到了事务的本质,已经不为表像所左右。

住投兼顾就是第一境界,“住投分离”就是第二境界,“住投分离,以住为先”就是站在住宅的居住本质去理解投资,此时看房已然就是房子而不是投资品了。

只有懂了生意的本质才懂得股票,只有懂了居住的本质才懂得房子。

以上为正文,来自六土,祝大家新年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