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杨振宁在北京看到一本书,看罢此书,他说:我要拿诺贝尔奖

 历史解密坊 2020-01-02

杨振宁自幼便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读书使他受益终生,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不仅是在和一位贤者交谈,更是增加自己人生阅历的好方法。而杨振宁小时候看到一本书,他就对父亲立下获诺奖的“誓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小编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杨振宁还在清华附中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充满了冒险精神,而做了几个小伙伴的“头领”,人送外号“杨大头”。而当时的他最喜欢的游戏就是骑自行车了。他常常带着熊秉明,郑师拙等一班小朋友,骑着自行车“赛马”,在当时的清华大学校园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风驰电掣”的影子。

不管玩的时候多么的肆意,杨振宁的学习成绩依旧是遥遥领先。在他的班级中,稳居第一名对他而言,根本就不费力。再加上杨武之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杨振宁遗传了父亲对数学的天赋,他对数字与生俱来的敏感,是其他同学不具有的。

杨振宁读初中的时候,他顺利的考上了崇德中学,这是一所教学质量很高的教会中学,此时的杨振宁,已经不再是那个追求刺激的“单车少年”,而是开始专心于读书,他日后回忆:“崇德中学对我最有影响的就是图书馆的书籍。从文学、历史、社会到自然科学,这些方面的书籍,我都有所涉猎”,也正是在这时候,他知道了影响他一生的名字“物理学”。

有一天,小小的杨振宁正在图书馆找书看,忽然,他被一本《神秘的宇宙》吸引住了,书中不仅描述了奇妙的宇宙和银河,还公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小小的杨振宁此时知道了“诺贝尔奖”,也知道了它对于一个学科,对于全世界,是多么的重要。于是,他回家就对父亲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

此时的杨振宁只有十二岁,才刚刚上初中,杨武之听到他儿子的豪言壮语很是开心,哪知道二十三年后,这句“妄言”变成了事实。在杨振宁读西南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他顺利地获得了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的机会,他取得了博士学位后,顺利进入普林斯顿的高等研究院,并开始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时,他认识了他一生中最好的合作伙伴:李政道,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的草地上。

就在之后的几年中,杨振宁开始在物理学中大展身手,不仅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还提出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并在1956年,与李政道先生联名发表论文,推进了物理学的中心观点之一——宇称守恒。两人正是因为这个轰动物理界的发现,共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初的“妄言”照进现实,活生生的现实,又变成金灿灿的奖杯,这是杨振宁二十多年努力的成果,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