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侵略者成了秋后的蚂蚱,中国军民开始发动反攻。 194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1师渡江南下,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 1944年12月29日,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后,粟裕师长率所部3个团开始行动。 1945年1月上旬,粟裕师长到达浙江湖州的长兴一带,与在该地活动的新四军第16旅会合。 新四军16旅是于1941年4月28日新四军第6师成立时在宜兴闸口成立的,罗忠毅任旅长,廖海涛任政委。 16旅将士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艰苦奋斗,把以太华山中心的地带建设成了稳固的根据地,时有“红色太华山,苏南小延安”的美誉。 1945年1月13日,党中央指示,成立了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同志,政治委员谭震林同志。下辖3个纵队。 第1纵队:活动地域莫干山,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第2纵队:活动地域四明山,会稽山区。 第3纵队:湖州以西的泗安和安徽的广德地区。 当时驻扎在这一带的鬼子,是内田孝行的第70师团,这是小鬼子的一个丙种守备师团,下辖两个旅团,主力只有8个独立步兵大队。 内田孝行曾派出鬼子伪军前来攻我苏浙军区,但在我英勇善战的将士的反击下,被打得大败,不敢轻易出来找不自在了。 看到我新四军这么生猛,这一地区的另一势力,国民党反动派不淡定了。 1945年2月,那个姓顾的第三战区司令官派出了陶柳的第20军和那神马的“忠义救国军”一部共5个团来搞事儿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苏浙军区坚决贯彻伟大领袖的英明指示,派出第1纵队和第3纵队接招,从1945年2月14日开始,至18日,大战五天,将来惹事儿的陶柳组合干得一败涂地,不但损兵折将,连孝丰城和天目山以北地区都成了咱们的胜利果实。 敢惹事儿者,就必须要有付出代价的觉悟! 这就是第一次天目山反顽战。 姓顾的不服气,陶柳不行,另换了一员大将,此人乃第28军的张乃鑫。 张乃鑫所部第52师很牛掰滴,当时号称“千里驹”,以前可是敢跟日本人掐硬仗的存在。这一回,由他们为主,再配合那“忠义救国军”的部队,一共12个团,兵力比第一次可是翻了翻哟。 1945年3月1日,张乃鑫开始进攻孝丰,苏浙军区同样派出第1、第3纵队,从3月6日开始反击,这一回合一共打了20多天,至3月27日,打退了张乃鑫所部的进攻。这一次,姓顾不但没抢回孝丰,连天目山的东西两翼、临安城甚至苏浙皖边的10个县也丢出去了,这真是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是第二次天目山反顽战。 姓顾的服了木有?肯定不服气呀,就算他服,重庆的那颗光头也不准他服。 于是,从1945年5月下旬开始,他叒出手了!这一回,他兵分三路,派出更大的boss:第25集团军司令官李觉前出指挥,兵力也多了n倍,有十多个师共约45个团来进攻,其中以张乃鑫的第52师,段霖茂的第79师,戴传新的第146师为主力,分别从於潜、临安和宁国三个方向进攻。 然并卵,这时的苏浙军区已得到了加强,中央发现了顽军的不良企图,派新四师1师副师长叶飞将军率教导旅南下,于4月到达,被编为第4纵队。 面对强势的顽军,苏浙军区不急不躁,采取看一路,拖一路打一路的策略,于6月19日开始反击,先打其左路,把手下败将敌52师为主力的这一伙干趴下。然后迅速移右边,围攻顽军的右路军,以1纵和4纵一部先断顽军后路,以3纵右翼迂回,然后以4纵主力正面突击,一连串眼花缭的战术把顽军的右路军绕得头晕,最后在孝丰以东白水湾被痛殴一场,顽军大部被消灭,只有少数逃跑。 中路顽军一看,这势头似乎很不妙,此时我军挟得胜之威,从两路钳形攻来,中路顽军不敢应战了,慌忙逃跑,被我军追着屁股打得丢盔弃甲。 这就是第三次天目山反顽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