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素养】天气图上的那些趣味“线”,你了解多少?

 长沙7喜 2020-01-02


手绘天气图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报
如今,气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天气图的绘制早已经告别了手工年代,被机器所代替,立体图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可无论技术怎么变,天气系统的演变、图上的那些“线”始终存在。0℃等温线、等降水量线、雨雪分界线、霜冻线……你对它们都了解吗?

1

霜冻线

细心的小伙伴们可能发现,每年9月份左右,全国降水预报图上便多出了一条红线。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它是霜冻线。
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在它的北侧是可能出现霜冻的地区,南侧则是不会出现霜冻的地区。
如此说来,那它是不是与0℃等温线重合呢?并不完全是这样。
首先,霜冻发生在地表,而0℃等温线是指距离地面约1.5米处的气温,二者不能等同。在不考虑晴空辐射等因素情况下,日最低气温达到2℃至4℃,地表温度就能达到0℃,就可能产生霜冻。
霜冻在我国分布范围极广,北至黑龙江,南至广东、广西。在全球变暖的气候条件下,霜冻的气候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无论是初霜冻还是终霜冻,出现时间都不如北方稳定,要注意防范极端霜冻的影响。

2

588线

提起588线,你一定会感到陌生,但换一种说法,提到副热带高压时,熟悉的感觉再一次浮现。
事实上,588线并不是实实在在的线,而是预报员在高空500百帕(大约5500米高空)等压面上绘制的一条等值线。这条等值线围起来的区域就是预报员常常提到的气象名词“副热带高压”。如果说副热带高压是一顶草帽,那么588线就是草帽的帽沿。
从气候上讲,副热带高压有明显季节内突变性北跳,5月20日左右,副高脊线北跳到15°N以北,南海夏季风爆发,华南前汛期雨季开始。6月18日左右,副高脊线北跳到25°N,华南前汛期雨期结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梅雨开始。7月10日前后,副高脊线北跳到30°N,长江流域梅雨期结束,7月底副高脊线北跳到35°N,日本和韩国的梅雨期结束 。

图片来源:《气象知识》

它常年存在,但每一年的位置、持续时间等都不确定。


3

雨雪分界线


雨雪分界线就是用来区分降雨、降雪及混合相态(指雨夹雪或雨雪转换等)的界线。在天气预报图上,雨雪分界线表现了一天中降水的相态变化。

图中蓝色即为雨雪分界线

想要确定雨雪分界线,首先要依靠气温,但它并不是唯一的依据。

毕竟,降水相态变化仅靠气温是不能够准确判断的,比如下雪,不仅需要气温足够低,还需要一定的凝结核。如果空气中没有足够的凝结核,水甚至在低至-20℃时都会以液态存在。

同时,雨雪分界线附近天气形势比较复杂,雨夹雪、雨转雪、雪转雨乃至更加复杂的变化都有可能发生。

以上就是部分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天气线,你对它们了解多少呢?

中国气象数据网

气象科学专业知识中心

联合出品

编辑:小据

参考资料:中国气象报

补充:其他常见“天气线”

0℃等温线:寒冷季节牵动人心

冷空气南下,0℃线总是被频频提及?这还要从等温线说起。

0℃等温线的一举一动则在寒冷季节中牵引着人们的心。在冬季,南方和北方,雨雪经常被一条看不见的线分隔开来,那条线大体上相当于一月份多年平均温度图上的0℃等温线。

(资料图)

在气象学中,等温线是指在同一张图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也就是说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是相同的。预报员根据从各地汇集来同一时间的温度数据,画出表示该时间温度分布状况的图,即等温线图,用以反映大气在空间上的冷暖对比。

从气候意义上说,0℃等温线家族十分庞大,有0℃旬平均等温线、0℃月平均等温线和多年平均0℃等温线等。

0℃线以北就会下雪吗?

每一天,由于不同气团的狭路相逢或者盘踞徘徊,在地面天气图上画出的0℃等温线有时会轻微摆动,有时则大跨步南移或北退,雨雪天气也常常跟随。

这时,许多人会想起中学课本中所说,温度低于0℃时,水凝结成冰,水汽会凝华成霜。于是网友会产生这样疑问“明明处于0℃线以北,为什么还不下雪?”

的确,对于水来说,0℃意味着相态的变化,高于0℃是液态,低于0℃为固态,但我们在地面天气图上填写的温度仅是距离地面约1.5米处的气温。由于降水过程的复杂性,判断是否产生降雪不仅要看近地面温度,还要看整个大气层结的温度状况。而且,水凝结成雪,不但需要低温,还需要凝结核。

天气图上的那些“线”

除了0℃等温线

霜冻线、等降水量线、雨雪分界线……

这些我们也应该了解


 霜冻线是和地表0℃直接相关的
这与1.5米的气温0℃
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划分霜冻区域的指示线

霜冻与气象学中的霜是不一样的概念:霜冻是一种灾害,而霜则是一种天气现象。

霜冻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霜冻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霜冻线就是区分可能出现霜冻区域的标志。

霜冻在秋、冬、春三季都会出现。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冻叫初霜冻,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叫终霜冻。


雨雪分界线

冬季各地降水天气不尽相同,有降雨、降雪、雨夹雪。细心的网友可能会注意到,在对雨雪天气的预报中,雨雪分界线频频“出镜”。

(资料图)

众所周知,降水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当它落到地面上时,根据地面条件的不同有着雨、雪、雨夹雪等多种形态,气象上称之为降水相态。雨雪分界线就是用来区分降雨、降雪及混合相态(指雨夹雪或雨雪转换等)的界线。在天气预报图上,雨雪分界线表现了一天中降水的相态变化。

等降水量线

在天气预报图和实况图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或那样的线被预报员用花花绿绿的颜色加以标注、区分。等降水量线便是其中之一。

顾名思义,等降水量线突出一个“等”字,所谓“等”就是指在同一条线上降水量(包括降雨、降雪、降冰雹等)是相等的。实际上,不同地区降水量不同,为方便起见,气象上通常使用等降水量线来反映不同区域范围内的降水量分布情况。

等降水量线与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类似,即均为等值线,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是相等的。



来源 | 气象e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