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摆满全国的“一箱硬币”也摆到青岛!是道德测试 还是套路满满?

 青岛精选 2020-01-02

 最近,一篇有关“道德测试”的公众号文章迅速热传朋友圈,标题大致是:我们把一箱硬币放在XX街头,供路人自取,结果出乎意料……

  前两天,这箱硬币摆到了青岛地铁口,结果真的没有出乎意料....

  

  文章内容大致是:在你们出门乘车时,有没有遇过“囊中羞涩”的尴尬?如果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有免费的硬币让你自取,加上一条限额规则,又有多少人能坚守住自己的底线呢?青岛地铁口出现的这一幕让所有人出乎意料。

  一开始,人们只是在一旁驻足观望,或者拍照,发朋友圈

  

  

  渐渐的,有人开始拿硬币▼

  

  有人急需零钱,却又不愿白拿,于是用手中的纸币换取了等价的硬币

  

  这位大哥,掏出了10元纸币,然后拿走了10枚硬币▼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大家都非常遵守“每人最多取5元”的约定。直到几个小时之后,箱子里面还剩下大部分的硬币,这样的结果出乎意料......


  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一箱硬币”

  小编在网上搜索,除了青岛,在上海、重庆、广州、成都、石家庄、南京、无锡、郑州、长沙、西安等城市的繁华路段,都出现了这么一箱可以随便拿的硬币——全国许多城市都在进行这样的测试。

  

  

  


  记者搜索发现,全国各地发布这些测试文章的大多不是当地的媒体,而是扎根当地的一些网络营销公众号,同样的内容和方式,换了一个地点做了同样的测试。

  从各个公众号文章发布的测试效果来看,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的测试结果都令人“感动”,大部分城市的测试者在经过几小时甚至十个小时的隐蔽拍摄,很少有人拿走超过约定的数量,甚至在有些城市,测试者在测试结束后清点箱子里的硬币发现,硬币反而多出来了。

  那么,到底又是谁在中国各个城市的闹市区放下的这箱硬币呢?

  《羊城晚报》则采访到了广州“一箱硬币”活动背后的推手曹某。曹某表示,“之所以进行这个测试,起初是因为公司员工时有发生坐车不够零钱等情况,于是在公司放了一些硬币让员工自取。之后想放一些硬币去附近地铁站和公交站旁试试。”曹义说。

  很多网友质疑,这些活动视频是作秀,视频经剪辑而成,全部正能量未必是真相,是否有一些类似“拿多了”的场景没有放出来?

  曹某向《羊城晚报》表示,“至少在我们第二天下午五个小时左右的拍摄过程中,完全没有遇到多拿的情况。甚至让我们很感动的是,一个几岁的小女孩放了一个硬币进去。人们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贪婪,甚至很多人会放几枚硬币进去去帮别的人。”

  

  这次的“硬币自取”测试,客观说,没有明显的负外部性,不管是知情还是不知情,大家参与一把也没啥损失。但若将这样的测试结果当真,将它作为一个城市的市民素质、道德水平的衡量依据,甚至上升到“温暖一座城”的高度云云,显然就有点牵强和过于一厢情愿了。

  近些年来,类似的街头道德测试实验并不少见。有测试扶不扶的,有测试能否“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还有无人商店测试等等。某种程度上,类似的测试之所以层出不穷,除了商业因素的驱动之外,更是对当前社会非黑即白的二元式道德观的迎合。

  比如,这次硬币测试,它就预设了这样一种隐性的道德观:少拿、不拿是道德的,而多拿则是非道德。但退一步想,若真有急需,拿六块硬币的人与没有需要而拿两块的人,在道德水准上,真有那么大的区别吗?

  所以,靠这种方式来测试道德与人性,终究是不恰当的,玩玩即可,当真就是上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