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公望的励志人生

 360QAQ 2020-01-02

小时候倒是被父亲逼着练了几天毛笔字,实在谈不上什么书法。自从大学毕业之后,俗事缠身,我再也没有兴趣拿起毛笔写字。而画画更是没有一点基础。乡村小学图画课涂鸦很难算是启蒙,那时根本没有正规的图画老师,是数学老师或者语文老师甚至是体育老师兼的,反正不考试,应付一下就算了。初中之后开始为了考试而奋斗,就不再有图画课了。

如今学书画比之以前的条件,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方便太多了。互联网上什么碑贴画作都有,可谓眼花缭乱,可以随心所好选择临摹。不过,对于学书法,还是觉得多了解汉字演变和书法历史,对学书法大有裨益,学画也一样。所以我把学习书法史的心得记录,以及收藏的各种碑帖择其优者发到网上,与网友共享。从文字起源到秦碑汉碑,以后还陆续有来。为什么学书画,心中所好而已,至于能有什么成就,随意就好。

我常以黄公望自勉,虽然黄公望我连仰望都难啊!他的《富春山居图》太有名了。但是据说他五十岁才开始学画,我早年为了生计奔波,也是如今奔五之后才开始重新拿起毛笔的。

黄公望(1269-?),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元代画家。自称浙东平阳人。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关于他的生平非常神秘,连生卒年都没有确切记载,与他的名气严重不符。他可是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啊。

据说黄公望曾为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工书法,通音律,能散曲。擅画山水,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而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他的传世作品并不多,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等,著有《写山水诀》。

百度说他在元大德三年(1299年)开始学画,曾师从赵孟頫。有黄公望在赵孟頫书《千字文》后题诗为证:“当年亲见公挥酒,松雪斋中小学生。”而赵孟頫号松雪道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黄氏《天池石壁图》上有翰林待制柳贯长题诗,其中一句是:“吴兴室内大弟子,几人斲轮无血指。”也许黄公望真的得到过赵孟頫的指点,但如此说来,他三十岁就开始学画了。

我更愿意相信他五十岁才开始学画的版本,因为这样的故事才更适合成为我的心灵鸡汤。

这一说法,说他在至元(1335—1340年)中被浙西廉访徐瑛辟为书吏,被诬入狱。出狱后师事金月岩,加入全真道,并与张三丰、莫月、冷谦等道友交往,隐居在常熟小山头(今虞山西麓)。曾住持万寿宫,提点开元宫。后往来松江、杭州等地,卖卜为生。

黄公望入道之后,更加看破红尘。由于长期浪迹山川,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为了领略山川的情韵,他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得之于心,运之于笔。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就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他居松江时,观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终日在山中静坐,废寝忘食。黄公望居富春江时,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富春江北有大岭山,黄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他以大岭山为师,因而作《富春山居图》,时断时续,历经数年。至正十年,黄公望已八十三岁高龄,为此图作题时,尚未最后竣稿。此图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峦深秀,笔墨纷披,苍茫简远,是黄公望水墨山水画中的杰作。当时社会上摹本就有十余种之多。但后来被烧成两段,后人分别名之为《剩山图》和《无用师卷》。现《无用师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剩山图》藏于浙江博物馆。其道学成就有《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可以说黄公望以画入道或以道入画。

说黄公望五十学画,应该是在他丢官入狱之后。黄公望从小读遍四书五经,考科举,到了45岁,才在浙西廉访司当了一名书吏。官还没做几天,他的上司张闾,因贪污舞弊、掠夺田产逼死了九条人命,朝廷抓了张闾,顺道把黄公望也抓了。等黄公望出狱时,已经过了五十岁。

在那个时代,50岁已是人生暮年,“知天命”了。所谓“知天命”,就是认命,想想这一生,也快走到了尽头,该发达的早发达了,发不了达的也就这么回事了,还想怎样?黄公望因此看破红尘,再不求做官,而是留连山林访道去也。

传说有一天黄公望正在屋里写字,有位做官的朋友来了,对他说:“去我府上做书吏吧。”

黄公望笑道:“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赶紧清回吧,我也要出门了。”

那朋友问:“你要去哪儿啊?”

黄公望答:“当道士去啊。”

黄公望真的当了道士,而其实还有一件事就是学画。当时大画家王蒙弃官隐居于浙江余杭的黄鹤山,他是赵孟頫的外甥。黄公望慕名来到王蒙那里,说明学画的意图。王蒙一看黄公望都年过半百了。就摆手说:“你都五十了,还学什么呢?太晚了,回去吧。”

虽然碰了钉子,黄公望并不在意,闷头就学。他带着纸笔墨,每天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对着山川树木看,一看就是数小时,脑海里变幻着山水构图,有了感觉就画下来。

几个月过后,黄公望画画大有长进。他把画给王蒙看。王蒙很是吃惊和不解,就悄悄跟在他身后去看,每次都看到黄公望坐在大石头上纹丝不动,像个死人。后来实在忍不住了王蒙就问他:“你整天都坐在大石头上做什么呢?”黄公望道:“我在看山看水啊,观察莺飞草长,江流潺潺,渔人晚归。”王蒙点头道:“那你继续看吧!”至于之后王蒙有没有指点他就不得而知了。

之后黄公望走遍名山大川,行踪飘忽,走到哪儿画到哪儿。

到了至正七年秋天,黄公望79岁,和师弟无用从松江游历到浙江富阳,只见富春江面,江面如练、渔歌唱晚。黄公望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就对无用道:“我不走了,我要留下来画画。”

无用不放心:“你自己留下来,没有人照顾你怎么办?”

黄公望坚决留下来,不管无用师弟如何劝他,他也不为所动。无用师弟只好独自离开,云游去了。从此黄公望在富阳住下,每天都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边看山看水。

一天中午,黄公望来到城东面的鹳山矶头,坐在富春江边的礁石上,拿出纸笔,对着江岸开始作画。突然背后有人一把将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黄公望以前的上司张闾的外甥汪其达。当年黄公望在监狱里供出了张闾的罪行,汪其达对其怀恨在心,这一恨便是30年。这得多大的仇恨啊!当汪其达查到黄公望的行踪后,就偷偷下了毒手,要致黄公望于死地。

黄公望掉进江里差点被淹死,好在有一个樵夫路过,才把黄公望救了起来。这樵夫古道热肠,了解情况后对他说:“既然有人要害你,你这么大年龄了,又不能自保,我家住在江边的山上,不如你就住我家吧!”

于是黄公望跟着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驿道,走了不到十里路,来到一个叫庙山坞的山沟里。当登上一道山梁,眼前出现了一片凸起的平地,零星住着七八户人家。

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酷似一只筲箕。黄公望举目四望,此处山峦起伏,林木葱笼,江水如练,整个富春江尽收眼底,景致奇美。黄公望大喜,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在这四年里,天一亮,黄公望就戴着竹笠,穿着芒鞋出门,沿江行走数十里,风雨无阻。遇到好的景色就停下来画,身随缘走,心随念走。

有一次,他见樵夫家中拮据,心中不忍。于是拿出一幅画,提了落款“大痴道人”,让樵夫带到城里去卖,并嘱咐他没有十两银子不要出手。

樵夫一听,这张皱巴巴的纸要卖十两银子,觉得这老人准是想钱想疯了。但当时也没有办法,只好带着画将信将疑来到集市。当他把画铺开,立马有买家过来,掏出十两银子,买了就走。

樵夫很吃惊,自己就是砍一年的柴,也挣不到十两银子啊。

从此以后,黄公望隔三差五就让樵夫去卖一幅画,卖画所得全部接济村民。这个村就因黄公望卖画成了小康之村。这就是如今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黄公望村的由来。

黄公望80岁那年,正式开始作《富春山居图》。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状不同,几百棵树木,棵棵姿态迥异。黄公望经常背着画卷带着干粮,踏遍了富春江两岸。

四年之后,黄公望84岁,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全部完成。此图描绘了富春山的雄伟和秀美,画以起伏的山峦开始,树木葱绿,层林尽染,村舍星星点点散布其间。远处是一片广阔平静的湖泊,成群的飞鸟在空中盘旋;岸边,停泊着渔家的舟船;然后又是层峦叠嶂的高山,山变得越来越陡峭,山峰突兀、林木稠密,一股清泉从幽深的山谷中飞流直下;群山过后,又见弯曲的河道和停泊的舟船;然后此画以近处茂密的树林,远处壁立的山峰结束。黄公望还在画里藏了8个人,一般人却只能找到5个。在黄公望看来,人隐于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别人看到。

作《富春山居图》的这些年,他的师弟无用到处找他,公元1353年,无用师弟终于跟着卖画的樵夫找到了黄公望。当他看到《富春山居图》时,不禁被此画的精美所震撼得热泪盈眶。而黄公望悄然在画卷上题字,将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图》赠予无用师弟。一年后,黄公望寿终而逝。

到了明代,《富春山居图》辗转到了沈周手中。他最推崇黄公望了,对《富春山居图》更是钟爱有加。有一次,沈周将此画拿去请人题跋时,那人的儿子心起贪念,偷偷藏匿,却对沈周说此画遗失了。沈周悲痛万分,但因为人宽厚,也不愿再去追究。不久,画作却出现在了市场,但沈周却因资金不足买不回来,无奈只能仰天长叹。

为一解思念,六十多岁的沈周凭着记忆,在八米多的长卷上默摹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即《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因为是在不看原图的情况下,靠记忆画出的,所以同原画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他也在画上题“ 思之不忘,乃以意貌之,物远失真,临纸偶然”。他将此画送给朋友樊舜举,此人也从此开始留意《富春山居图》的下落。终于他得到机会,重金买下了《富春山居图》并谨慎保管着。后来,樊舜举邀请沈周来家中做客,将两幅画摆在一起比较。沈周感慨万千,在画上题下这段与《富春山居图》的奇妙经历。

董其昌、王翚、王原祁也都临过《富春山居图》。

到了明末,此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副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吧。”

家人其实并不想烧了《富春山居图》给他陪葬,但看着吴洪裕死前最后一口气都咽不下去,只好当他的面开始烧画,吴洪裕也终于闭上了双眼。此时其侄子吴静庵赶到,一把将画从火盆里夺出。但此画已烧成两截,从此前半截被称为《剩山图》,后半截被称为《无用师卷》。

1938年,《剩山图》进入浙江博物馆,1948年,《无用师卷》辗转到达台湾。从此《富春山居图》前后两截分隔两地海峡两岸。

黄公望的励志人生

黄公望画像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的励志人生

黄公望的励志人生

黄公望的励志人生

黄公望的励志人生

黄公望的励志人生

黄公望的励志人生

黄公望的励志人生

黄公望的励志人生

黄公望的励志人生

黄公望的励志人生

黄公望的励志人生

沈周《仿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的励志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