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一、初二、初三的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有何不同?

 学生100分之路 2020-01-02

初中学段阅读理解的过度其实就是由浅入深,由少渐多的过程。

初一是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阶段,部编本教材初一选文,除了古诗文,便是记叙文居多。

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结合课文,通过对文章的深入解读,来总结阅读技巧。

比如句子赏析题目阅读技巧的整合:

1,修辞

朱自清先生的《春》,语言美得不经雕琢,却更质朴,打动人心。里面的修辞比比皆是,比喻,拟人,排比,随手拈来,便可尽情让学生分析。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句轻盈有趣,具体生动,色彩鲜明。

2,用词

再说那用词,“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一词有何作用?“钻”又体现了什么?

遇到这些句子,就要总结词语的妙用,以备阅读之需。

3,景物描写

《散步》一文中“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处环境描写,展现了春天怎样的特点?结合上文又暗示了什么?

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需要学生整理详记。

4,人物描写

杨绛女士的《老王》一课,对老王的描写从神态,动作等各个方面向我们刻画出老王的形象。那么人物描写的题目该如何答,需要进行总结。

众所周知,句子赏析题是中考的重点,只有结合课本的分析,才能不断总结阅读技巧,以求全面,具体。

当然初一课文中除了句子赏析题目,还包括内容概括,思想感情探究等,需要学生详细整理的同时,关键是培养学生养成整理阅读技巧,学以致用的习惯,初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二课文除了记叙文的不断呈现,增设了说明文,这时候需要整理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等各个方面,结合课本做详细讲解。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初三的课文更加深入,这一阶段着重点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精彩讲解。

议论文方面,因为难度较高,讲解时结合课文进行深入解读。

《敬业与乐业》就是一篇不错的题材,它也是九上第一篇议论文。里面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的总结都可以带学生进行透彻分析。

进而总结议论文考点,让学生有整体而具体的认识,以后结合课文或者做题逐步展开即可。

小说方面,课文选择上篇幅更长,探讨的意义更为深远。

像鲁迅先生的《故乡》,其中对闰土和杨二嫂的精彩刻画,把他们的形象一一呈现。

《我的叔叔于勒》里,菲利普夫妇的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将他们的自私,冷酷,无情以及势利的性格跃然纸上。

《孤独之旅》虽是选学课文,但里面的环境描写,一处处,无不通过各种精彩描述刻画着杜小康的心理。

所以,初三的课文更倾向于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的区分,而且理解力和感受力都要求很高。

总之,这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初一、初二、初三的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确实有很大不同,主要主体在:体裁不同,所选文章题材有所不同,难度也由浅入深。

  • 初一着重记叙文阅读,题材多涉及情感类和感悟类记叙文或散文,文章多贴近生活,便于初一年级的学生理解。

  • 初二除了记叙文阅读理解,又加入了对说明文阅读理解的考查。记叙文阅读理解选材和一年级相似,篇幅较一年级要长。难度向中考靠拢,散文和小说出现较多。说明文以事物说明文为主,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信息筛选能力和简单的文体知识。

  • 初三阅读理解体裁涉及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理解,难度跟中考相平,考查的多是中考原题和中考模拟题。记叙文的题材更加的广泛,涉及人伦事理的感悟和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人性、思想的思考等,说明文也倾向人文或科学事理类说明文,议论文多体现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思辨性、哲理性观点的阐述。

由初一、初二、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上的不同决定了在其教学上也应该有所不同,虽然最终我们的阅读理解是为中考而努力的,但毕竟阅读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拔苗助长有背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因而效果并不同。因此,在教学也应该差别对待。

一、初一、初二阅读理解着重于记叙文阅读,题材集中在人文情感类文章上,比较贴近生活,便于理解的文章,大多以歌颂或赞扬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或人物的高尚的精神品质等。

二、初一、初二记叙文阅读理解的考点及例析如下图所示:

三、记叙文考查贯通初中所有年级,是现代文阅读中最难理解的体裁。虽说以上考点在初一初二记叙文阅读理解中常常考到,并不是说到了初三就不考,而是到了初三同样考,只是文章的难度会有所提高,对人物的鉴赏及写作手法的分析角度更加多样,特别是对文章的思想情感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更注意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等。特别是近两年中考记叙文阅读可凭解题技巧就可以完美答题的题型越来越少,而对是否能深刻全而的理解文章的深意考查的越来越多。

经典题型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题型可见,所有题目都是围绕地文章中心思想及写作目的而设的,只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文章内涵才不至于答偏或遗漏答案要点。

四、初二大量加入对说明文阅读理解课内、课外的讲析,分别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点、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几个角度设题,分析说明事物的特点等。从简单的事物说明文到较复杂点的事理说明文,多集中在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理解,用文中的信息准确解答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总的来说,说明文阅读理解是整个初中年级中阅读理解最简单的体裁。只要在老师讲说明文阅读理解时稍加注意,并牢固记忆其文体特点就可以轻松答题了,中考此类题一定要满分才行。

五、初三语文在分析记叙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议论文阅读,分别从论点、论据、论证、论述语言几个角度来设题,所选题材不算太深奥,论点往往一目了然。从设题到答题技巧和说明文一样都有套路可言,答题时注意规范答题语言,覆盖答案要点即可。

议论文考点与经典例题分析如下:

听了小徐老师的解析,大家明白了吗?要想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水平,不但要不断归纳考点及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文章内涵,全面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方可达到真正的“见招拆招”的解题能力。同学们,加油吧!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到了初中,很多孩子都觉得阅读理解很难,扣分突然比小学多了很多。那是因为在初中,阅读理解很多内容在原文中一下子找不到答案,很多内容需要自己来总结,孩子刚从小学升上来,不适应。

所以,在初一阅读理解教学的重点,在给孩子们规范答题格式,并将记叙文考试的题型在边做题时候,老师要系统地边给孩子讲,这些答题规范和题型,是从中考中总结来的,老师要站在中考的角度去总结和教授。同时,要重视让学生总结古诗文的实词、虚词等等内容。

在初二,增加了说明文和课外古诗文阅读,教学重点又放在这两个上面。说明文的出题方法和答题套路,说明文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如果老师把答题套路告诉学生,这部分扣分应该很少。在课外古诗文上,我们就要用到我们在初一积累的内容了,虽然古文没学过,但是里面的词我们大都知道什么意思,自然古文的意思就简单了。但也不能放松记叙文,还是需要练习,毕竟记叙文才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这时候,如果加入议论文也可以,毕竟到了初三时间紧,初三上学期就要把下学期大部分内容学完。

在初三上学期,老师就应该让孩子们做中考真题了,这时候,大量练习真题,对阅读理解题的选择,老师要有方法,在讲解的时候,要注意区分难点和失分点,一遍一遍给学生巩固,熟能生巧。古诗文阅读仍然要让学生练习,在课后作业就应该多布置古诗文的阅读,古文和诗词的答题技巧也要总结出来。

很多老师都说内容多,时间紧,是这样的。这就要求老师最好在每学期将重点总结出一个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做题时候可以用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