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大儒董仲舒原来对于阴阳五行学说造诣这么深

 医道无涯 2020-01-02

导语:我们一般只知道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实,西汉董仲舒对阴阳五行研究很有造诣,他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了"天人合一"等理论,还运用阴阳方术进行求雨、止雨等一些列和农业相关的活动。通阴阳,晓五行,在我们眼中非常神秘,在很多小说、电影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些术士用各种诡异手段进行预言未来、空间穿越。这些当然是后人的夸张演绎,但是西汉社会,上至汉武帝,下至寻常百姓,很多人都非常相信和崇尚阴阳五行学,将方术运用到了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领域。

董仲舒其人、其思想来源

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人,汉朝著名经学家、哲学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和秦朝"焚书坑儒"正相反,董仲舒的儒学正统性提法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不用法家治国而用儒家治国说明我国在文化中是非常崇尚和平、中庸的。但是,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并非传统周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而是融合了其他百家思想而形成的大儒家思想。

董仲舒重要的思想体系,就是以宗法思想为中心,杂糅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起来,形成了"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封建神学思想。神学,顾名思义就和阴阳五行有关。

董仲舒的思想吸收了儒家、道家、阴阳家、墨家等等诸子百家的各项学说。天人感应其实本身就是出自阴阳家、方士的思想,他们认为自然界的气象、异象和人世间人类的行为息息相关。比如,君主如果治国有方,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上天就会降下祥瑞,反之就会降下灾荒。运用象征、类比的手法把"天"和"人"的关系联系起来。董仲舒熟读诸子百家书籍,将天人感应和儒家学说融合起来,再辅以阴阳五行说等,提出了新儒学

西汉大儒董仲舒原来对于阴阳五行学说造诣这么深

董仲舒

董仲舒的著作

董仲舒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当中,他的著作主要有《举贤良对策》、《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我们这里介绍其中的两本。

在《举贤良对策》中董仲舒写道,上天是有意志的,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世间万物的运行上天都看在眼里。而人间帝王受命于天,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就像西方宗教中讲的大主教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董仲舒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整体联系起来。而西方宗教多讲人生而带有原罪,比如耶稣为了拯救人类而牺牲自己,所以人必须忏悔自己,回报耶稣。

董仲舒倡导的"天人合一"更多的是天和统治者的关系,而统治者是为了治理社会,并非每个人都能和神建立联系。

西汉大儒董仲舒原来对于阴阳五行学说造诣这么深

天人合一

《春秋繁露》中主要论述了他的阴阳五行说。他将人体器官和天象、五行类比,认为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合五行之数。人有四肢,和天时四季之法。

在《春秋繁露》中,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三纲五常等规范等级的学说,三纲其实是指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常中仁、义、礼、智、信对应着木、金、火、水、土。在今天三纲五常一直被人们诟病,说三纲五常禁锢了人民的思想,属于封建思想的糟粕。

董仲舒将五行、自然和社会非常巧妙而理性地结合在了一起,当然最后的落脚点是在社会层面,而五行和自然只是为社会理论做了铺垫、类比,起到了比喻的作用。

其实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没有办法将人们有效地统治起来,只能通过这种礼法禁锢、神话王权的办法来稳定社会。当然这不是为三纲五常辩护,三纲五常的等级划分在今天民主、法治的社会当然不适用,确实是封建余孽,应该去除,因为现代社会已经不需要这种不科学、不人道的方法来治理社会。

西汉大儒董仲舒原来对于阴阳五行学说造诣这么深

家庭五行生克图

董仲舒在农业社会中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文明而著名的民族,而农耕文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除了人口和土地之外,就是气候了,如果风调雨顺,农业大丰收,则皆大欢喜,如果遇到旱涝灾害,对于整个社会都是巨大的灾难。怕什么来什么,我国的气候条件偏偏干旱和洪涝交加。

西汉大儒董仲舒原来对于阴阳五行学说造诣这么深

干旱灾害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迷信认为上天有专门掌管打雷、下雨的天神,龙王、风婆、电母等神话传说由此而来。所以在人间修缮了很多龙王庙等神庙来求雨,通过祭祀牺牲,如牛羊等来请天神下雨或者止雨。因为巫法中有这样一个理论:人们和天神沟通,让天神给人类办事,并不是无偿的,要想得到祈求对象的宽恕和同情时,要通过自我惩罚或者用别的东西去交换,这样才能得要自己想得到的福祉。经过董仲舒的发展,就提出了气象异常就是因为五行失常,人道阴阳失衡,这非常合乎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

西汉大儒董仲舒原来对于阴阳五行学说造诣这么深

阴阳平衡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种思想就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人情世故。我们求一个人办事,要送礼(当然这种做法不提倡)。我们办了错事想请求别人原谅怎么办呢?给人下跪、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等等。再想一想,影视剧中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也是这种思想。西游记中《大闹披香殿》那集,凤仙郡连年大旱就是因为得罪的玉帝,也能体现出这种思想。只是我们有时候日见而不思罢了。

董仲舒在方术、巫术的思想方面发展出来一套阴阳法术,用来祈雨祷晴,而且很得当时人的信服。这套方法记载在《春秋繁露·求雨篇》、《春秋繁露·止雨篇》中。

董仲舒不仅仅提出了求雨的方法,而且还细化到了每一个季节求雨的方法,这正应合了阴阳五行学说中的一个理念:每一种元素都有对应的阴阳五行说法。比如,夏天炎热,属阳,就要祭祀火神,而冬天阴寒,就要祭祀玄冥神。

西汉大儒董仲舒原来对于阴阳五行学说造诣这么深

祈雨台

关于止雨,董仲舒的理论就更加符合阴阳五行说,在发洪水的时候,不能让妇女外出,必须让男人去祭坛祈求天晴。因为根据阴阳五行,土能克水,女为阴,男为阳,天久旱不雨,是阳气太盛,而久雨不晴,则是阴气过盛。另外,还要关闭北面的城门,因为北属阴,关闭北城门,就是要阻止更多的阴气涌入城中制造更多的雨水。

结语: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古代社会时期,人们一方面对于自然界缺乏认识,一方面对于社会理论缺乏充足的研究,广义上来讲就是既缺乏实践,又缺乏理论。但是一个王朝面对这众多问题,要想稳定自己的统治,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他们必须将已有的短缺的实践和理论一股脑地结合起来,尽量充实社会理论。我们可以仔细想一想,阴阳五行出去后来演绎的高深莫测,本身就是自然界人们日常生活的事物,阴阳、金木水火土,这正是人们每天都要面对。

政治家、理论家的高明之处就是比别人深入地思考了一步,将普通人日用而不知的东西升华到了理论层面。历史教会我们最大的功用就是知兴替,这一点我们大多数人都明白的。问题是历史并没有交给我们怎样知兴替,这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