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安意如的《聊将锦瑟记流年》(五十一)

 七星钓客 2020-01-03

光阴流转,转眼已是乾隆三十八年。离家三年,此番得与家人同聚,欢欣之余,更多心酸。这么多年,想着科举荣亲,结果却功名无着,连累得家人生计亦未改善,实是无颜。

如果说,在友人面前他还能表现得洒脱,他独自一人时写下的诗,则孤寒嶙峋,备感凄清。这是他的矛盾,亦是他的真实。
读仲则的诗,不能仅仅以诗见人,还须以人见诗。参照他的生平经历,才能得到更真实的理解。如他不喜欢歌颂盛世,同样,不愿粉饰佳节。
他写于除夕的诗,其实没有一首是愉悦的,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几首诗:
倏忽流光吹剑过,年年此夕费吟哦。
历穷讵有绳堪续,面改难如镜可磨。
廿载偏忧来日促,一身但觉负恩多。
遥知慈母尊前意,念子今宵定若何。
——《辛卯除夕》
无多骨肉话依依,珍重相看灯烛辉。
饮为病游千里减,瘦因吟过万山归。
老亲白发欣簪胜,稚子红炉笑作围。
屏却百忧成一笑,去年孤泪此时挥。
——《壬辰除夕》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癸巳除夕偶成》(其一)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癸巳除夕偶成》(其二)
辛卯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壬辰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癸巳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时诗人虚龄二十五岁。题目都表明是除夕,是家人团圆的良辰佳节。
第一首《辛卯除夕》中“面改难如镜可磨”,是写诗人长年羁旅漂泊,面貌早已随着岁月消逝而起了变化,很难像镜子般可以再度磨回原来的模样。古人是没有玻璃镜子的,都使用铜镜,但是这个铜镜用时间长了就会变得比较模糊看不清,为使其光亮,这时就需要把镜子重新磨一下变得清晰。这句诗是在感叹光阴似箭,岁月无情,如今已经年老,岁月在脸上的痕迹是无法消抹的。
在“春去也,人何处”的心境下,黄仲则创作了许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怀念亲友、赠人、自嘲或是感慨物是人非的感旧诗,而此类诗的突出思想情感便是自责。在这首《辛卯除夕》中他写道:“廿载偏忧来日促,一身但觉负恩多。”这种“一身但觉负恩多”的自责感,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因自己感旧念母恩造成的自责,其二则是对友人、先达前辈的关心照顾感到无以为报所造成的自责,最终只得在感念旧情与自责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第二首《壬辰除夕》,黄仲则以淡语、自譬自解语写情而显出其心之哀乐难辨、悲欢难言。他的“除夕”之吟最多这种百感交集的抒述,全系眼前事、心中情,以白描勾勒出之,读来却酸辛人骨。这种择取身边事、家常语来写情看似不经意,然因其感触深微、情溢于词,所以往往名句迭出。如《都门秋思》四首之三的结句“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的流传人口,显然是因其语极平易却情极真挚,读之只觉一股凄楚寒苦情扑面而来,并非徒以运笔轻捷灵动而已。
《癸巳除夕偶成》(其一),这首诗大意是说:除夕之夜,在千家笑语声中时间慢慢逝去,忧患正在暗暗袭来,而沉浸在节日欢乐中的人们尚未觉察。悄悄地站立桥头,街市来往不绝的行人,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有一颗星像明月一般孤独地悬挂在天边,我独自在那儿看着它,看了好久。
整首诗充满一种深厚的孤独感。第一句“千家笑语”,表明诗人的周围正是这么一种符合除夕佳节的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的氛围。这样,就造成一种对后面孤独感的对比反衬。“漏迟迟”表明时间是深夜,一则深夜尚且千家笑语,表明诗人以外喜庆欢乐气氛之重,另一方面,深夜是让一个孤独者倍加感到孤独的时候,这样,就达到了两种对比之间的衔接,或者说,这个衔接本身已经暗含了乐与忧、热闹与孤独之间的对比。
第二句“忧患潜从物外知”,指明了诗人孤独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忧患,而这种忧患来自物外。诗不仅如常见的写愁诗那样抒述了人皆“笑语”我独忧苦,而尤为惊动的是从第二句中透发了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地裹胁绕缠着心灵的“忧思”的苦涩。“潜从物外”,岂能排解?
后两句以不写写之,不言怅惘而已怅惘莫名,一种茫然、慨然、悚然的情思弥漫纸上。“一星如月”地凝对,实系心无所托、目无所归意象,其“看多时”的视线何尝注于这“一星”上了?若不是积郁满怀,思如茧缚,是不可能如此一波三折地看似轻巧而实则深沉之至的。像这样的以无语立对星月,转见浓郁情怀的诗在诗集中屡见,如《夜读邵先生诗》的“忽得南沙故人纸,一庭春月立多时”的伤悼老师,“思亲北斗阑干夜,耿耿星杓欲化箕”(《赠明分司春岩》)的苦念老母等皆是。
悄立市桥,愈是阖家团圆之时日,他愈觉悲辛。他把奔波之苦、暂聚之欢,以及拂而不去的苦闷心态,写得生动入微。生活于他而言,始终是艰辛的,忧患频生,首尾不能相顾。
《癸巳除夕偶成》(其二)中“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其意比他前一年间所叹的“为何辛苦为诗后,转盼前人总不如”(《写怀》),要沉痛颓丧得多。
他在二十五岁时为自己的人生定了调,《癸巳除夕偶成》(二首)与其他的寒士悲歌不同在于,他此时的对月浩叹,不单是嗟穷叹苦、啼寒号饥,不单照见了自己生命的寂寞,亦照见了古往今来对生活和生存的思考。
读书笔记 2018.6.18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