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一样的唐诗:从《登鹳雀楼》说起

 123xyz123 2020-01-0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是初唐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它的前两句写景,看似随意,却由实到虚,由眼前到脑海构筑起了一幅雄宏阔大的辽远景象。诗的后两句表意,看似浅显通俗,却立意深远:道出了一个直抒胸臆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给人以感悟。此诗句句精华,充分体现出了初唐那种朝气篷勃,锐意进取的无上的精神。翻遍全唐诗,我觉得只有白居易的《斌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前四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蕴含的哲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可以跟它媲美。至于此诗中的后四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则显得俗套和有些画蛇添足,也许是它的前四句太过骄艳了吧!

好诗就是这样,在自然万物中不知不觉地揭示出无穷无尽的哲理或些许的禅意,给人以启迪或安慰。王维之所以被称为诗佛,正是因为他的诗处处皆有禅意的缘故。有人说,诗忌说理。那是他只懂其一,人们厌烦的是那种高高在上,洞悉一切似的生搬硬套的说理罢了。古今中外概凡是蕴含着深刻哲理的诗都是好诗。如最后附上的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没有走的路》:金黄的林中有两条岔路,可惜我作为一名过客,不能两条都走,我久久踌躇,极目遥望一条路的去处,直到它在灌木丛中隐没。~我走了第二条,它也不坏,而且说不定更加值得,因为它草多,缺少人踩:不过这点也难比较岀来,两条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那天早晨两条路是一样的,都撒满落叶,还没踩下足迹。啊,我把第一条路留待来日!尽管我明白:路是联着路的,我怀疑是否还能重返旧地。~此后不论岁月流逝多少,我提起此事总要伴一声叹息:两条路在林中分了道,而我呢,我选了较少人走的一条,此后的一切都相差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