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王伐纣背后的历史真相

 庶民临风 2020-01-03

[导读]有一次,商纣王派自己的哥哥微子和胶鬲率领使团访问周国。就是在这次访问中,周武王成功地跟胶鬲对上了暗号,又成功地策反了微子,并许诺事成之后微子世为长侯,胶鬲加富三等,封地运城盐湖地区,全权发展当地盐业。

说起“武王伐纣”,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一边是英明神武的周武王,加上一位半神级的姜子牙,另一边是堪称中国历代昏君楷模的商纣王,用孟子的话来说,这是一场“以至仁伐至不仁”的战争,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按照几千年来的说法,这场战争是这样的: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至于具体时间,伟大的历史学家们已经考证出了二十多种说法,此处略过),周武王趁着商纣王的大军征讨东夷、朝中空虚的大好时机,在牧野代替老天爷宣读了商纣王的种种罪状,决定替天行道,率领4.5万大军准备攻打朝歌。

正在酒池肉林寻欢作乐的商纣王听说后很纳闷儿:我是天子,老天爷就是我爹,我爹有什么话不直接跟我说,干吗还要让一个外人来转告我?

不过商纣王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自然不会把“老爹”的话放在眼里,当下便召集70万大军(以奴隶为主),兵发牧野,让周武王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王”。

一边是4.5万,一边是70万,商纣王仿佛已经看到了即将发生的一幕:15个人围殴1个人,拜托,不要太血腥!

这时,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不可思议的场面出现了:还没等双方交战,70万商军便集体倒戈,杀向朝歌!

延续500多年的商朝就这样灭亡了,没有出现期待中的大决战,却出现了一幕极其吊诡的临阵倒戈!

(扬州盐宗庙供奉的三位盐宗:管仲、夙沙氏、胶鬲)

几千年来,这次事件被无数次地传扬,周武王就此成为明君的代表,商纣王也就此成为昏君的典范,而70万商军的临阵倒戈,也被定论为反抗暴君的弃暗投明。以有道伐无道,以至仁伐至不仁,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然而,历史无数次地告诉我们,“顺理成章”的背后往往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70万商军的临阵倒戈,看似自然,却充满了说不清的吊诡。

说它吊诡,首先得了解奴隶社会的特点。在奴隶社会,奴隶从属于奴隶主,没有自主权,也没有人会想到反抗,所谓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都是后人强加到人家头上去的,奴隶们还没有这个觉悟。要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底层人民反抗暴政还是在800年后的秦朝末年。如果非要在历史上找一个奴隶造反的例子,不好意思你只能去找古罗马的斯巴达了。况且,斯巴达起义其实比咱中国的陈胜吴广起义还要晚130多年。

所以,在奴隶社会的巅峰时期——商朝末年,发生奴隶大军临阵倒戈,实在是很可疑的。

其实翻开那时的史料,你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身影,这个人叫胶鬲。

说起胶鬲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一时想不起来,其实在中学课本中我们就知道他了。在孟子那篇着名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有这样的记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其中“举于鱼盐之中”的胶鬲,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仁兄。

孟子的意思是想说这些人虽然都是起于微贱,但自强不息,创下了不朽的功勋,激励大家“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实这个说法用在胶鬲身上是不合适的。

在江苏扬州、泰州祭祀“盐宗”的庙里,供奉着三位“盐宗”,即盐商的祖宗,一位是人工盐生产的创始人夙沙氏,一位是食盐专营的创始人管仲,第三位就是胶鬲,是贩运食盐的祖宗。

自古盐商都是身家巨富,作为盐商祖宗的胶鬲更是不在话下,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战争从来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商纣王讨伐东夷,耗资无数,眼看国库日渐空虚,连酒池肉林都快供应不上了,这时,周文王向商纣王举荐了胶鬲。对商纣王来说,胶鬲无疑就是救命稻草,其巨额财富让商纣王一下子摆脱了困境。为了报答,商纣王封胶鬲为少师,上演了一幕中国历史上较早的钱权交易。

但是别忘了,胶鬲终究是周文王的人。

周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开始了灭亡商朝的倒计时。

有一次,商纣王派自己的哥哥微子和胶鬲率领使团访问周国。就是在这次访问中,周武王成功地跟胶鬲对上了暗号,又成功地策反了微子,并许诺事成之后微子世为长侯,胶鬲加富三等,封地运城盐湖地区,全权发展当地盐业。

回到朝歌后,胶鬲开始行动了,成功地将几位能征善战的大将都派到了东夷前线,等到周武王讨伐朝歌时,70万商军正是由胶鬲率领的,“临阵倒戈”也就顺理成章了。

前后两个“顺理成章”,一个是儒家的“仁”,另一个是兵家的“卧底”,你说哪一个更接近事实呢?

几千年来,儒家的观点始终占据着上风,认为只要拥有了“仁”,就“仁者无敌”,拥有了“正”,就“邪不胜正”,却从来不讲究跟“不仁”和“邪恶”的斗争方法。可现实却往往是,在“不仁”和“邪恶”面前,“仁”和“正”伤痕累累。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去新加坡为革命筹款,当地有人问他:“孙先生手底下一个兵都没有,如何妄谈革命?”

孙中山笑着说:“我们的军队多着呢。”

那人问:“在哪儿?我怎么没听说过?”

孙中山信心满满地说:“满清的军队就是我们的军队。满清的士兵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子弟,等他们明白了革命的道理后,就会掉转枪口去推翻满清皇朝!”

听起来让人振奋不已,仿佛只要孙中山的革命真理一讲,几百万满清军队就会立刻“临阵倒戈”,上演一幕近代版的“武王伐纣”。

可惜的是,现实很不给孙先生面子,那套革命真理除了能鼓动几个热血青年去刺杀满清官员之外,对满清的统治没有多少影响,最后还得靠手握重兵的袁世凯出面,才把溥仪一大家子请出了紫禁城。

这就是现实,现实得让人如梦初醒。

正是因为这个现实,才让孙中山下定决心筹建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党自己的军队。没有军队,谁听你的?

[相关阅读]揭秘商朝灭亡之谜:引发商朝灭亡另一奇女子

一本薄薄的《封神演义》将一场王朝更替的盛大变革演绎得神乎其神,各路神仙纷纷登场,共同演绎了一场可歌可泣的社会闹剧。虽然小说的作者运用夸张的想象力将真正的史实改的面目全非,但是却使得当年的那场斗争变得家喻户晓。我们都知道残暴的商纣王,以及祸国殃民的妲己,他们的所作所为与后来的商朝灭亡有着扯不清的关系,可是今天的我们却很少知道,直接引发商朝灭亡的,却是除妲己之外的另外一位女子。她的死,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奏响了商朝灭亡的序曲,她所引发的“九侯受女牵连案”。

“商纣脯鄂侯案”、 “纣王囚周文王案”被称作商末三大奇案

商朝的时候,在纣王的政府里,有三位大臣的地位最高,被称为是“三公”,他们分别是九侯、鄂侯和西伯昌。西伯昌我们很熟悉,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纣王即位之初也是个有为之君。据《史记》记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的才智足以对复杂的事情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他的力气足以徒手杀虎。他一手抓住九条牛的尾巴,往后一拉,九条牛只有向后倒退。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发展,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这时的纣王应该说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

可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掌握无数人的生杀大权,越发让他骄纵残暴,长期骄奢淫逸的生活,腐蚀了他曾经积极进取的心。于是,他建酒池肉林,设炮烙之刑,沉溺酒色,奢靡腐化,残忍暴虐,荼毒四海,国势也日渐衰微。作为亲眼目睹纣王变化的老臣子九侯,看到商朝因纣一人而江河日下,心中的伤痛难以言表,于是想出一个办法。他针对纣王好色的本性,把他自己貌美如花的女儿献给纣王,希望以女儿的“枕边风”来挽回那个昔日英姿勃发的纣王。九侯的女儿蕙质兰心,愿意为父分忧,在入宫后很快博得纣王的欢心,纣王放在妲己身上的一颗心,渐渐转移到她的身上。

九侯女的到来,夺走了原本属于妲己的宠爱,妲己自然对此大为不满。但是长居于宫中的她老谋深算,心中早有定计。她先是假意呵护,九侯女让其对自己丧失了防范之意。尔后,妲己又故计重施,向纣王密言九侯女之父有谋反的野心。后纣王为了侧探实情,问九侯女想不想当皇后,九侯女毕竟心思单纯,自然高兴得跳了起来,认为自己的付出开始有回报了,成为皇后之后更能影响到纣王了。可是她的态度使纣王起了疑心,纣王逼着九侯女去酒池,逛肉林,九侯女破口大骂纣王,纣王火冒三丈,大声骂九侯女“淫妇”。召集了十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奴轮奸九侯女,在一旁冷笑着说:“你是贞洁的女人吗?”后来九侯女被折磨致死。九侯女芳魂已逝,妲己的目的达到了,可是纣王心里却越想越窝火,自己心爱的女人竟然敢管教自己,女人乖乖地不就行了么,都是家长没教育好。于是,可怜的忠臣九侯由此受牵连,被纣王处以死刑,死后的尸首也被纣王多成了肉酱,此案震惊朝野,史称“九侯受女牵连案”。

眼见自己几十年的老友就这么被纣王处死,甚至连尸首都无法保全,无论是几十年的情谊,还是心中仍未泯灭的正义之心,都无法让鄂侯继续坐视下去。为此,他与纣王发生了剧烈的争执。鄂侯在朝会上据理力争,想为九侯洗刷冤屈。纣王看着鄂侯竟然敢在朝会上当面顶撞他,心想,好啊,这些老家伙一个个翅膀都硬了,我刚处理了九侯,就让我赦免九侯的罪行,这不是让自己打自己的连吗?这是居心何在?心里越想越腻歪的纣王再也无法忍受鄂侯的喋喋不休,直接将鄂侯下了大狱,你不是觉得我把九侯剁成肉酱不对吗?让你尝尝更狠的!于是,同样是忠臣的鄂侯,被纣王做成了肉干。此案更是令整个商朝的朝臣见识到了纣王的淫威,史称“商纣脯鄂侯案”。

自从纣王将鄂侯做成了肉干,群臣再也不敢当面言论此事。身为“三公”中的最后一位,西伯昌对此当然感慨颇多,免不得在背后发些牢骚。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早就对西伯昌不满的宠臣崇侯虎以此为据,向纣王进献谗言说:“西伯昌一直以来都在发展实力、积累威望,诸侯大多都心向着他,现在又有了不臣之心,怕是将来会不利于大王啊!”不同于日渐衰败的大商,生活在陕西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西伯昌广施仁德,礼贤下士,发展生产,深得人民的拥戴,周族也日渐昌盛。对此早有警觉的纣王顿时借题发挥,好啊,早就看你不顺眼了,你还敢撞枪口上,于是就将姬昌抓了起来,囚禁在当时的国家监狱——羑里。这时的姬昌已是82岁的老人了,这一关就是7年。此案史称“纣王囚周文王案”。

后来,“九侯受女牵连案”、 “商纣脯鄂侯案”、 “纣王囚周文王案”可谓是商末三大奇案。通过这三大案,纣王的目的达到了,他向自己的反对者们充分地展示出自己残暴的力量。可惜,有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纣王虽然通过这三大案打击了自己的敌人,可是却无法扑灭这星星之火。被关进大牢后,西伯昌卧薪尝胆,多方贿赂,引得纣王将其赦免。回到周族的姬昌有如龙入大海,更是积极发展自己的实力,这才有后来的武王伐纣,结束了商朝数百年的统治。至此,三大案奏响的序曲落下了帷幕,商纣王最后为自己的暴行付出了代价,也许他闹得欢的时候,忘记自己会有被拉清单的一天。毕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