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守“心”的力量|2019年心理学年度好书20本

 heshingshih 2020-01-03



特别推荐





社会心态蓝皮书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9)

王俊秀 主编

出版单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推荐理由


汪新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

  • 推动和建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当下热度颇高的话题。社会心理服务绝不仅仅指个体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的提升,更为重要的应是宏观层面上社会心态的考察和把握、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和建设。从这一理解出发,摆在我们眼前的这本《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9)》之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就立即彰显出来。该书分为总报告、美好生活需要与幸福感、专题调查、社会问题与社会心态四个部分,研究者把美好生活需要的结构分为个人物质层面、家庭和人际关系、国家和社会环境三个维度,还系统讨论了国内第一个关于民众隐私与个人信息的大型调查。该书是《社会心态蓝皮书系列》的第8本,近10年来,课题组通过全面翔实、独家权威的数据分析勾画中国社会心态的基本态势及变迁历程,提供了极富原创性的思想成果。


2019年度心理学好书20本




1


中国人的情感

文化心理学阐释

[美] 吕坤维  

谢中垚  译

出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韩布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

  • 本书堪称跨界杰作。作者用西方(现代心理学)人的概念和语言把中国人的情感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吕先生不仅从概念、理论与技术、科学哲学三个层面条分缕析了中国人的情感,更从物理学、心理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多维度分析儒家、佛家和道家思想,因为传承至今的民间婚葬嫁娶习俗皆或多或少地植根于三家,更因为中国人的情感就是在这些重大生活事件中萌芽、发展、成形的,非如此难以说清楚。

钟年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系教授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 中国人是用情颇深的,并且很愿意赋予情感积极的属性,因而也不回避在很多时候谈论到情感。李清照有词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吕坤维教授就让情感上了“心头”,不仅细细地感触体会,还以科学的方法审问慎思。她“习惯把同一件事说两遍——一遍用通俗的白话,一遍用心理学术语。”如此一来,感情与穷理便融合到一起,我们也就很幸运地读到了《中国人的情感:文化心理学阐释》这本既“合情”又“合理”的典范著作。 


2


  

隐藏的自我

  [美]大卫·伊格曼  著

  钱静  译

出版单位◇湛庐文化

推荐理由


周晓林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

  • 人们常认为了解我的人就是我自己,但哲学家早就了解到,认识自我何其艰难,而意识堪称复杂的心理。伊格曼教授是一位神经科学家,他从脑科学的角度解构自我意识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将晦涩的科学问题以兼具科学性、趣味性、易读性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令人赞叹。读罢此书,读者对自我的认识将更加深入。


3



心灵与自然

   应然的合一

[英] 格雷戈里·贝特森  著

钱旭鸯 译;张建新 审校

出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张建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候任会长

  • 贝特森的思想绝非现代心理学所能囊括,也远超脑神经科学的范围,他是用一种从生命细胞到全然生态的宏大视角去思考生命和心灵的。他从多科学的比较之中,发现了一种具有形式之美的联结模式、联结之联结的模式,发现了两种甚至多重随机过程的互动之舞,他还设想了将生命之中的意识、美、和神圣三者进行联结的可能性,展现出一位伟大科学家对一切存在背后的“道”的追求。

夏林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资深讲座教授

原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社会学院院长

  • 这本书对人文与社会科学工作者思维的深度与细致性,绝对是一股重要的推进力;而且它的推进方式是细缓而深的。不过,贝特森的书不是好懂易读的书,读者极可能被某些字句敲醒,却马上在另一篇章中迷失困惑;然而,这反而会让读者反复阅读它。我就是视其如一味药引,在漫长的工作进程里,往往返返地翻读着。


4



  成为我自己

   欧文·亚隆回忆录

[美] 欧文·D.亚隆 

杨立华 郑世彦 译

   出版单位◇华章心理

推荐理由


施琪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

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

  • 早年,受到一些国外老师的影响,对欧文·D.亚隆有些不认同,主要原因是他把来访者的故事写成科普书籍且畅销,似乎有悖于伦理。在经历多年的临床心理治疗后,觉得在大伦理和小伦理上我们总是应该站在大伦理的一边,即人本、专业、助人和透明,亚隆在他的数本书中都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做一个真诚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不避讳分享自己的经历,只要对来访者有帮助的话。他到八十五岁还在成为自己的路上,他是一个心理治疗界的异类,读八十岁老翁的自传并不是觉得到达人生的尽头可以盖棺定论了,而是生活还有无限种可能在等待着你。


5


人生十二法则

[加] 乔丹·彼得森 著

史秀雄 译

出版单位◇湛庐文化

推荐理由


得到APP

互联网知识服务平台

  • 彼得森写的这12条法则是我们本来就知道的一些道理,他就是要把你知道但又不那么重视的大道理重新告诉你一遍。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难免有感到困惑或者迷茫的时候。这个时候,这样的提醒或许真的有用。

史秀雄

心理科普作者,《人生十二法则》简体中文版译者

  • 现代化城市生活其实已经将人生中的各种意外和混乱降到最低了,但比混乱更大的问题其实是虚无、无意义和迷茫感。彼得森的文字向你揭示了有关人生的一个全新层面:我们是混乱和秩序的调和者,我们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且尽力追求至善,培养强有力的人格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亲友。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人生十二法则》的独特价值,那么这本书是在教你如何成为自己人生的英雄。


6


作为激情的爱情

关于亲密性密码

[德] 尼可拉斯·卢曼 著

  范劲 译

出版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点分社

推荐理由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政治学系主任

  • 卢曼在社会学界影响深远、著述丰厚,但至今中译寥寥,也未受到中国学界应有的重视。《作为激情的爱情》以爱情切入社会思考,探究其历史语义学的演化,反照社会系统的演化。爱情婚姻对应着社会的功能分化,自由恋爱有助于对冲系统复杂性,使社会卸下超额的重负。在不确定的高风险系统中,最好的稳定机制或许就是风险与不确定性本身。卢曼的风险理论,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探索社会治理提供了极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思路。


7



 归属感

[美] 布琳·布朗 

邓樱 译

出版单位

中信出版社◇中信大谦

推荐理由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任会长

  • 什么是真正的归属感?怎么获得真正的归属感?在这个充斥着娱乐性的文化背景中,我们也许更倾向于讨好他人或保持沉默,我们在强烈的孤独中拒绝沟通,甚至与他人失去联结,我们无法直面人生的不确定性,也无法展现真实的自我。书中,布朗博士提出了找到内在归属感的“归属四法则”——“不再抗拒,相互靠近”“实话实说,且有礼有节”“相信爱,和陌生人握手”“外柔内刚,不改初心”,以及“勇敢七大原则”——设定界线、保持可靠、勇于担当、尊重隐私、正直真诚、不做评判、宽容大度。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你迅速找到内在的力量,更加真实、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坚定友善地拥抱生活。


8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

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

[英] 奥利弗·詹姆斯 

康洁 译

出版单位◇后浪图书

推荐理由


编辑推荐

  • 与英国国民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一起,另辟蹊径,将自己人生的前6年进行拆解,围绕是非观、关系模式和自我界限三个主题讲解童年经历、原生家庭培养对人一生的影响。本书将提供全框架式的指导和丰富详细的范例,从定主题、选择中心人物到情节铺设环环相扣,留下看得见的个人成长足迹。


9


聪明的笨小孩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

 [美] 萨莉·施瓦茨  著

刘丽  康翠萍 译

出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舒华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 按照10%的发生率统计,我国约有1500万儿童受到阅读障碍的困扰。阅读能力不足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何帮助他们克服阅读障碍、提升阅读能力,让他们更自信、更有尊严地生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本书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也传达出她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打开了阅读的“黑匣子”。

樊启刚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制作人

  • 据统计,在美国,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有阅读障碍,有80%学习困难的孩子都是因为阅读障碍。2020年即将登陆央视纪录片频道的纪实作品《我不是笨小孩》将聚焦中国的阅读障碍儿童群体,片中四个孩子的故事,我们似曾相识,也许每个人的朋友圈中都有他们的影子。尤其向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老师们推荐这本书,“世间无差生”,了解阅读障碍,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


10


  

园丁与木匠

[美] 艾莉森·高普尼克 著

刘家杰 赵昱鲲 译

出版单位◇湛庐文化

推荐理由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 高普尼克是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执教时的同事。她不仅在儿童认知发展领域,而且在科普写作方面也声名远扬。这本书里既有儿童学习前沿研究的总结,又有她对父母养育的哲学思考,读来既能收获许多知识,又能启发深层思考,书中还融入了她身为祖母的许多趣味盎然的故事,是一本充满了干货和思想的好书。


11


  

教学中的心理学

(第14版)

[美] 杰克·斯诺曼

里克·麦考恩 著

庞维国 等译

出版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皮连生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 我不赞成传统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之说,主张“学有规律,教有优法”。这也可以从新出版的《教学中的心理学》一书中找到依据。以前有些教育心理学的教材,会给读者一种“脱离教学实际”的感觉,觉得没有太大的用途,我认为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编写造成的。《教学中的心理学》已经高达第14版,被广泛使用超过40年,这与本书作者高度强调教育心理学与实际教学的紧密结合是分不开的。书中有一些特别安排的板块,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这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心理原理的应用。书中说,“好的教学,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科学”,这既表明了教学与学习的复杂性,更说明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性。


12


理性生活指南

(第3版)

[美]阿尔伯特·埃利斯

罗伯特·A . 哈珀  著

刘清山 译

出版单位◇华章心理

推荐理由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 如何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作者认为不安的情绪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单纯是糟糕的事件或他人引起的,它们通常是来自我们非理性的思想、态度和信念。非理性信念不但缺乏逻辑,而且具有自我破坏性。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最早的现代认知行为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其有效性已经在临床环境中得到了验证。本书运用真人案例和对话形式,全面清晰地叙述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精髓,详细剖析十种核心的非理性信念,手把手教你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帮助我们学会理性、回归美好。


13


摆脱共情

理性让你变强大

[加]保罗·布卢姆 

徐卓 译

出版单位◇湛庐文化

推荐理由


喻丰

西安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

  • 布卢姆反对情绪共情而非认知上的共情,即反对感他人之所感,而非理解他心。他认为共情并非良善之源,反而会滋生不公。于布卢姆而言,共情是盏聚光灯,它焦点狭窄、偏好利己、无关权重。心理学是平均数学科,关心的是普通民众而非绝对理性的人中龙凤。实际上,布卢姆探讨的不只是共情,而是理性与情绪、审慎加工系统与直觉加工系统。


14


说服心理学

社会影响与社会依从

(第五版)

[美] 罗伯特·H.加斯

约翰·S.赛特 著

王晓波 译

出版单位◇万千心理

推荐理由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 本书将带我们走进一个有趣、迷人的社会影响领域——说服。作者站在不同的角度,通过科学的心理分析并结合大量的调查研究,为读者提供非常实用可行的建议。一方面,对于从事说服工作的职业人员(如市场销售和广告商)来说,作为说服者应当对说服的动机、受众、目的、环境等逐一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最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式。另一方面,对于身处被说服环境中的公众(如消费者和观众)而言,可以从信息接收者的角度对说服有所了解,从中察觉说服者的真实意图、信息的可靠性以及所采用的计谋等,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建设性的指导作用。


15


荣格心理学手册

[英] 雷诺斯·K.帕帕多普洛斯 编

  周党伟 赵艺敏 译

出版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蒋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 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是每一个喜爱荣格的心理学研究者或心理学爱好者都想立即拥有的一本书。对于那些对荣格已经有所了解的人,这本手册是第一本系统梳理和讲述荣格心理学理论和概念的书籍,且提供了分析心理学领域最新的参考文献;对于那些想了解荣格却又不得其门而入的人,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概念地图,且为每一个目的地都提供了深入浅出地介绍。荣格的思想丰富而深邃,有时甚至被认为遥远而神秘,然而正如本书中对荣格方法论的介绍中提到的,荣格是一个严格的经验主义者。我们越是深入地理解荣格,就越能完整地理解自己的心灵和经验,也越是为心理学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感到庆幸。


16


我为什么看不懂你

李海峰 彭杰 著

出版单位

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编辑推荐

  • 这本书结合我们喜闻乐见的身边案例、电影桥段以及三国故事、西游记等,分析我们熟悉的人物的性格,从而折射出我们自己。让我们在看清自己、认识他人的同时,知晓与周围人相处的最便捷方式。


17


高度敏感的力量

[德] 卡特琳‧佐斯特 

魏萍 译

出版单位◇后浪图书

推荐理由


编辑推荐

  • 高度敏感研究领域的先驱伊莱恩·N.阿伦发现,约15%~20%的人属于高度敏感者,他们天生拥有一种特殊的神经系统,能比其他人更深入而敏锐地感知并处理内外刺激。因此,他们也常常被贴上“玻璃心”“矫情”“脆弱”等标签。作为一名高度敏感者,本书的作者卡特琳·佐斯特现身说法,收集了包含感官、健康、工作、家庭、娱乐等多个主题的丰富案例,鼓励高度敏感者抛弃世俗的标准,大胆做自己,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特殊禀赋,造福自己和他人。


18



橘子甜不甜,只有脑知道

 关于吃喝的心理秘密

[美] 亚历山德拉·W.洛格 著

张婍 译

 出版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编辑推荐

  • 这本富有洞察力的著作探究了我们吃喝背后的真相,以及我们可以据此做些什么。比如,从一个更实用的角度来处理充满争议的饮食问题,而不是对减肥或消除挑食行为给出简单的答案——阐释事实以增进对我们身体的理解。


19


  

哀伤治疗理论与实务

丧子家庭心理疗愈

王建平 刘新宪 著

出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贾晓明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 此书是生命投入和科学精神的结合!王建平教授倾情于丧子者的心理服务。此书中对丧子者哀伤的理解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探讨一定可以使读者获益良多。

陆晓娅

《中国青年报》愿高级编辑,生死学探索与传播者

  • 面对丧子之痛,文字究竟有多大的抚慰力量?面对无尽的哀伤,心理治疗是否真的有效?对此,我不敢贸然得出结论。我所知道的是,撰写此书的两个人——一位失独的父亲和一位眼见自己的母亲因丧子而心碎的学者,他们既不是这个话题的“局外人”,也不是肤浅的抚慰者。他们带着自身刻骨铭心的痛,在心理治疗领域中艰难跋涉,发现了助己助人的可能与力量。


20



唇角的幸福

张海音 著

出版单位

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编辑推荐

  • 本书重点探讨了三个问题:一是唇腭裂儿童的心理特点;二是如何帮助唇腭裂儿童提升其幸福感;三是唇腭裂儿童的创伤。书中展现了十年来作者以及作者所在的“幸福微笑团队”所做的工作,为人们帮助唇腭裂儿童提供了模板。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更多曾经有过创伤的唇腭裂儿童,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救助有所助益。 

特别说明

   本书单由专家学者和出版机构联合推荐,优选2019年有学术品质和大众口碑的心理学图书,助力中国心理学专业发展和社会心理服务,用“心”打造美好生活。

主要支持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

后浪出版公司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万千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