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禧专享品~邢台沙河“洛阳梨”的故事

 社会学者胡顺安 2020-01-03

作者:胡顺安

        邢台西南不远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叫洛阳,与河南洛阳不仅同名,而且暗中有着深长的渊源关系。

唐朝名相宋璟的坟茔落地沙河县古城西北后,唐玄宗命人从东都洛阳迁居附近,“置田墓侧,俾(bǐ使)耕以守”(这些看护坟茔的人长期聚居,衍成了护村,后简写户村)。        

日久,户村有人渐次沿着大沙河北岸西移至现在洛阳村位置。因为这些人以前曾经居住在唐都东京洛阳,具有浓厚的恋旧情结。是故,他们把自己住址南边流经的沙河水系也按照东都洛河的叫法称为洛(河/泉)水,将自己位于沙河北岸的聚居之地依据古代“水之北为阳”的理论,叫做了洛阳,以纪念自己的祖先来自洛阳,或者表明自己是洛阳人的后裔。

洛阳村,原隶沙河县,今划归邢台桥西区管辖。明末清初,洛阳村迁来几户麻姓人家。因系散户,族小人少,缺乏记载,麻家人对自己由何地迁居也口述不详。

令人奇怪的是,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其他原因,洛阳村新来的麻姓家族非但人丁不旺,还经常有人去世,甚至有时连续几个年轻人夭折。麻姓族人强忍悲痛,合力把这些亡故的族人浅葬在洛阳村东(麻姓族人自述祖坟早期在今西户村正北、马庄村西南的位置),并按照洛阳当时的风俗,在坟地四周种植梨树。

随着时间的流逝,二三百年间,当年麻姓先人的墓地已是坟茔连片,梨树成林,成为当地一景,被誉为当时沙河县八景之一。每年春季都会有四面八方人士慕名踏青,观赏梨花;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写诗作赋,载入史册,流传百世。清朝道光年间,沙河县令鲁杰也曾携眷属到此神游,把酒小酌,微醺中写下:“梨花本数洛阳芳,此地居然号洛阳。一路香风三十里,也应载酒洗春妆”。


话说当时,麻姓墓地的旁边有一条沙河细流,蜿蜒向东,穿越东西马庄之间,清末民初逐渐干涸(现在马庄村东铁路桥洞即是早期的水道),直奔九家村而去。

麻姓墓地,坟茔密集,有水流经,土壤肥沃,坟头的梨树根深干粗,枝繁叶茂。春时梨花雨,秋来果满枝。这些梨子长得格外硕大,皮薄,肉厚,汁儿甜,深受欢迎。

有人形容这梨皮薄的程度,说只要用手抓住梨把儿一撕,即可将梨皮儿脱开两瓣。还有人形容它的梨汁甘甜说,咬一口会“满嘴甜两天”,当然不乏夸张溢美之词。

一时间,洛阳梨子声名鹊起,畅销不衰。当时流传一种说法叫“北俎苇子,南俎席;南阳西瓜,洛阳梨”。洛阳梨子被列入沙河四大特产之一,闻名遐迩,而这个“洛阳梨”其实说的就是洛阳麻家坟头上梨树生产的梨子。

清末庚子事变后的1901年9月,和议既定。逃到西安的慈禧等人开始启程回京。他们未沿原路返回,而是绕道河南,一路北上,出郑州,走安阳,过邯郸,经邢台。她沿途不断地接见官员,地方官员纷纷进贡地方特产。沙河县令即以当地特产“洛阳梨”呈奉慈禧品尝。

慈禧一看,这种梨子硕如仙桃,满心欢喜。小嘴初尝,梨皮薄似婴肤,肉厚且嫩,汁多甘甜,立即龙颜大悦,赞口不绝。

她顺便询问这叫什么梨子?产地哪里?

众人一时语塞,面面相觑(qu),不敢如实禀告。倘若说是麻家坟头的梨子给太后吃,一来名称不雅,二则可能因此脑袋搬家。

正在这时,一个本地衙役给慈禧看茶。他灵机一动,机智地说这是本地名产马场梨子(注:前文有述,洛阳村南的沙河水(当地人叫洛泉/河水)有一股细流往东穿越不远处的东西马庄村之间。两岸土壤肥沃,水丰草盛。这里一度曾作明清两朝驿站的养马场。马庄村名的来历疑似与此有关)。

衙役的解释,及时帮众人解了围,也给大家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后来,人们为了避讳,就沿用此说,把麻家坟头的梨子叫成了洛阳马场梨。

有传闻称,慈禧回京后的第二年春天还想吃“洛阳梨”,就派遣邢台籍的王宦官返家回取。慈禧过世后,社会动荡,政体变革,洛阳梨自此无人问津。

但是,洛阳村的梨子却因慈禧太后的称赞大大提升了知名度,更加盛极一时,誉冠邢州,历久不衰。许多人纷纷以能吃上一口洛阳梨为幸。

话说回来,那时坊间传颂的“洛阳梨”其实仅指洛阳村麻家坟头几棵梨树的梨子,并非洛阳村所有的梨子。正如龙井茶也主指龙井口边那几株茶树生产的茶叶口感好一样,并非当地所有的茶叶都好。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人均寿命普遍延长,麻家坟自然扩展缓慢了。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为了节约耕地,当地政府发起一段“平坟还耕”运动,麻家坟也基本上被铲平。至八十年代末,麻家坟头的梨树逐渐消失,乃至绝迹。一度风靡邢州的“洛阳梨”成为了历史传说。

现在的洛阳村依然有梨,但“此洛阳梨非彼洛阳梨”。如今许多人不了解“洛阳梨”的真实典故,及至以讹传讹,混淆和掩盖了真相。

2020/1/3中午,于邢州初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