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零到一》——精英主义的心灵鸡汤

 Utilize 2020-01-03

《从零到一》——精英主义的心灵鸡汤

  • 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

  • 竞争扼杀创新;

  • 失败者才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

  • 要做大经济蛋糕,而不是把当前的蛋糕切得更小。

    ......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上述这些观点都具有令人难以拒绝的诱惑性:在这个“万众创新”的时代,每个人都心怀远大的梦想:I can change the world!所以也难怪这本书是如此受到追捧,每个人都想改变历史功成名就,不打着“创新”的旗帜搞个大新闻那是万万不可的。

我相信作者的本意是好的,他希望将资源集中到急需大量资金支持的行业:太空探索、生物制药、基础物理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成效的重资本领域。但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除了所说对重资产领域的号召以外,从头到尾我看到的,满满的精英主义心灵鸡汤。

《从零到一》——精英主义的心灵鸡汤

有句话叫做:绝对的垄断导致绝对的腐败。为什么每个国家要要设置反垄断法?因为垄断者对利润的追求会使消费者花费更大的溢价,导致社会整体福利下降;同时垄断者会利用其领导地位打压成本更低的后来企业,最终也导致了创新的流失。

没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确实需要先某一方面处于“垄断”地位,这是企业优势和生命力的所在。但问题在于:需要多大的差异才能区分两个相似的产品?所开辟出来的细分市场真的能承载一个公司发展壮大吗?

毕竟在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内,整个社会的资源和需求体量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这意味着越创新越细分也越小众,资源消耗在创新之上。压缩成本提供性价比的脏活累活谁了来干呢?越小众性价比越低,以为这相关服务的获取成本相应也会越高,因此也只有衣食无忧的精英阶层支撑得起。有钱有闲,当然希望自己的任何需求都可以被满足。

《从零到一》——精英主义的心灵鸡汤

然而伟大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力创新,通过新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获取高额利润的创新型企业;另一种是从不踏足新兴市场,而当技术成熟后才踏足进入,通过极致地性价比拖垮所有地竞争者,从而占据市场的制造型企业。这两者恰似太极图的阴阳,你中由我,我中有你。竞争不是失败,竞争并不可耻,竞争孕育创新。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深刻地感受到,我国远没有世界经济体量第二大国这个名称上看起来那么风光。大部分人均是解决了温饱,囊中羞涩无力去支持新鲜玩意。所以需要的,其实是极致的性价比,是不用多少钱就能感受到科技福利,能够稍微弥补因为资源短缺导致落后地生产力和创富手段。科技确实是让生活更加便捷了,但同时科技也加剧了贫富差距和阶级固化。

所有关于未来的展望里,从来都是窗明几净,人们都衣冠楚楚,安静和谐。那么谁来清洁卫生呢?谁来处理污水排泄物呢?谁来洗刷盘中端送菜肴呢?我们愿意付出都是薪水给这些岗位呢?这个社会的生产力能承载如此大量的低端劳动力吗?

这个世界确实是由那些杰出的人才去推动的,但同时也是更多平凡的人顶住的。美国大选的特普朗,不就被媒体解读为民粹主义的崛起,是对精英主义的强烈不满?

文:Acturus(本文为签约作者原创,转载请申请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