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百零五岁的老树上,开得出什么花 13

 舍得斋主 2020-01-03
2019年12月26日    朝花周刊/评论    


好的艺术家和作品,就像好的中国茶叶一样,品尝后有一个回甘过程。顾振乐师生书画篆刻展,成为近日上海乃至全国书画界吸睛的一件艺术盛事。顾振乐这棵105岁的大树上所盛放的生命与艺术之花,值得深味和分享。在市文史馆、书法家协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集“话”的研讨中,我们采撷了一组评说。

为画为人,“静”字可贵

茆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不容易,一百岁还能提笔不容易,还能刻篆章不容易,还可以作作诗,这个是不容易到不容易,真的是不容易。

顾老这个人,可以说到的太多、太多了,我看了顾老这次的展览,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他的作品,包括他本人身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静”。从我们搞诗书画这个道道上讲,能得到一个“静”,难能可贵。

顾老95岁写了苏东坡“前后赤壁赋”。顾老告诉我,他当年期望高式熊老在95岁时能给他这本书题一个名字,于是,两位寿星共同在95岁高龄完成了这一书卷。这也是一个奇迹。徐建融教授当时在卷子后面的题跋很有意思,他说“十年为期,再展……”而今又过10年,再看这个卷词,顾振乐先生从95岁到105岁的10年,让我们感怀。

温良恭俭,更有“厚”度

吴孟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

当今书画界很繁荣,但也不免乱象丛生。网上对书法界有批评,说风气不正。比如书法大佬,包括某些书法学会会长、副会长,不会写字,欺世盗名,在网上把他们的字公布出来,不止一次了。怎么样发扬正气,弘扬优秀文化就显得很重要。

我跟顾老先生接触几年来,首先感慨于他不骄不躁的良好心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这是有成就的艺术家和许多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接触过顾老的人,都感觉他待人雍容大度,很少发脾气,温良恭俭让,这是中华传统的优良品质。与名利攸关的有些事情,顾振乐先生从来不费心追求,这也使他少了许多烦恼。他在“文革”中受到冲击,被安排扫厕所,他便打扫得干干净净,看作是为群众服务的一项工作。后来他加入上海文史馆,馆里有事需要他写会标、参加书画活动,他都是有求必应,认真做好。我记得有一次团拜,分管领导起草的对联,请顾老写和贴,他却对此对联做了一些调整。有人看后说,是不是贴错了。实际上,顾老的调整是对的——对联要求上联仄声韵,下联便平声韵,顾老的一点小调整,让对联顺了。这不仅是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有感于当今青少年用电脑打字来代替书法,而书法界有的人急功近利,以创新为名,对书法传统有所忽视,顾老师便讲,我们还是要先继承传统。所以他在90岁的时候,成立了青少年书法发展基金,以年迈身骨到小学、中学做了很多讲座,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书界有些人表演写书法,像表演鬼画符一样。顾老将诗、书、画、印熔于一炉,他是篆、隶、行、草诸体皆勤,这跟他勤于国学文化分不开。唐代白居易讲,人之文,《六经》为首,就《六经》言,《诗》又首之。国学大师马寅初认为国学是六礼之学。顾老虽然不是科班出身的学者,但他好学不倦、勤于动笔,写诗、写散文、写文艺评论,积累了丰富的文学修养,形成了多元互补的知识结构,所以,他不仅在他本人的书法、国画、篆刻这些专业技能领域大有作为,也写得了格律诗和对联。正是画外功夫使他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这也是他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

遇事每从容,为艺门大开

汪涌豪(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我想到中国古代画论,经常谈到画品与人品的关系。比如唐代的张彦远说,自古善画者,一种是衣冠贵胄人,就是做大官的;一种是逸士高人。顾老显然不是做大官,绝对是逸士高人。宋代郭若虚也说过,自古奇迹,一种是轩冕才贤,也就是做官中有才的,另外一种是岩穴之士。顾老一生没有担任过高官、公职,是个普通的知识分子、画家,所以他是带着一种读书人本性、心性来从事他的艺术创造,获得这个成就。

由此我想到明代吕坤写过一本《呻吟语》,是讲人格修养,乃至于养生,他说“天下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成于从容,坏在急促。这个急促,不是速度上的急促,是功利、浮躁、焦急。如果人从容,别人活100岁是长寿了,你还可以在100岁之外再开拓新的境界。吕坤所说的“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放在顾老身上是绝对适当的。

中国人老是说,一个人做人、做事要能够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许多书法家把它写成条幅,贴着、送人,但知行不能合一,并不能真的做到。顾老以他的艺术、人格,为我们的人生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尤其讲艺道和人道的一致,顾老这样一种艺术实践、为人风格,他所做的善事、好事,都教会了我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工作中怎么样做人做事。

我看到介绍上说,顾老是受了张石园先生的指点。张石园是学“四王”,特别是其中的王石谷太有名了,顾老有些画的结构、用笔、用墨都能看出这个来路,后来也有些变化,这点特别了不起。中国笔墨是讲本源的,没有本源,你就是野体了,但是顾老还是有自己的变化。他更大的变化,见之于他的学生身上。我对周炜旻先生的书画特别喜欢,感觉他的字特别好,一点都没有媚气,跟他老师的字风格也完全不一样,可见顾老师容纳门下的弟子,各尽其兴,各尽其才。顾老的艺术之门开得很大,可见老辈的修养、胸襟、胸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