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人亦要读书解字”,从唐代社会背景入手,谈唐代的女子教育

 思明居士 2020-01-03

中国女子教育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女子教育制度就已经出现了。秦汉之前士人女子的教育为家庭教育。《礼记》是先秦时期关于礼仪的经典著作,《内则》一篇则详细的介绍了先秦时期关于女子的教育。

内容有:六岁时,教她们数数和方向;八岁时,教她们出入门户,吃饭做事的基本礼仪和尊敬长辈。十岁后,女子不像男子一样需要外出上学,而是留在家里接受姆教,即"妇学"。《周礼·天官》中说"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 妇德、 妇言、妇容、妇功。"同时还有注解: "妇德,谓贞顺。妇 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枲。

“妇人亦要读书解字”,从唐代社会背景入手,谈唐代的女子教育

到了唐朝时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女子非常向往读书写字,官宦之家也很注重女子的教育问题。当然我们要清楚的是,士族大家女子学习的目的还是在于让她们知书达理,做一个孝顺公婆,体贴丈夫的贤妻良母,而不是把她们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唐代李华给外孙女的信中说:"妇人亦要读书解文字,知古今情状,事父 母舅姑,然可无咎" ,"汝等当读诗、礼、论语、孝经, 此最为要也。"下面我们从诗书礼法,书法音律,针织女红三个方面对唐代士人女子的教育进行分析。

一、唐代士人女子的诗书礼仪教育

中国传统妇女的教育向来是贵德的, 同时"尤贵有才之德"。唐朝也不例外,女子贤德明理,能够辅佐丈夫成家立业,或利于男子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女子会被世人所称赞。《列女传》中的各种才华横溢又遵循礼法的女子,向来被立为天下女子的典范。

1、以妇学为主的诗书教育

在世风开放的唐代,文化教育普及到了各个阶层,再加上对于女性的束缚相对较小,社会对女子受教育、学文化是予鼓励和肯定的。才女往往 到社会的敬慕和舆论的赞赏。如温庭筠和上官婉儿等。因此在唐朝,士人阶级的女性往往也要从小接受教育。

“妇人亦要读书解字”,从唐代社会背景入手,谈唐代的女子教育

唐代士人女子的诗书礼仪教育内容延续了古代女子的教育,即诗书仍然是以"妇学"的内容为基础。教导女性要在家听从父母长辈的教导,妇言的规定中女子如在街上遇到人要敛手而站以示尊敬,在长辈面前要谦逊有礼;出嫁要做一个贤妻良母辅助丈夫,如女孝经中就一再强调女子要以丈夫和公婆为主,要求女子要将公公婆婆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般照顾和尊敬,同时,郑氏还强调了男子的地位,而忽略了女性的地位。

同样在女论语中,也涉及到了女子成家后需要遵循的各种规定,在公婆面前要做到每日早起先向公婆问安。天气热的时候女子要给他们扇风,天气冷的时候女子要给他们生火,公婆饿的时候要做饭给他们吃,渴的时候要煮汤给他们喝。这种标准要做到"日日一般,朝朝相似"。

对于丈夫,女子要温顺听话,丈夫有命令时需要认真听取,甚至在丈夫生气时也要忍气吞声。丈夫死后女子依附于儿子生活,在唐朝,人们仍然认为女性是需要依附于男性,不能独立的生活。

2、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诗歌教育

唐朝文化繁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比如文风豪迈的诗仙李白,情感细腻的诗圣杜甫,语言华丽的刘禹锡等等。

“妇人亦要读书解字”,从唐代社会背景入手,谈唐代的女子教育

鱼玄机

同时,会写诗的女子也不在少数,范围从从宫廷女子到尼姑女妓,我们如今知道的唐朝四大女诗人鱼玄机,薛涛,李治和刘采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薛涛生长于长安的士绅之家,薛涛的父亲薛郧非常疼爱她。薛涛小的时候和父亲在梧桐树下纳凉,薛郧一时兴起,吟诗两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一语未完,薛涛随口续上"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对仗工整,诗意不俗。她的父亲非常惊喜。

可惜没过多久她的父亲被贬成都不久染病而死。薛涛迫于生计入了乐籍。薛涛一生写诗无数,其中《春望词》最为出名: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花开的时候只有我独自欣赏,花落的时候也都是我独自悲伤。薛涛的诗就是如此的清丽淡雅,情深话浅。

除上述之外,《全唐诗》明确记载的女诗人有113位,诗作达到600余首,风格各异。虽然唐代有很多卓越的女诗人,但这些女子是不能像男子一样参加科举考试的,他们学诗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取功名,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消遣和情感的抒发。

二、 唐代士人女子的书法音律教育

唐朝士人女子学习的书法音律,区别于培养"贤妻良母"为主的封建传统教育,它的目的是为了陶冶情操,抒发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教育。虽然唐朝在书法音律领域并没有出现多么优秀卓越的女子,但是这些艺术教育对于那些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女子来说,是一种培养自己性情,提高生活质量的好方式。

“妇人亦要读书解字”,从唐代社会背景入手,谈唐代的女子教育

1、以培养平和从容气质为目的的书法教育

唐朝有很多研习书法的女性。如薛俊的妻子崔氏,传言她七岁就开始学习女红书法等,博古通今,字也写的工整漂亮。邓敞的两个女儿,能代替父亲书写文卷。另外史书中记载擅长书法的士人阶层女子还有魏国夫人陈氏。

唐代女子的书法技艺比较高超,上至皇后贵妃下至民间女子,都出现了一些女性书法家。除了上述士人女子在书法方面的展现外,也不乏其他阶层的女子擅长书法,例如武则天的《升仙太子碑并序》,又如玉真公主书写的 《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志石铭并序》等。其中尤为出色的是四大女诗人之一的薛涛,她的字苍劲有力,不似女子笔迹,北宋时期的《宣和书谱》评价她的字与晋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和卫夫人相似。可见她的书法有多么的优秀。

2、以陶冶情操为目的的音律丝竹教育

由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统治者对音乐的喜爱。唐朝形成了一股学音乐的风气,士大夫阶级除了博古通今外,大多数都很擅长丝竹音律。

在这种大环境的熏陶下,士人阶级的女子学习音乐也很普遍,有许多唐诗中都对女子学音乐有过记载,如"十二学弹琴,银甲不能卸。"又如"郝氏女名闰,字九华子,九华聪敏柔懿,婉淑明秀,亭亭闲态,善吹笙,舞拓枝等十余曲,每至移指遣声,迥眸应节,则闻者专听,睹者专视,倾人城矣"等。这也证明唐朝士人女子所要学习的音乐类型很广泛,除了当时社会流行的歌曲,还有统治者编创的舞曲等等。

“妇人亦要读书解字”,从唐代社会背景入手,谈唐代的女子教育

3、 唐代士人女子的针织女红教育

古代女子学习针织女红的原因有四个:一是古代女子不能和男子一样抛头露面,只能呆在闺阁之中,针织女红可以用来消遣;二是在古代大家都遵循"男耕女织"的传统习俗,女子的女红就是她们的职责;三是和现代不同,古代的纺织业并不发达,穿的衣服和鞋子都需要手工缝制;四是古代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针织女红被认为是贤惠的标志

作为女子出嫁前一项重要的考核,《女诫》的德、言、容、功在唐朝非常的流行。"功"就是指的女红。早在唐朝以前,女性就被教育要学习针织女红之类的事情,这种教育不仅是对于下层妇女,士人阶级的女性也有此要求。唐朝的武后就主持过先蚕礼,亲自去养蚕缫丝,做天下妇女之表率。而在《女论语》的"营家"也对女性出嫁后的职责有了一定的要求。

《女论语》认为,女性要遵循"勤俭持家"四个字,教导女性一生都要勤劳,每日要早起,家宅要干净整洁,不要有垃圾来玷污自己的门庭。要学习种田下种,做饭洗衣。茶水没有了要及时添上,喂养牲畜不要让它们走丢等等。总之,针织女红被认为是为人妻子后应尽的职责,因此在唐朝,针织女红仍然是女性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

“妇人亦要读书解字”,从唐代社会背景入手,谈唐代的女子教育

四、总结

唐朝处于中国经济和文化都很繁荣的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唐代士人女子的教育也越来越多元化,唐朝是我们古代非常的兼容并包的时代,不断地吸收外族的文化。女性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在唐朝,士人女子的教育内容除了传统的诗书礼仪外,也非常注重诗词歌赋等的教育,这些教育极大的开拓了士人阶级女子的眼界,也丰富了她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唐朝虽然民风开放,但是仍然没有跳出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唐代士人女子的教育仍然以"妇功"和"三从四德"为主,这些传统的思想仍然能束缚着女性的精神。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阶级上的局限性,唐朝女子受教育的阶级主要是皇家女子和士人阶级的女子,平民百姓家的女子受教育的机会仍然很少。

参考文献:

1、《唐代妇女地位研究》

2、《中国女子教育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