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意象很美的一首诗,最后7字是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牧人書館 2020-01-03

意象是诗词的灵魂,它传递着诗词的美。所谓意象,就是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的有机融合。意象往往是诗词的点睛之笔,它有助于我们对诗歌的解读。我国古典诗词的意象极其丰富,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以月传达思乡、念亲之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是以芳草喻离恨或相思;“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是以鹧鸪鸟寄托处境之艰难等。

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芙蓉楼送辛渐》,来体会一下诗词的意象美。《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王昌龄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对于这首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人人皆知。毕竟这首诗的最后7字“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千古名句,历来深受世人所称道。

而这首诗的意象美,就集中体现在“玉壶冰”上。所谓“玉壶冰”,也就是装在玉壶里的冰。因为两者的结合,即冰清玉洁,所以在诗词里,便多比喻高洁的个人操守。譬如,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就有“周苛慷忾(kāng kài),心若怀冰”之句。鲍照的《代白头吟》中亦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那么王昌龄这首诗究竟是如何具体体现这一意象美的呢?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先,顾名思义,这首诗是王昌龄为送别一个叫辛渐的好友,而作的一首送别诗。题中所说的“芙蓉楼”,根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记载:“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可知它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然后,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它的意思是说,第一天晚上,王昌龄为辛渐饯别的时候,外面正下着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江雨。等到了第二天早上,王昌龄送别辛渐后,便只留下了楚山的孤影。这里的“寒雨”,指秋冬时节的冷雨,除了点明季节外,它还渲染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至于这里的“连江”,则是从大处落笔,既形容了当时江雨的水天相连、浩渺迷茫,又为“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起到了烘托作用。我们说明明是王昌龄送别友人,这句诗给人的印象,却好像是楚山在送别友人。这是诗词意境的艺术魅力。江边送别友人,自然会伫立目送,但友人的身影包括船影,势必会很快就掩盖在群山之间,再也看不到了。

但如果将自己的离情,寄托在高山上,便可以借助山高的优势,做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效果。这样写,也加深了王昌龄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另外,这里的“孤”,也突出了辛渐去到洛阳后,留在吴地的就只有诗人独自一人,就像是孤零零的楚山一样,日日夜夜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不言而喻。

最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王昌龄对友人的临别叮咛之辞。它的意思是说,你到了洛阳,如果有我的亲友向你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正常来说,托人带去的口信以报平安居多,如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那么王昌龄为何要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呢?

这要从王昌龄谪官的身份说起。古代被贬谪的文人,其实最艰难的不是生活上的困苦,而是精神上的折磨。很多人会就此一蹶不振,日益消沉,病魔缠身。王昌龄能够说出“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说明他的精神状态是豁达乐观、昂扬向上的。因此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就要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王昌龄对洛阳亲友的一片深情。

综观王昌龄的这首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而它之所以会有丰富的意蕴,主要便是源于诗中的“玉壶冰”这一意象。总的来说,王昌龄意象很美的一首诗,最后7字是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