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论观星斗、看水口和满山走

 蓝瘦一哥5kxck8 2020-01-03

一等先生观星斗,二等先生看水口,三等先生满山走。这句俗语,似乎是对寻龙点穴之上、中、下乘功夫进行了归类,长期以来人们对其解读却莫衷一是,其中之“星斗”究竟为何物,直教人将其列为一等先生之技?

笔者认为其义有二:峦头中五星九星之“星斗”及天星之四垣二十八宿之“星斗”。《疑龙经》云:“今人裁穴只论向,更不观星后龙上。观星裁穴始为真,不论星辰是虚诳。”表明了寻龙点穴一定要观“星辰”,这里的星辰,主要是指从少祖开始到结穴之间,观五星九星的星体剥换变化。如《撼龙经》曰:“贪狼作穴是乳头,巨门作穴窝中求。武曲作穴钗钳觅,禄廉梳齿犁鐴头……。此是剥换寻星穴,寻穴随龙细辨别。”古人对山体星形的定义描述,除杨公五星九星外,还有天机九星(又称廖公九星、小九星):紫气、天财、天罡、扫荡、孤曜、燥火、金水、太阳、大阴)等。

 

[转载]论观星斗、看水口和满山走       此外,天星风水认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上有什么星象、形态,那么地上就有山峰、龙脉来对应。先贤云:“不知天文,焉知地理?”天文昭于上,地理随于下。在天论廿八纏舍,在地论廿四方位。如廖公《泄天机》云:“紫垣西藩星有七,东藩八星出。华盖杠星在后门,天床前面陈。中央一水直朝入,抱城九回屈。万山簇拥昼朝迎,拱极不虚称”。是言天星紫微垣之局势。(下图为紫微垣的天星图与地形图的对应示意图)

[转载]论观星斗、看水口和满山走

笔者认为,无论是天星还是地星,都以寻到真龙、点到真穴为目的,只是各自的标准有异。天星风水根据星象垣局对地上堂局有特殊要求,有独特断法。而杨公观五星九星变化,其实就是观龙由老变嫩的脱煞露真的过程,是杨公用形象化的方法来说明峦头的变化特征,便于大家根据星体特征来掌握结穴特征。而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也只是一个大的概率,并非完全如其所言。如果全盘按图索骥,无异于刻舟求剑,胶注鼓瑟了。

至于“三等先生满山走”,其中充满了贬斥不屑之意,好象满山走的都是下等先生。笔者认为,无论哪种观星的方法,都离不开走山的过程。笔者之师常嘱予要具备“樵夫脚”的功力,言下之意就是要常行山。不满山走,如何识龙?当然,满山走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寻龙方法,否则就是瞎奔乱走。我们走山要走哪些重要地方?下面结合笔者这些年的行山经验略述如下:

一、走少祖山——起祖观出身

少祖山所发之胎脉为龙之主脉,故寻龙应先辨主龙护龙。虽自古有入山观水口之说,但笔者曾师从多名峦头明师,各师各有法,有的从入山寻水口开始,有的是先上少祖开始寻。相比之下,笔者还是觉得第二种先上少祖如顺藤摸瓜、从头到脚的顺序比较好,比第一种先寻水口从脚到头的效率更高。理由如下:

1、登少祖可观龙格尊卑。登顶观四围聚讲之势,亦可判断在大垣局中的地位。凭高俯下,龙脉之盖送缠护行度状态尽收眼底,观发脉是梧桐枝还是芍药枝格等等有利于判断知龙穴之格局和地位。

2、登少祖可观真龙出脉。从出脉状态可以推断结穴的形态(如胎脉之正出、闪出、偏出来推断结穴位置和状态,如之正结、闪结、偏结等)

所以古贤有云:“起祖之落脉,生气之胎也;峡里之度脉,生气之息也;穴星之抱穴,生气之孕也;穴晕之凝精,生气之育也。此数处为学地之紧要也”胎息孕育,夹胎出脉在少祖,此处不明,真穴难辨。然后就是审峡,其为生气承递之息,为重中之重。

二、过峡——过峡观龙踪

从过峡处可以观龙剥换出嫩的踪迹,推断前穴结作情形:

1、从过峡土质看:穴的土质与过峡处的相同。从形态断结穴远近:来山大去山小者,结穴近;来山小去山大者,结穴远。

2、从形势看,过峡小巧者,穴星多隐微;过峡峻大者,穴星多显露。

3、从形态看,过峡处有迎有送,两边有贵器如旗、鼓、仓、库、剑、印山夹护,便是贵龙,主有富贵之应。若无两旁之星拱夹护照;腰松势长而无两翼、护从单薄而不重叠、夹拱空缺而不周致,甚至受风吹甚至水劫,便为贫贱龙穴。

此外,过峡的信息与前穴无不相关联峡中之正偏出与穴之正偏结相关联:峡内出脉是透顶出还是脚下出,与结穴高低相关联;峡处的山护、水护,与结穴靠哪边相关联的;峡中之砂脉的承递状态与龙虎砂哪个先到相关联,也与前面结穴的窝钳乳突形态相关联。……此处不展开叙述。

三、走水口——水口观龙藏

1、观水口可证穴之真伪

水口,是穴场明堂中众水流出之处,是龙穴的门户,不可不观。水口也有真有假,水口真龙则真,水口假龙则假。水口之山重重回转,山面向进山,脚插进而内转,即真水口。而假水口,山头走出而山脚不回,枝脚带煞插水顺去,看似水口紧固,却不作关锁,必无结作。先贤云:“山走水走地在水口,山回水回地在源头”。得此一诀便识水口证穴之妙。

2、观水口可证穴之尊卑吉凶。

水口之处若砂手交牙、关锁重重,两边禽星回顾向内,合抱收转,更有华表捍门,罗星镇塞之贵器,使之内气凝聚,龙神不散,则穴定为上格。否则,吉应不久。

3、观水口可见穴地垣局之大小

《撼龙经》云:“善论大地论关局,关局大小水口山”。所以,水口可证本穴之大小,统辖聚会几里地的则水口即在几里之间。统辖数十里百里的则数十里百里之水与山皆来照应,这就是大水口。

四、走朝案——朝案观龙穴

曾文辿《青囊序》曰“江南来龙江北望,江西来龙望江东”,在穴星对面的案山朝山上观看龙脉结穴处这样有助于定穴,因为太极晕是穴位的明显特征,但在穴位上是难以看到的,唯在对面朝案处看最为明显故宋代赵缘督在《穴诀》中说太极晕“远看则有,近看则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