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纪八(1)--韦孟诗谏  

 zqbxi 2020-01-03
 韦孟,西汉初诗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为楚元王傅,历辅其子楚夷王刘郢客及孙刘戊。刘戊荒淫无道,在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因 被削王,与吴王刘濞通谋作乱,次年事败自杀。韦孟在刘戊乱前,作诗讽谏,,然后辞官迁家至邹(今山东邹城),有诗咏其事。后逝于邹。 
  楚元王好《诗》,与某臣僚申公在汉初始传鲁《诗》(《汉书·楚元王传》)。韦孟傅楚王三代,亦通《诗》,传为家学。韦孟诗仅存《讽谏诗》、《在邹诗》两首四 言长诗。《讽谏诗》,先叙韦氏家族历史,次述 楚元王三代变化,始责刘戊荒淫,末抒忧愤,期望刘戊 觉悟。《在邹诗》,写年老辞官迁邹,抒发思恋楚王之情,赞美邹鲁尊孔崇礼的风气。这两首诗典雅古奥。从思想到语言都学习《诗·大雅》,所以刘勰说:“汉 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文心雕 龙·明诗》),韦孟诗对汉初诗歌创作的影响甚微,似乎当时并不流传。因而班固撰《汉书》时还听说,韦孟这两首诗,可能是“其子孙好事,述先人之志,而作是诗也”(《汉书·韦贤传》)。
《讽谏诗》
肃肃我祖。国自豕韦。 
黼衣朱紱。四牡龙旂。 
彤弓斯征。抚宁遐荒。 
总齐群邦。以翼大商。 
迭彼大彭。动绩惟光。 
至于有周。历世会同。 
王赧听谮。寔绝我邦。 
我邦既绝。厥政斯逸。 
赏罚之行。非繇王室。 
庶尹群后。靡扶靡卫。 
五服崩离。宗周以队。 
我祖斯微。千于彭城。 
在予小子。勤诶厥生。 
阸此嫚秦。耒耜以耕。 
悠悠嫚秦。上天不宁。 
迺眷南顾。授汉于京。 
于赫有汉。四方是征。 
靡适不怀。万国逌平。 
迺命厥弟。建侯于楚。 
俾我小臣。惟傅是辅。 
竞竞元王。恭俭净壹。 
惠此黎民。纳彼辅弼。 
飨国渐世。垂烈于后。 
迺及夷王。克奉厥绪。 
咨命不永。惟王统祀。 
左右陪臣。此惟皇士。 
如何我王。不思守保。 
不惟履冰。以继祖考。 
邦事是废。逸游是娱。 
犬马繇繇。是放是驱。 
务彼鸟兽。忽此稼苗。 
烝民以匮。我王以媮。 
所弘非德。所亲非俊。 
唯囿是恢。唯谀是信。 
睮睮谄夫。咢咢黄发。 
如何我王。曾不是察。 
既藐下臣。追欲从逸。 
嫚彼显祖。轻兹削黜。 
嗟嗟我王。汉之睦亲。 
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穆穆天子。临尔下土。 
明明群司。执宪靡顾。 
正遐繇近。殆其怙兹。 
嗟嗟我王。曷不此思。 
非思非鉴。嗣其罔则。 
弥弥其失。岌岌其国。 
致冰匪霜。致隧靡嫚。 
瞻惟我王。昔靡不练。 
兴国救颠。孰违悔过。 
追思黄发。秦缪以霸。 
岁月其徂。年其逮耈。 
于昔君子。庶显于后。 
我王如何。曾不斯览。 
黄发不近。胡不时监。
《在邹诗》
    微微小子,既耇且陋,岂不牵位,秽我王朝。
    王朝肃清。唯俊之庭,顾瞻余躬,惧秽此征。
    我之退征,请于天子,天子我恤,矜我发齿。
    赫赫天子,明哲且仁,悬车之义,以洎小臣。
    嗟我小子,岂不怀土?庶我王寤,越迁于鲁。
    既去祢祖,惟怀惟顾,祁祁我徒,戴负盈路。
    爰戾于邹,剪茅作堂,我徒我环,筑室于墙。
    我即逝, 心存我旧,梦我渎上,立于王朝。
    其梦如何?梦争王室。其争如何?梦王我弼。
    寤其外邦,叹其喟然,念我祖考,泣涕其涟。
    微微老夫,咨既迁绝,洋洋仲尼,视我遗烈。
    济济邹鲁,礼义唯恭,诵习弦歌,于异他邦。
    我虽鄙耇,心其好而,我徒侃尔,乐亦在而。
汉纪八(1)---韦孟诗谏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前154)
  冬,十月,梁王来朝。时上未置太子,与梁王宴饮,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大事不可戏言。)詹事(即给事、执事。秦始置,掌皇后、太子家中之事)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婴;婴因病免;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不许他参加春秋两季的盛大朝会)。梁王以此益骄。
  春,正月,乙巳,赦。
  长星出西方。
  洛阳东宫灾。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太子霸道,草菅人命。)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秋季朝见之礼),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几批),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宽厚能化解危机于未然。)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予平贾(百姓应该为官府服役时,总是由吴王发给代役金);岁时存问茂材(有贤才的士人),赏赐闾里(平民百姓);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公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此事说明,不要和自己的上级玩游戏,不宜太亲近,敬而远之好,秦也有前车之鉴。)
  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非嫡亲,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 杂议,莫敢难(没有人敢与晁错辩驳);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及楚王戊来朝,错因言:“戊往年为薄太后服,私奸服舍(在服丧的居室里私下奸淫),请诛之。”诏赦,削东海郡。及前年,赵王有罪,削其常山郡;胶西王以卖爵事有奸,削其六县。(晁错冒生命危险与亲王为敌,而皇帝态度暧昧,留下后患,这是很犯忌讳的。

       廷臣方议削吴。吴王恐削地无已,因发谋举事;念诸侯无足与计者,闻胶西王勇,好兵,诸侯皆畏惮之,于是使中大夫应高口说胶西王曰:“今者,主上任用邪臣,听信谗贼,侵削诸侯,诛罚良重,日以益甚。语有之曰:‘糠及米。’吴与胶西,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吴王身有内疾,不能朝请二十余年,常患见疑,无以自白,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窃闻大王以爵事有过。所闻诸侯削地,罪不至此;此恐不止削地而已!”王曰:“有之。子将柰何?”高曰:“吴王自以为与大王同忧,愿因时循理,弃躯以除患于天下,意亦可乎?胶西王瞿然骇曰:“寡人何敢如是!主上虽急,固有死耳,安得不事!”高曰:“御史大夫晁错,营惑天子,侵夺诸侯,诸侯皆有背叛之意,人事极矣。彗星出,蝗虫起,此万世一时;而愁劳,圣人所以起也。吴王内以晁错为诛,外从大王后车,方洋天下,所向者降,所指者下,莫敢不服。大王诚幸而许之一言,则吴王率楚王略函谷关,守荥阳、敖仓之粟,距汉兵,治次舍,须大王。大王幸而临之,则天下可并,两主分割,不亦可乎!”王曰:“善!”归,报吴王,吴王犹恐其不果,乃身自为使者,至胶西面约之。胶西群臣或闻王谋,谏曰:“诸侯地不能当汉十二,为叛逆以忧太后,非计也。今承一帝,尚云不易;假令事成,两主分争,患乃益生。”王不听,遂发使约齐、川、胶东、济南,皆许诺。(景帝新任有7个王约反,集中在山东和江南一带。矛头直指晁错削藩。)
  初,楚元王好书,与鲁申公、穆生、白生俱受《诗》于浮丘伯(旧儒学到新儒学发展历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翩翩 浮丘伯 ,朝从 东海 来。相呼与之归,谓是仙骥才。”或谓 汉 儒。);及王楚,以三人为中大夫。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甜酒)。及子夷王、孙王戊即位,常设,后乃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知道契机的神妙吗!几者,动之微(是动机的微妙变化),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存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见微知著。)申公、白生独留。王戊稍淫暴,太傅韦孟作诗讽谏,不听,亦去,居于邹。戊因坐削地事,遂与吴通谋。申公、白生谏戊,戊胥靡之,衣之赭衣,使雅舂于市(罚为罪徒,让他们被绳拴着,穿着刑徒的红褐色囚衣,在街市上舂米)。休侯富使人谏王。王曰:“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休侯惧,乃与母太夫人奔京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