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思考之肩周炎

 安徽名医张守光 2020-01-03

今天说说临床常见病——肩周炎。

在临床中我发现很多肩周炎患者的年龄都在50岁左右。症状大多表现为活动受限,屈伸不利,很难举起手臂,梳头的动作都很难做,有的无法背到后面,活动手臂则肩部明显疼痛。

其实,这个病在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里说的非常明白。

《灵枢·终始第九》中:“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这是两句比较有概括性的总结,这两句话当然也适应多数的关节屈伸不利的病症。

这里我举两个例子:

一:典型的肩周炎就是屈而不伸,这种病是延伸和伸展活动出问题。这个时候病在筋,阳陵泉就非常好使。在《灵枢·经筋第十三》有一句特别明显的论述:“手阳明之筋~~~其支者,绕肩胛,~~~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

这里的“肩不举”说的已经非常明确了,也就是抬不起来胳膊。然而这里提到的阳明筋之病中的相应症状,比如说“支痛和转筋”也非常好理解,也是患者经常叙述的主症:疼痛和抽筋,也有说半夜抽筋疼的,也非常符合这里的筋病。

二: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就是伸而不屈。这个就是病在骨。再比如说膝关节炎,患者会明显跟你说上下楼疼,更有甚者不会下蹲,这种就是伸而不屈。这个病也是病在骨。

《素问·骨空论第六十》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蹇膝伸不屈,治其楗。”这里的“蹇”很好理解就是行动不利索的意思。伸而不屈者,应该治其骨嘛。所以后面跟着一句“治其楗”,“楗”就是髀骨的意思,也就是大腿骨。后面还有一句“膝痛不可屈伸,其治在背”这个“背”虽然很广泛,但是我在这提一句“骨会大杼”可能大家就瞬间明白了吧。

我曾经治疗一个主症膝盖痛蹲不下的一个中年妇女,因家境贫寒拒绝中药,我只给她针灸大杼这一个穴位连续针了七八次痊愈。这里的道理就是用了《素问·骨空论》的这句话。

希望我用这两个例子说明白了肩周炎的病主要在筋。

临证思考之肩周炎

下面来看以下几段经文:

这几条经文都来自于《灵枢·经脉第十》:

“肺手太阴之脉~~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

“大肠手阳明之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小肠手太阳之脉,~~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三焦手少阳之脉,~~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肩、臑、肘、臂外皆痛。”

这几段可以看出这几条经络过肩,而且会引起肩的疼痛,活动不便等诸多症状。

下面还有《灵枢·经筋第十三》的几条条文:

“手太阳之筋,~~上循臂内廉,~~上绕肩胛,~~绕肩胛引颈而痛,~~”

“手少阳之筋,~~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

“手阳明之筋,~~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髃上颈;~~”

以上这几大段的条文都被我节选了和“肩”有关的部分进行了举例。从中可以发现一个小规律,多半是手三阳经和这个病有关。

那么是三阳经出现了怎样的问题才会引起此病的呢?

我们来看《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一段论述:

“女子七岁,~~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然而后面还有两句话很有意思,

“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紧跟在后面是有意义的,好像是对这一小段的总结。

从女子七岁,男子八岁开始“精”的最初的形成,然后越来越多,越来越充盛,再到五七,五八“精”越来越少,最后的状态就是:“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

这里提到很有指导意义的四个字“筋骨解堕”。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四五十岁是肢体经络疾病,比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疾病的高发年龄。

然而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还有一句话:“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正好和《上古天真论》里的这一段话相呼应,这里的“阴气”可以分开读,阴就是阴精,气就是阳气。说明体内的精气都在逐渐衰减,而且衰减到了一定的程度。

如果说《上古天真论》里论述的是先天之精的话,那么后天之精来源是哪呢?来看《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的论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这就联系到了中焦的运化功能。中焦营气的来源不足也会引起全身的筋脉失养。

我们再回头细看《上古天真论》“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六八,阳气衰竭于上,” 大概在50岁左右的年龄最临近的就是女子七七和男子六八。

《黄帝内经太素》里还有一句话:“冲脉与阳明宗筋会于气街”这里的太冲脉也和阳明胃有这直接的关系,《素问·痿论篇》也有佐证:“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仿佛在说一句话,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到达50岁左右的时候,必然会伴随着脾胃功能的减弱出现经筋的问题。而从《周易》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关节处和脾胃都属于艮卦。可以看出经典真是殊途同归。

相信读到这里很多朋友已经知道我为什么引用大段《灵枢·经脉第十》的条文了。这些过肩的阳经受到了年龄的影响渐渐阳气不足,脾胃功能减弱,生化出来“后天之精”少,筋失所养,引起了肩部的相应症状。

而在《伤寒杂病论·寒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也有两句话:

“寒病~~~,其著也,则肘外痛,臂不能伸,甘草泻心汤主之”。

“寒病,腹满肠鸣,食不化,飧泄,甚则足痿不收,脉迟而涩,此寒邪乘脾也,理中汤主之;其著也,则髀枢强痛,不能屈伸,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主之。”

大量的脾胃症状然后跟着肢体经络的“不能伸”的症状。恰恰也说明了脾胃和筋的关系,前面我们论述过“曲而不能伸”属于筋的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