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oka-Yoke案例之一

 长庆wcqjs 2020-01-03
摘要
Poka-Yoke是一个日文,“防呆”的意思,它随着日本制造业的强大而影响到全世界。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好“防呆”工具,可以省去工人好多麻烦。
* * * * * * * *
作为设计和工艺的工程师,他们有一部分工作就是想办法在产品上增加“防呆”的设计,这样,工人不会错,做出来的产品自然品质好,也少了COPQ。
最近在车间里看到一个案例,可以在“防呆”做文章,分享给大家。
我们生产的零件,本体上要做永久识别标记。现在做永久识别标记的办法是:在本体上打上一组钢印代码。
下面是一个实例照片:
实例上的字符,差不多是沿着同一个圆周,字距均匀地分布。
* * * * * * * *
打过钢印的人有经验:这种钢印如果纯手工打印,这个字的位置就很难控制。平时我们做笔记的本子上,都要打上格子,让我们写的笔记看上去不会字句歪歪扭扭的。
公司为了将员工打钢印的字数少一点,特地制定了一个复杂的编码规则,数字和字母一齐使用。如果不用字母,就得20YYMMDDXXXX这么的编,最多可以把“20”省去。厂里的管理人员已经为工人省去了一些工作了。毕竟做得越多,错的机会也越大。
但这样,就多了一个编码的工作,这个工作现在是由计划部的同事统一编制,编制好后,有人专门将编码打印成条码交给生产车间。车间工人拿到条码,按上面的内容敲钢印。曾经有一次,办公室的计划人员,将编码编错。
这个照片上的钢印这么整齐,是用一个工装来保证的。
使用时的状态,中间的这个螺栓正好拧入零件中心孔中,并固定,工装不会移动,保证了字的距差不多。如下图。

有了这个工装,工人敲钢印时,就很容易得到第一张照片上的外观了。
* * * * * * * *
在决定要在零件本体上加识别标志的时候,工艺工程师就得考虑:用什么办法实现?可供的方式有:
1,激光刻字 (打印设备固定不能移动,成本投入,本公司的产品规格大小不一,且单件质量大,不方便移动,此方案不适合)
2,敲钢印
3,油墨丝印 (同激光刻字)
4,贴标签  (本公司产品安装在机器内部,万一标签脱落,可能会造成灾难性意外)
5,手工电磨刻字 (外观不美观,不考虑)
综合起来看,敲钢印是一个最经济可行的工艺。工艺工程师制定了敲钢印的工艺方案。最初的方法是:工人随手敲,外观得不到保证。
后来生产线的员工提出了这个制作工装的思路,通过正常渠道制作这个工装。
在公司里,为了激励员工提出一些好的点子,有“我建议”和“我改善”的制度,对于采纳的“我建议”,公司是有奖励的。“我改善”参加评比,可以获奖。这个是借鉴丰田公司的精益思维。
* * * * * * * * * * *
我以前和老外谈产品质量的时候,老外最关心的是:process!  你们公司用什么Process将产品加工出来的?
我们当时心里老是不服气,只要我们把东西做出来就可以了,管我用什么process!

随着我工作经验的积累,对老外关心Process的原因有了认识,老外关心Process的原因是:process决定了加工出来的产品品质及批量加工时的品质稳定性。
在本例中,5种选项就是5种process。直接用空手敲钢印是一种process,如果用工装协助敲钢印就又是另一种process。

但在本例中,我还看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钢印入孔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打印出来的字码就算是不合格了。
钢印上是反字,要将它放正了入孔,得想一会儿,这个就占用了工人的时间,且费脑子。
我问过工人他们有没有将字方向敲错的案例?他们回答:有。

如果设计这个工装的时候,将孔的一个角上做成倒角,将钢印相应的棱用磨床磨个倒角出来。工人敲钢印时,就不会将方向敲错了。
这样这个工装就完美了!
* * * * * * * * * *
另外,钢印的存放管理细节是一个5S范围。
厂里员工采用这个办法,方便查找。为什么“J”没有排在“I”“K”之间?
答案是:工人贴标签的时候,将“J”漏了,等贴完时才发现,不高兴把贴好的揭了重贴。 
问题:这个工装上的孔是怎么做出来的?
答案:线切割。我特地问过车间的员工,先在开孔的位置打细的通孔,然后穿线切割钼丝过孔,切好后。再穿下一个孔,如此反复。
* * * * * * * * 
管理得用心,花一些小成本,可以为后面的工作省好多的心。
丰田公司总结出来的精益生产,关于调查问题,要求“现地现场”的原则。我想这个原则对了解情况也是有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