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庙号、年号、谥号有什么区别,历史上哪些皇帝是武宗?

 对对对倒地 2020-01-04

中国的庙号、年号、谥号制度,的确很复杂。不过,庙号和谥号都是在皇帝死后,后人追加的,只有年号是皇帝在位时期拥有的。至于历史上有哪些称为“武宗”的好像就只有三个,唐武宗(李炎)、元武宗(海山)、明武宗(朱厚燳)。我主要解释一下庙号、谥号和年号,给大家一个大概的理解与参考。

庙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古代君主死后,供奉于宗庙时的名号。其实,庙号的确立比较严格,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比如西汉有12个皇帝,有庙号的7个,光武帝刘秀即位以后,又取消了三个。只有,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洵有庙号,其余的三个(汉元帝、汉成帝、汉平帝被撤销)。威尼斯人平台

谥号:谥号就是在古代皇帝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根据《逸周书·谥法解》:“经纬天地、道德博闻、慈惠爱民曰文;威彊敌德、克定祸乱、夸志多穷曰武;容仪恭美、昭德有劳、圣闻周达曰昭……”从一个皇帝的谥号,就可以看出这个皇帝生前的功与过。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把庙号和谥号都废除了。汉高祖刘邦继位以后,恢复了谥号制度。在古代每个继承大统的皇帝都有谥号,比如汉高祖刘邦,“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里面的称谓,其实正确的称呼叫“汉太祖”,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为“高皇帝”,因为他的功劳最高,所以谥号叫“高皇帝”。

比如汉武帝刘彻,死后的庙号叫“世宗”,谥号为“孝武皇帝”,因为汉朝讲究以孝治天下,皇帝死后除了刘邦,其他皇帝都在谥号前面加了一个“孝”字。比如孝文帝、孝宣帝、孝元帝等,都有一个孝字。在唐朝以前,谥号本来就一个字,但是唐朝以后,谥号就一大串,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几乎一代比一代长,所以唐朝以后的皇帝,只称呼庙号,不称呼谥号。

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制度是汉武帝创建的,在汉武帝之前,是没有年号的。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不过汉武帝时期更改年号非常平凡,他在位期间用了11个年号。古代帝王在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从明朝开始,皇帝就只有一个年号,所以明朝的皇帝,由于谥号太长,皇帝既称呼庙号又有称呼年号的。比如“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都属于清朝皇帝的年号,而且清朝皇帝就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在称呼清朝皇帝的时候,都称呼年号,没有称呼庙号。现在日本还在采用这种纪年方式,他们的年号从唐朝时期传入,也就是“大化改新”以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