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材”生“财” !梨木边角料在他手里竟还有这用途……

 锦绣文章天下汇 2020-01-04

——追梦·新农人

晋州市丰业种植

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召雨

倒卖木材、收购水果、用梨木枝条做成衣纽扣、剩下的边角料磨成粉后做成菌棒种香菇……出生于晋州市鸭梨之乡的马召雨,自小便见证了梨果带给家乡人的收益,同时也看到因为梨果市场的多变性,一个富裕村如何成了落后村。

因此,在同龄人都外出打工时,他选择留在家乡,从这些祖祖辈留下的梨园中不断探索新的致富方式,带动家乡的梨农们走出了一条“冬闲变冬忙、废旧枝条育香菇”的致富新路子。

敢想敢干 赚到第一桶金

作为自小在梨乡长大的“梨二代”,成年后的马召雨并没有早早外出打工,而是自己创业做起了木材收购、加工生意。“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做木材收购的,主要是把淘汰梨树的主干加工成板材卖给板材厂。”马召雨告诉记者,当时每年能有二、三十万的利润。敢想敢干的劲头让马召雨年纪轻轻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自己富裕了,可如何让村里人也能增加致富的门路?这是一件令人挠头的事。马召雨所在的晋州市总十庄镇河头村,全村有1200多户,多年来,以传统种植业梨果为主,这些年梨果价格较低,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选择了外出打工,以致全村农业长期徘徊不前。   

“以前我们村可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1995年时,由于村里的梨果卖不出去,尤其是做梨果收购生意的村民,全都赔了钱,现在还缓不过来劲儿。”马召雨说,当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乡亲们再富起来。2007年,他了解到可以把家乡的废旧梨树枝加工成成衣纽扣,就立即着手置办机器开始生产纽扣卖到浙江等地。以前毫无用处,只能一堆堆、一垛垛当柴烧的废弃果树枝条,如今有了新用处。乡亲们也纷纷效仿,做起了梨木纽扣生意。

变废为宝 种出梨树香菇


为了更好地带领乡亲们从土地里“掘金”,2014年马召雨成立了晋州市丰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方式。同年,马召雨发现废弃梨木枝条不仅可以做纽扣,磨成粉末后还可以制成种植香菇的培养基,这让这个从小在梨乡长大的小伙子眼前一亮。

“晋州是梨树种植大县,有着广袤的梨园。”马召雨说,每年修剪下来的梨树枝条大多被堆砌在路边或者当柴火烧掉,不仅没有价值,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如今可以做成梨木香菇,并且出菇时间正好是农闲时节,让梨农们除了梨果再多一份收入。

然而马召雨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经验欠缺,技术赶不上,再加上买到了假种子、天气不好等种种因素,亏损严重。“可以说,前些年做生意挣得200多万,种了两年香菇全赔进去了。”马召雨说,赔了钱,肯定不好受,但他坚信这是一条致富的新路子,于是开始不断参加市、县农广校学习,请教专家。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合作社不仅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还有了蔬菜检测室、包装车间、保鲜库等基础设施,合作社社员达到53户,总资产达1200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户致富。

不忘初心 践行为农使命


在晋州市丰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梨木香菇的种植大棚里,密密麻麻的香菇棒上结满了伞状香菇。“梨木屑作培养基的香菇,呈现出较浅的黄褐色,个头偏小、产量很大,平均一个香菇棒上能结四五十个香菇,多的能结100多个。” 马召雨介绍说,农户一个棚约能产出梨木香菇4000斤左右,算下来,净收入在3-5万元之间。

除了种植梨树香菇,马召雨还是当地最大的水果收购商,由于经常接触全国各地的客商,他更清楚市场青睐哪个品种的水果。只要有了什么新信息,他就发布在“河头百姓水果群”“丰业合作社果农群”等微信群,并给果农们提供技术支持。

在从事农业的路上,马召雨从来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2018年,合作社与中科院合作,引进了气雾栽培蔬菜,全部种植奶油生菜、花叶生菜等7个生菜品种,种出的生菜零农药,零重金属,深受高端消费人群喜爱,每颗生菜卖出了5元的好价钱。

“我就是敢创新,敢接受新鲜东西,并且想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带领着周围的乡亲们一起在农村里、在农业上挣上钱。”马召雨说。

记者手记

马召雨是个心思活络并且有抱负的人,从小生活在梨乡的他,这辈子没有和梨分开过。从梨木枝条做成衣纽扣到用梨木枝条做成菌棒种香菇,马召雨一直在梨果产业中挖掘着新亮点。作为一名“新农人”,他更是不忘初心,带领乡亲一同致富。

记者│刘立芳 见习记者 李坤晓

图片、视频刘立芳 见习记者 李坤晓

编辑│陶 陶 

审核│刘宝芝 冯金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