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父母请记住:爱若过深,适得其反

 虫二岁月 2020-01-04

谁不知道天下父母心,是完完全全的放在孩子身上,却往往是出力不讨好,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无私的爱意之下总能收到无尽的伤心。

天底下没有哪位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可以说父母把毕生的精力全给了孩子,对孩子来说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只要是孩子提出来的,不管克服务什么样的困难,都会在第一时间来满足,真可谓是“拼尽毕生血和泪,只为孩子能出息。”


父母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父母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因为不管哪位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高人一头,让自己的孩子生活的更加富有,让自己的孩子比其同龄人拥有更多。因此在教育史上出现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经典名言”。

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这种没有选择、盲目、无边的爱往往适得其反,即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对孩子的成长也会形成某种特定的依赖性。家长在无限度的“爱”之下,也应当进行一下反思,看这种“无私”的爱是否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太满的爱会占据生活的空间

从小熟背的《三字经》中有“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虽然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力,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却有背叛父母的思想。孩子在初出生时,如片白纸,但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名种色彩的描绘,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而这种思想认知的方向,却与父母的“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孩子虽然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力,但是却给了父母改变孩子人生的机会。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没有了过去那种四五个兄弟姐妹的相伴和均分父母的“爱”,私心相比较来说占的比重就大多了。而现代的年轻父母,因小时候家庭生活条件所限以及科技的不发达,自己没玩过或没玩够的新生产物基本上会满足孩子们来尝试。在父母眼里,只要孩子能学习,不管需要什么都会一味的满足,不惜举债,在孩子还没到入学年龄之际,就打算并准备好了各种兴趣班的费用,好似要把自己年少时的“损失”全在孩子身上补回来不可。因此,对孩子的要求从应当的多面性转到了现实中的单一性,只要孩子能学习,不管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或是表面的讨好,都提前安排的妥妥当当,而孩子应当进行的基本生活训练却放在脑后,哪怕父母累些,也不需要孩子在家务事项上的参与。

在这种父母“深爱”的情况下,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应付”和“应对”,孩子的思想跟随着家长的“需求”而渐渐失去道德标准的思想能力,认为父母所给予的一切都是父母理所当然的,时间久了,孩子失去了感恩的意识力,同时也忘记了离开父母时怎样才能走得更远。

作为年轻的父母,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无限制的爱,往往更容易纵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使孩子不知道什么时节制,什么是应当,什么是付出。只有理智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和无私的爱。不理智的爱,只能是父母自私的爱。


二、无边的付出会占据孩子的善良

爱,固然重要,但没有边际的爱,只会占据孩子善良的心。父母爱子是一种天性,但是这种爱不能成为孩子逃避错误的庇护所,正确的爱是要传授给孩子辨明是非对错的明亮眼睛,要都会他们怎样区分正确和错误,要让他们懂得做错了事情应当怎样正确的面对,而不是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为他们擦洗的一干二净。

只有让孩子能自己明确的辨出人生中的对与错、善与恶,才能让孩子更加理智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在自立自爱自强中独立适应社会。我们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界无法改变的一种轮回,父母再强,也不可能陪伴孩子走完一生,而唯一能陪伴孩子走完一生的,是父母传授给孩子的健康灵魂,生活中有些痛苦是无法躲避的,也是父母无法替孩子庇护一生的,只有培养孩子自己正确的面对,从生活的痛楚中寻找自信,挖掘孩子最大的生活潜力。


生为人父母是自然规律,父母无私的爱是纯天然的爱,孩子的成功是后天的教育结果,年轻父母不能因为“过深的爱”而让孩子迷失方向。真正的爱不是父母能为孩子做多少事情,操多少心,而是父母能让孩子做多少事情,会操什么样的心。适度的爱,才能给孩子心里照满光亮,有边的爱,才能让孩子处事有度。孩子最终会离开父母,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会“爱”的父母,一定会让离开父母的孩子,过得更加有滋味,过的更加有特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