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了《红楼梦》和《西游记》,有一位朋友留言说:“《红楼梦》对于我的影响贯穿一生,而《西游记》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放松的心情和怀旧的情怀。” 我回复说:“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很多灵感都来自《西游记》,以后有机会聊聊。” 后来想何必等以后呢,现在就跟大家聊聊不是更好。说起这两部经典,我经常开玩笑地说: 它们都是一块石头引发的故事,《西游记》里的石头变成了孙悟空,《红楼梦》里的石头变成了贾宝玉,这才有了我们中华文化当中两个如此经典的故事。 其实除了这个联系,孙悟空和唐僧等人的身影还曾经在《红楼梦》中出现过多次: 有一年正月,贾珍在宁国府请了一班热闹戏,这些戏当中有一出就是《孙行者大闹天宫》。 宁国府唱戏的时候,锣鼓喊叫的声音在街上都能听得到,满街的人都赞:“好热闹的戏,别人家肯定没有的。”宝玉的小厮茗烟也喜欢这样的戏。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贾珍和当时普罗大众的喜好。 还有薛宝钗15岁生日的时候,贾母在自己院里搭了一个家常小巧的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 因为是宝钗的生日,贾母头一个就叫宝钗点。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欢热闹戏文,所以就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果然很喜欢。 曹雪芹这不单是讲戏台上的戏,也点出了宝钗善于揣摩迎合的个性。 有次冬天下雪,贾府的公子小姐们都穿上了斗篷,他们的斗篷大部分都是红色的,也有青色、莲青色的,映着大雪很是漂亮。 这时湘云穿了一件贾母给她的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的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 黛玉看了湘云就笑说:“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众人也都笑着说:“偏他只爱扮成个小子的模样,确实比她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黛玉开玩笑说湘云的打扮像孙悟空,这也点出了湘云喜好男装、个性爽朗的特点。 在螃蟹宴的时候,李纨跟平儿聊天,在谈到平儿和王熙凤这一对配合默契的主仆时说: “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 李纨在这儿用《西游记》里唐僧和白龙马的关系,来体现王熙凤和平儿这一对主仆的配合默契。 贾母在元宵家宴上给大家讲的笑话,也是关于孙悟空的。贾母的笑话是这么说的: “一家子养了十个儿子,娶了十房媳妇。只有第十个媳妇最聪明伶俐,心巧嘴乖,公婆最疼,成日家说那九个不孝顺。 这九个媳妇委屈,就商议说:‘咱们九个心里孝顺,只是不象那小蹄子嘴巧,所以公公婆婆老了,只说他好,这委屈向谁诉去?’ 大媳妇有主意,就说:‘咱们明儿到阎王庙去烧香,和阎王爷说去,问他一问,叫我们托生人,为什么单单的给那小蹄子一张巧嘴,我们都是笨的。’众人听了都喜欢,说这主意不错。 第二天就都到阎王庙里来烧了香,九个人都在供桌底下睡着了。九个魂专等阎王驾到,左等不来,右等也不到。正着急,只见孙行者驾着筋斗云来了,看见九个魂便要拿金箍棒打,吓得九个魂忙跪下央求。 孙行者问原因,九个人忙细细的告诉了他。孙行者听了,把脚一跺,叹了一口气说:‘这原因幸亏遇见我,等着阎王来了,他也不知道的。’九个人听了,就求说:‘大圣发个慈悲,我们就好了。’ 孙行者笑说:‘这倒不难。那天你们妯娌十个托生时,可巧我到阎王那里去的,因为撒了泡尿在地下,你那小婶子便吃了。你们如今要伶俐嘴乖,有的是尿,再撒泡你们吃了就是了。’” 说完,大家都笑起来。王熙凤笑着说:“幸亏我们都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儿尿了。” 尤氏、娄氏、李纨也打趣王熙凤说:“咱们这里谁是吃过猴儿尿的,别装没事人儿。” 贾母的这个笑话其实很高明,在贾府这样的大家庭当中,儿媳妇孙媳妇这么多,这当中既有像王熙凤这样伶俐嘴乖的,也有像李纨这样不爱说话的。 贾母这一个笑话,既打趣了王熙凤,也说明了她知道不爱说话的媳妇儿其实心里也很孝顺。 贾母的这个笑话一讲,不管儿媳妇也好,孙媳妇也好,爱说话的媳妇也好,不爱说话的媳妇也好,心里听了都是很舒服的。 都说“一石二鸟、一箭双雕”,贾母的这个笑话可谓是“一石多鸟,一箭多雕”了。这也充分体现了贾母的智慧。 所以说孙悟空和唐僧等人在《红楼梦》中出现的这几次,都不是随随便便说说,都是对人物刻画有很大帮助的: 01)贾府的戏台上演过两次《西游记》的戏,一次表现了贾珍和当时普罗大众喜欢热闹戏的特点,一次则表现了薛宝钗善于揣摩迎合的性格; 02)黛玉说湘云大雪天的打扮像孙悟空,也点出了湘云喜好男装、个性爽朗的特点; 03)李纨说王熙凤和平儿的关系像唐僧和白龙马,这也体现了这一对主仆之间的配合默契; 04)贾母讲的“喝猴尿”的笑话,更是让所有的人发笑,让所有不同性格的媳妇心里听了都舒服,这也体现了贾母的智慧。 所以曹雪芹并不是机械的把《西游记》的元素直愣愣地堆砌在文字里,而是让每一段文字都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 我太喜欢最后两张配图了,脑补一下就是,前一张贾母刚讲完“吃猴尿”的笑话,后一张孙悟空就扛着金箍棒在那儿嘎嘎嘎地笑。 看起来《西游记》的故事在《红楼梦》的时代很流行,不仅在贾府的戏剧舞台上,还在大家的日常说话中。 之前写过一篇孙悟空和贾宝玉的共同点的文章。有人开玩笑说,孙悟空和贾宝玉都是石头变的,那孙悟空就是石大,贾宝玉就是石二了。哈哈,我莫名想到了熊大、熊二。 对了,刚才说的那篇文章就在下面的第一个链接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