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不起,我不怎么刷朋友圈

 赵小册 2020-01-04

「聊生活,聊红楼,爱天地,爱人生」

 对不起,我不怎么刷朋友圈

之前写过一篇《朋友圈里的红尘万丈》(点击蓝字即可查看),总觉得现在的朋友圈越来越芜杂,越来越沾染了现实世界中人际关系的微妙和束缚,朋友圈也从一片清清静静的地方变成红尘万丈之地了。

如果说最初对朋友圈的喜爱是八九分,那写那篇文章的时候就变成五六分,而现在已经下降只剩下三两分了。

这就如同眼看着一树繁花从鲜艳妩媚到渐渐零落,如同眼看着一座庭院从郁郁葱葱到杂草丛生。说实在的要不是因为做公众号的原因,我可能早把朋友圈彻底荒废了。

总觉得它的纯度已经大大降低,就像贾宝玉的那套理论一样,朋友圈已经从无价的宝珠,变成失去了光彩宝色的珠子,再接下来就变成鱼眼睛了。

有的时候也会想想其中的原因。微信朋友圈在最开始的时候不是给了我们莫大的惊喜吗?当初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孙悟空发现花果山一样。

在这惊喜中,我们吆五喝六、呼朋唤友,都把大家叫到这个新大陆、这块宝地上来。

然后慢慢地我们身边的各个圈层都汇集在了这里:有亲戚、有朋友、有同学、有同事,有爱好相同的,也有爱好不同的,甚至还有很多连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加上的陌生人。

这的确很便捷,仿佛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随应随召地来到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

然而成也于此,败也于此。如同太阳有阴影,叶子有反面一样,网络为我们带来无限的便捷,可当日子久了、程度深了,杂草也就随之疯长起来了。

这感觉就如同看画时那些似有似无的远山统统横亘到了面前。虽然看是看很清楚,可是却在视觉和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迫感。

除此之外,视力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因为写公众号需要用眼,阅读也需要用眼,所以像朋友圈这样可看可不看的就宁可就少些吧。

有刷半个小时朋友圈的时间,还不如用来看会经典、看会名著。虽然花的是同样的时间,可你吸收到的营养和体会到的乐趣是完全不同的。

这就像一个人常年吃营养丰富的家常菜,而另外一个人常年吃营养贫乏的快餐一样,时间一长,影响就体现出来了。

最初我的朋友圈只有几十个人,可是现在却成倍成倍地增加。就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看了下自己的微信通讯录,里面竟然有大几百了。当然也有一些做自媒体后加的朋友。

现在的朋友圈总的来看就像一个大杂烩,乌泱乌泱地全部都搅在一起,就像在一个空间里,苹果、梨、玩具娃娃、蚊香、奖状、吉他、盆栽、茶叶、纸箱等等全部都搅在一起。

要在这一堆堆杂乱的物件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太难了,也太耗费精力了。

除此之外,有一句话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果是不同的圈子还好,反正互相牵扯不到。可是如果是同一个圈子,你给这个点了赞,没给那个点赞,尤其是涉及到同事关系、人情关系等的圈子更厉害些。

在这种圈子里,点赞互动作为社交应酬的成分更多一些。虽然大家都说不会介意,可在我们连自己都察觉不到的潜意识里,还是会为此生出不少的贪嗔痴怨。这就是人性的微妙之处吧。

殊不知你给这个点赞只是因为你偶尔看到了,没有点赞也可能是那段时间根本就没刷朋友圈,连看都没看到。

总是在想要是微信能分组刷朋友圈就好了。话说现在垃圾都分类了,可是微信的朋友圈还不分类。(这个比方可能不太恰当,但相信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对吧。)

这样同一个圈子同一个时间段基本能一下看到了,也就少了些人际交往的拖累。

大概是因为刚才说的这些原因吧,我现在都不怎么刷朋友圈了,也只是很偶尔地看看。

毕竟我们不是皇帝,朋友圈也不是我们必须去批阅的那一堆堆奏折。所以只在有时间有兴致的时候去看看,没时间没兴致的时候,还是随它去吧。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