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端上的亲人

 赵小册 2020-01-04

 「欢迎你来, 拉开椅子, 随便坐」

云端上的亲人

前两天出去散步的时候,看到路边的地上画着个磨盘大小的圈,圈里有烧纸的痕迹,就知道是有人在祭奠自己的先人了。

按我们家乡的风俗,清明节前要去上坟烧纸。每逢清明之前,老妈都会回娘家一趟,姑姑也会回娘家来,和亲人们一起给过世的长辈烧纸。

当然时间都是大家提前商量好的,娘家和婆家的时间会错开。

这个时节如果有航拍镜头的话,你会看到阡陌交通、梨花桃花盛开的乡间小路上,出嫁多年的女儿带着走亲戚的礼物和祭祀的东西,要么坐汽车要么骑电动车,走在回娘家的路上。

在我们家乡,有几个大节日都要去给先人烧纸:

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去坟上放鞭炮、烧开年的纸;清明节要烧清明节的纸;七月十五要烧中元节的纸;

十月初一要烧寒衣纸,寒衣纸是怕去世的亲人冬天冷,所以特意在冬天到来前给他们送冬衣;另外亲人的祭日后辈也要一起去烧纸。如果自己去不了的话,可以让亲人代祭。

我没有见过烧清明纸和寒衣纸,就是过年的时候看到老妈准备大年初一的祭品和烧纸。除了准备点心、水果和鞭炮之外,还会准备一沓一沓的纸钱。

我帮着老妈一份一份的分好,老妈说这份是你爷爷的,这份是你奶奶的,这份是你大娘的,这份是替你转姑准备的你大爷爷的(好像是大爷爷)。

几份里每份都有好几种面额的“钞票”,有金额特别大的,也有金额很小的,还有软软的一沓子锤了很多圆圈印的素黄烧纸。

我问妈:“每份里不是有那些大额的‘票子’吗,有了那些大的票子,还要那些小票子干嘛?”

妈说:“你不知道,要是票子太大了他们舍不花,也要准备一些小的当零花钱。”

我听了这句眼圈有点红,可是又不好意思让妈看到,只得勉强笑着说:“是呀,大的可以存银行,小的平时当零花。”

准备好了之后,大年初一一大早、天还没亮的时候,老爸、老弟就带着准备好的祭品、鞭炮、纸钱,去找大伯和几个哥哥一起去上坟了。

除了大年初一出嫁的女儿不用回娘家上坟,像刚才说的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还有祭日,大家都会凑在一起去给过世的亲人烧纸。

我想这一方面是对亲人的挂念,一方面也是给后代们提供一个亲近相处的机会吧。

清明节的时候我通常都不在家,但为了祭奠亲人,我曾经在海棠花下烧过信(清明节前后大概是海棠盛开的时候);也去龙华寺上过香,在地藏菩萨前读过地藏经。

不过我觉得只要诚心,只要是我们真心惦念,那些过世的亲人都是可以感觉到的吧。

在《红楼梦》中宝玉也有对清明节烧纸的一段议论。藕官因为在大观园烧纸被婆子训斥,宝玉就让芳官告诉藕官:

“以后逢时按节,只备一个炉,到了那天焚香,一心诚虔,就可以感格了。”

宝玉说祭奠“只以‘诚心’二字为主。即使仓皇流离的时候,虽然连香也没有,随便有土有草,只要洁净,就可以用来祭奠,不独死者享祭,就是神鬼也来享的。”

在宝玉的案上,设着一个炉,不论日期,时常焚香。别人都不知道原因,他心里却各有所因。

宝玉说:“随便有清茶就供一钟茶,有新水就供一盏水,或者有鲜花,或者有鲜果,甚至荤羹腥菜,只要心诚意洁,就是佛也都可来享,所以说,只在敬不在虚名。”

我很欣赏他说的“以‘诚心’二字为主”,还有“只在敬不在虚名”。其实不止祭奠先人,世界上很多的事情都是以诚心为主的。

记得姥姥去世的时候,十一个孙辈,别的兄弟姐妹都通知了,就没有通知我和另一个表弟。舅舅老妈姨妈们坐在一起商量,说我们两个离得远,所以就没通知,是葬礼刚结束才给我们打的电话。

表弟说他那个时候冲着家乡的方向给姥姥磕了三个头。他自然不会提自己流眼泪什么的,男孩子也不会说这一类的话。

可每当我想到那场景,远方的一个孙辈冲着家乡的方向为姥姥磕头的场景,都是心里发酸、眼圈发红。我想当时姥姥一定是能感觉到的吧,有诚心就一定可以感觉到。

现在每当我想起过世的亲人们,好像抬起头就能看到他们在云端灿烂的笑脸一样。

我看到在云端之上,他们笑的满脸皱纹、笑得灿灿烂烂,哪怕是拍得最好的照片也没有笑得那么灿烂过……

- End -

(封面图来自Unsplash, Pexels or PxHere)

欢迎阅读小册其他文章 

去世的亲人都去了哪?

消防员牺牲之后

《都挺好》里的“深夜食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