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八卦云溪村,螺旋塔,一阴一阳,雌雄相应

 颖之星语 2020-01-04

前不久在介绍中国传统村落宁海县清潭村的文章中,我提到了村中用石头叠砌而成的,螺旋型的紫金岩塔。

有朋友看到后立即给我推荐,奉化区也有螺旋型的塔,规模更大,而且一阴一阳,值得去看看。

打开地图,奉化区还真有一座螺旋型的塔,地图上就有“螺形塔”这个名称。

地图上的螺形塔,当地人称为“螺星塔”,位于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云溪村。

云溪村一带,解放后隶属棠云乡,1992年,全国大规模撤乡并镇,棠云乡并入萧王庙镇,2003年12月,萧王庙撤镇设街道,2004年,上汪村、汪家一村、汪家二村、潘岙村、棠村五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云溪村,村以村旁的云溪而名云溪村。

上汪、汪一、汪二,村民多姓汪,故通常称为汪家村。

汪氏始迁祖汪延皓,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从古徽州汪口避乱迁居而来,村北的云溪之口,有东狮山、西象山左右守护,村后紧靠卧牛山。

依山临水的古村落,至今逾千年。

螺星塔,就位于棠村和汪家村之间的路边上,从萧王庙街道和溪口镇方向,都可以来到这里。

自驾的朋友直接导航:螺形塔,即可到此。

公交出行的朋友,奉化公交东站出发的217路,奉化公交西站出发的219路,到棠村站或者下汪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螺星塔,就位于两站之间。

螺星塔,当地人俗称为蛳螺塔,因状如蛳螺而得名,是汪氏先祖按祖籍地的风俗习惯而建,以求镇邪保平安,始建年代不详,用云溪中的乱石叠砌而成,逆时针盘旋而上,高13米。

《奉化地名志》记载:“原建有盘旋而上石砌螺星塔,1974年为造大寨田,将塔拆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螺星塔和全国各地的众多人文古迹一样,被无情摧毁。

2006年,当地人集资重建螺星塔,由上海同济大学专家指导,所建之塔,更为高大,高16.2米。

底部直径约20米,顶部直径大约一米左右,共有六层。

从塔底沿石路一层层盘旋而上,犹如金字塔拔地而起,颇具异域情调。

越往上,石路越窄,塔周越小,恐高症逐渐出来了,只敢扶墙往上行,战战兢兢。

越往上,越是恐惧,扶墙也不敢上,最顶端的一层,实在不敢站上去。

朋友所说的螺形塔,一阴一阳,那么,另外一个塔在哪里呢?

村民说,在汪家村内。

前往汪家村,先被村口的一座石拱桥吸引了,赶紧停车欣赏。

桥上无名,村民告诉我,他们称之为“三洞桥”,因为桥有三孔,故名。

桥下云溪之下,倒影相映,恰似三个圆洞。

汪家村从北到南,没有看到还有一塔在哪里。

无人机在汪家村上空飞了一圈,也没有看到哪里有塔。

再问村民,塔在哪里?

经村民指引,终于搞懂了,此塔非塔,实为潭,名为缸湖潭。

当地人也称为螺星潭、倒螺塔,与螺星塔相对应。

那么为什么将缸湖潭称之为塔呢,因为这个螺星潭,与众不同。

螺星潭也呈螺旋状,上圆下尖,上圆直径15米,深12.5米,潭壁由鹅卵石块砌筑而成,顺时针也是分六层盘旋而下,自上而下逐级缩小,直至潭底。

也就是说,无论潭内的水位高低,村民都可以盘旋而下,方便取水。

当水位最低时,螺旋状的形态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我去的时候,水位较高,只能隐约看到可以盘旋而下。

螺星塔盘旋而上,向天。

倒螺塔盘旋而下,向地。

一塔、一潭,正好一阴一阳,雌雄相对。

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S形的云溪,正好从倒螺塔和螺星塔之间穿过,正合了“阴阳八卦”的太极之象。

本来想飞得再高一些,从高空俯瞰云溪村的太极之象,遗憾的是无人机没电,自动飞回。

有缘再往云溪村,看太极!

云溪村内的云溪庙,也是一个看点。

供奉的就是汪氏族人引以为豪的“封邑三千户”的唐代武德、贞观年间“越国公”汪华。

由此可知,汪家村的汪氏,应是汪华后裔。

奉化区还有一个村,大堰镇常照村,汪氏村民是唐代汪伦的后裔,而汪伦也是汪华的后裔,关于常照村的文章中也有讲述,此处不再多述。

也就是说,奉化区云溪村和常照村的汪氏人家,同宗同族。

从云溪村沿溪而上,棠岙村,沿溪而居,也是一条风景线。

宁波范围内,螺旋型的石塔,还有开篇提到的宁海清潭村内的紫金岩塔。

清潭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人文古迹较多,村内的紫金岩塔,始建于元代元贞元年,即公元1295,用嶙峋块石和鹅卵石叠砌而成,呈螺蛳状,又称矶子岩塔、螺蛳塔。

紫金岩塔曾于清嘉庆庚午,即1810年崩塌后重修,现存之塔为2003年由张氏族人再次捐资修复。

建筑是世界的年鉴,

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

而她还在说话。

古人认识世界的一些朴素的想法,

都凝聚在建筑里。

螺旋型的塔,

一阴一阳,

尽在天地之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