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见丨关于“《大盂鼎》铭文八种笔法”一文释字部分的建议

 dy_xhui 2020-01-04

1、”字在这里实际上是天干地支中的“酉”,《说文》:酉,酒也。八月黍成,可为酿酒。甲骨文作“酉”与金文相同。象酒尊形,与“酒”一字,作篆先写一横,再写三竖,最后写下部构建,均为中锋用笔

建议修改为:

即“酒”字。《说文》:酉,八月黍成,可为酒。据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版,下简称《说文》甲骨文作“酉”与金文相同。象也代表酒(据艺文印书馆《说文新证》2017版983页,下简称《新证》)作篆先写一横,再写三竖,最后写下部构建,均为中锋用笔

2、”字,《说文》:異,分也。高鸿缙认为,象人戴由(竹器)而以手扶翼之形。“異”即“翼”之本字。《大盂鼎》铭中“翼”为辅助之意。作篆先写“由”,再写环抱之形的两手,最后写“人”字两笔,笔法以裹锋为主,辅以中锋连接。注意上部构件的空间分割,以匀称协调,尊重原帖字为要。

建议考虑:

A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甲文異字作人頭上戴物,兩手奉之之形,異蓋戴之初字。戴从者,加聲旁耳。”

B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古金文)象人舉手自翼蔽形。”

C《新证》178页:戴的初文,甲骨文会人头上戴甾,双手翼持之意。

3、”字,《说文》:即,即事业。从艮卩声,作篆先写右部“艮”,此部分由上下两个弧形组成。注意上下两弧上大下小,象装食物之器具。后写右“卩”象人形。此字形态为左低右高,需注意左右部首位置安排,以裹锋笔法成之。

建议修改为:

”字,《说文》:即,即食也从皀卩声。(据《说文》作篆先写右部“艮”,此部分由上下两个弧形组成。注意上下两弧上大下小,象装食物之器具。后写右“卩”象人形。此字形态为左低右高,需注意左右部首位置安排,以裹锋笔法成之。

注:《新证》432页“皀(簋的初文)。”

4、“若”字,《说文》:若,擇菜也,从草、右。右,首页、一曰:杜若,香艸(音草)。甲骨、金文形相同,金文或增“口”。作篆先写中间弧,再写两侧之手,最后以曲线连接而成。此字由多曲线与弧组成,多用圆转笔法,起、行、收笔随势而定,以求线的圆活、遒劲为妙。

建议修改为:

“若”字,《说文》: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据《说文》)甲骨、金文形相同,金文或增“口”。作篆先写中间弧,再写两侧之手,最后以曲线连接而成。此字由多曲线与弧组成,多用圆转笔法,起、行、收笔随势而定,以求线的圆活、遒劲为妙。

5、“疆”字,《说文》:畺,界也。从畕从三。其界画也。疆,或从疆土。作篆先写左部“弓”字,再写中间横画,最后写上下两个“田”字。“弓”字书写有难度。注意两个弧笔连接点不宜生硬,可借助中间的横画使其圆融,无孤露之感。

建议修改为:

“疆”字,《说文》:界也,从畕;三,其界画也;疆,或从彊、土。作篆先写左部“弓”字,再写中间横画,最后写上下两个“田”字。“弓”字书写有难度。注意两个弧笔连接点不宜生硬,可借助中间的横画使其圆融,无孤露之感。

6、“顯”字,《说文》:顯,頭明视也。从頁㬎声。林义光认为“顯”字象人在日下视絲之形。此字由“日”、“絲”、“頁”三部分成。作篆先写“日”再写“絲”,最后写“頁”。注意“頁”之人首与“日”、“絲”有穿插之势,因此在书写时要考虑三个部分的位置安排,用笔之法按前面所述为之。

建议修改第一句:

“顯”字,《说文》:顯,頭明饰也,从頁㬎声。(据《说文》)

7、“天”字,《说文》: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天”的第一笔横画由两笔写成点团形状,第二笔可写成“大”字的“人”,按帖上撇与捺的上部以阔笔成之,最后补大字的一横,分左右两笔完成。

建议修改第一句:

“天”字,《说文》: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8、“王”字,《说文》王,天下所归也。董仲舒认为:古之造文者,三书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作篆前两横画均可露锋入笔,中锋行笔,收笔平出,竖笔行至末端,为了与阔笔相融,应适当在竖画两侧补笔。第三横阔笔,以露锋竖下笔迅疾转锋平铺,加厚线型至收锋,向上提锋收笔。如果不够厚重,再补笔完成。

建议修改第一句:

“王”字,《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爲王。”(下文分段为宜)

建议参考《新证》52页:字象斧钺之刀锋向下者。

9、“正”字,《说文》:正,是也。从止,一以止。

建议修改为:

“正”字,《说文》:正,是也;从止,一以止。

10、“卣”字,《说文》:卣,气行貌。有资料以为非也。“卣”乃尊属,即器皿。《大盂鼎》铭意为酒器。“易女鬯一卣”此字由两条弧线组成。书写时注意线条的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做到圆转自如。

建议修改为:

“卣”字,《说文》:𠧪,艸木實垂然。象形。一说隶变为卣。“卣”乃尊属,即器皿。《大盂鼎》铭意为酒器。“易女鬯一卣”此字由两条弧线组成。书写时注意线条的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做到圆转自如。

注:气行貌。有资料以为非也。——似为字之解读,见《说文》乃部、并见《新证》389页。

《新证》391页:字条下,有9个古文字或隶定为

11、“辭”字,《说文》:辭,诉也。从𤔔从辛。籀文从司。《大盂鼎》铭通“治”,意为治理。作篆应注意圆转之处,左部上下两手及中间笔法圆活与婉转。《大盂鼎》中“辭”有二字,一字“司”为圆转。

建议查看:

《说文》乱字下:治也。

辭字下:訟也。从 猶理辜也。,理也。《说文》籀文

《新证》辭字条下载“令鼎”古文字形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