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万粉丝博主对六岁女儿的残忍惩罚,我们为什么那么愤怒!

 茂林之家 2020-01-04

最近,一个百万粉丝的育儿博主,因为惩罚六岁的女儿,被大家骂惨了。

一个粉丝百万,一直输出育儿理论和教育方法的博主,同样因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把自己和女儿推向了风口浪尖。

 
让我们重新捋一捋。
 
因为惩罚没有好好写作业的孩子,她把六岁的女儿一个人关在家,拒绝邻居和阿姨的帮助,让孩子一个人用开水泡粉丝,独自在家里呆了一整个白天,而她和另外两个孩子以及爸爸一起去了之前就说好的游乐园。
 
后来,事情过去。这位博主把整个事件在微博上记录了下来。
 
一时间,骂声不断,愤怒的网友们,因为这个育儿博主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当成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方法,异常生气。
 
原博是这样写的。

 
 
有人说,我非常理解这个妈妈,毕竟,从来就没有通用的教育方法,每个家庭什么样,只有当事人才能感知,我们在骂这个博主心狠手辣的同时,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局外人罢了。
 
而更多的观点是,作为一个百万粉丝的自媒体人,竟然以这个惩罚过程为傲,写成上千字放在微博,说明她的内心,对于这个决定,是一种值得骄傲的状态。
 
再退一步,先不说孩子的心理,这是极其对安全不负责任的行为。

尽管有着监控,开始隔着两个小时的车程,若是真有闪失,真是远水难救近火。
更有人,翻出了她之前的教育文章,细品起来,对孩子的声色俱厉,如出一辙。
 
譬如,吃饭时,必须夹菜落碗,否则也是后果严重。
 
 
大家愤怒的点在于,这本身,就是一种走火入魔的教育方式,说轻一点,是对孩子赤裸裸的控制,说重一点,是对孩子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今天,我们先不说,这件事情有多么多么的不安全。
 
在西方的法律里,把六岁的孩子独自留在家里已经触犯了法律,足以让这个妈妈永远失去自己的孩子。

加州法律规定:遗弃或忽视儿童的行为如果构成轻罪,最多罚款2000元,最高判处1年监禁,但是如果行为恶劣,让孩子处于对他生命、身体或精神有危害的环境,最高可判处6年徒刑。
 
今天,我想探讨的,是为什么我们这么愤怒。
 
我们终其两代都摆脱不了,对控制权的渴望。
我们终其一生又在逃离,童年时对于父母控制权的畏惧感。
 


为什么,我们会说父母一生都在等着孩子说一声,谢谢你,而孩子又在等着父母说一声对不起。
 
所以,《爸爸去哪儿》第六季里,杨烁对儿子动不动就吹鼻子瞪眼的控制式育儿,以及现在这位百万粉丝的育儿博主的残忍式惩罚,才会让我们这么怒不可遏。
 
童年时的痛苦,因为不想被传承,所以异常愤怒。
 
 
1
终其一生
很多人都在逃离自己的父母
 
再说说另一个被众人骂到狗血淋头的杨烁。
 
尽管最新的一季的“爸爸去哪儿”在各大平台都没有播出,可是,让众人抨击的杨雨辰的爸爸——杨烁,以一己之力让这个节目凭借几个片段的流出,就众人皆知了。
 
我也才知道,原来杨烁不仅仅是最油腻的男明星,也是一个特别喜爱控制孩子的爸爸。
 
这些片段,已经被不少公号说过说过很多遍,可每每一提起来,依旧让父母们气得发抖。

在刚下车时
他一直念叨儿子
“衣服能挽好吗
快走
包背好了
走路不会走吗”


走在路上
工作人员提醒高原体力弱
说可以抱抱孩子
他头也不回
“我不管
他自己选的,自己承担”

 
看,杨烁就是一个典型的要建立父亲权威,却连自己目标都不明确的爸爸,他希望儿子无条件服从他,做什么不重要,主要是要有服从感。
 
这和他口口声声的“对男孩子要严厉一点”这回事,毫不相关。
 

所以我们看到7岁的杨雨辰常常表现出和他这个年纪毫不相关的疏离感和压抑感,他说他想妈妈,他说我都不喜欢爸爸回家。
 
一个朋友在看完这一切之后说,“杨烁的所作所为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梦魇。”
 
这也是不少网友们的心声,若是说上一代人在贫瘠的大环境下和单薄的精神背景里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和服从性的要求,我们尚可理解。
 
但杨烁这个80后的爸爸依旧这么传统、固执和自以为是,才是我们愤怒的原因。
 
原以为一个黑暗童年时代已经落幕,没想到它依旧无处不在。
 
汤姆福特在《夜行动物》里说,你终究会变成你母亲的样子,这让人痛苦,但这就是生活。
 
我们于是清楚地在杨烁身上看到了他父亲的影子,他曾说他父亲易怒,从小打到大,若是当年有人管,他的父亲对他的暴怒是可以被逮捕的程度。
 
看看杨雨辰,杨烁果然变成了他父亲的样子。
 

这才是我觉得最悲哀的地方。
 
我们终其一生在逃离童年的委屈和伤痕,却发现它们依旧在成年后铺天盖地,更悲哀的是,自己的孩子也岌岌可危。
 
就像这个百万粉丝的育儿博主,当她发出这么一篇教育博文时,她定是洋洋自得且觉得行之可效的。
 
她觉得自己坚持了孩子们的规则感,她觉得她保持住了孩子们的可控性,她觉得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可她没想到的是,这让她这个六岁的女儿,经历了多么可可怕多么无助又多么惶恐的一天。
 
一辈子都会记得。
 
而妈妈还觉得这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太可怕。
 
作为妈妈,我很理解这个博主在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时的焦躁和气愤,以及鸡犬不宁的三娃生活,但我不理解的是,大家都是从孩提时代长大的,当年的我们有多么委屈和无助,那种感觉,你都忘了吗?
 
所以,我们为什么会这么愤怒?

绝不只是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而已,而是她这么做背后的原因,以及觉得自己非常正确希望传播这种教育方法的愿望。
 
你品,你细品。

 2
永远不要用成人的权威
去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奇葩说第六季的最新一期探讨了对孩子尊重权的问题。

辩题是,“生二胎必须经过老大同意吗”,有人说,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决定,不需要经过孩子的同意,“毕竟,生他的时候,也不需要经过谁同意不是?”
 
这一期,大家极其喜爱的傅首尔傅妈妈又贡献了非常经典的观点。
她说,在她问儿子要不要个弟弟妹妹的时候,儿子反问她,“如果他像我一样不争气怎么办?”
 
傅首尔说,“你们想过没有,如果老大坚决不同意,说明你根本不配生二胎。在坚决的背后,是父母给的不够。”
 
“当一个孩子有一百颗糖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不大方;但如果一个孩子手里一共就2颗糖,你又如何要求他大方?”
 
看似和今天的话题毫无关系,可他们的内核是一个问题。

二胎决定权的参与,是孩子被尊重,被赋予责任的安全感来源,那么不被独自丢在家里,就是孩子关于爱的安全感的被给予。
 
永远不要用成人的权威,去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也不要以并不匹配的惩罚,去挑战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界限。
 


要知道,覆水难收。
我们在童年所拥有的安全感越充足,我们对于距离的承受能力就越强。
 
回望我们的童年,印象深刻的黑暗,都来自于爸爸妈妈的不理解和不重视。

因为没有完成作业,所以就不配得到父母的爱和信任;
因为没有按照既定规则,本来最有安全感的家,也变成了一个孤单无助的惩罚场;

表面上看,孩子因为惩罚而完成了作业,但若是放到人生漫漫的长河里,失去的,又有何其多?
 
后来,这个博主发了道歉声明,她说她向全体网友道歉。

而我最想说的是,历史和生活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我们不希望看到当年的童年伤痛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重复上演。
 


孩子们应该被充足地爱着,规则感的建立我们都理解,但我希望,即便是在践行规则,也应该是带着安全和爱的。
 
最起码,留下父母一方或者一个长辈来陪伴她在家完成作业,是不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呢?
 
做家长啊,不要太骄傲,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比孩子强。

图片来源:《爸妈不在家》 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