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如冰,快乐如水。冰多了,水就少;水多了,冰则化。 上天,真会捉弄人。进化与运动发展中的人类,不断创新出物质无限,能上天入海管空管地管思想,持续掌握着资源丰富的地球,躯体却没有像小鸟一样的翅膀,没有像树一样能百年千年受到大地滋养。 人类具有洞悉万物的智慧和改造提升之力,能圈养野兽、能渔海猛,能移大山、善改水道,生命却不如龟能长寿,自身更没有山石牢固之本。 想起也很有意思,猫儿喜欢吃鱼,猫却不能下水;鱼儿喜欢吃蚯蚓,却不能上岸;人类能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然而,由于信仰、种族、区域、物品、欲望等原因,世界时刻都在斗争和较量,没有中断过。大到国界领土、利益争夺,小到喜怒哀乐、思想认识等不同,出现了层出不穷的矛盾、纠葛、差异,产生着绵绵不断的矛盾、分歧、异念。 前日,在微信里阅读到一篇文章的题目:烦恼即菩提。其中解释说,若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的缘起。如此解释,令人不免豁然开朗,在思考中有所顿悟。 人都是从呀呀幼童、少年、青年到成熟,走的路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定会将这个美好和浮华的世界看得清楚。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学会说话,却用很长的时间要学会闭嘴。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修炼和智慧。何时该说,何时不该说,左边是烦恼,右边是愧疚,恰好的“度”就是聪慧。快是疾速疯狂,慢是怠慢误机,怎么才稳妥呢? 有情绪是本能,控制好情绪是本事。人生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一边选择,一边放弃。所以,不要和别人过多计较,因为太不值得,浪费了时间,折磨了自己。不要和别人较真,人缘巧合的轮盘飞转,未来的变化或许又要做朋友。仰望天空,云雾飞腾龙何处?俯视大地叩问鹤家乡?没有谁能活过万岁和千岁,不要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在无为消耗生命中度过。 保持情绪的稳定,就能及时止损。智者,是能乐者;慧者,为能容者;悟者,是自觉者;能者,是善行者。 众生繁事较多,没有几个人在乎你的忧伤,更没有人在乎你的孤独。天空,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眼泪而布满乌云,世界更不会因为缺少谁的真诚,而把云彩变为单调。 每临大事需静气。保持思考状态,常能度过难关。人,年富力强时候面对的一切就是弹簧,当你躯体气息弱了,困难就强了。当你的精气神强了,阻碍就弱了。活着就该峰回路转,在激流里淡然求生,遇山寻路、过河架桥,上山问樵者、下水问渔者,走过一村又一景,趣味尽在路途上。 佛学称这个世界为“婆娑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里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有钱了,然而物质多了,精神就松懈了;让子孙满堂了,就不给云游的潇洒了。就如同,自然中阳光烈焰了,肯定看不见月亮的温柔;月光柔和时,自然就少了大地上和煦光彩了。 人们高超的行为风格,来源于高尚的心理品质。看透不如悟透,悟道不如行动。人总是像智者一样劝解别人,像傻子一样折磨自己。最终,你不得不承认,你仍然是自己的陌生人。 情绪的稳定,是一种实力,也是心胸的格局。人生,其实就是一次生命行旅,我们前进的脚步始终不能停下,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们在任何季节和年龄长久停留,岁月不居、生命易老,我们只有在前进中学会选择,学会进步、学会欣赏、学会感悟人生。 《维摩经》上讲:“烦恼即菩提”,大意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化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思想度转,寻找方法、方案、途径,当下就是菩提。 解决烦恼,如消冰冻,是修行者从心而动对纷杂事物的感悟。也可以说,是众生在生活中处理烦恼同时所得觉悟与认知。人人皆为佛: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一个人,常修戒定慧,息减贪嗔疑,自然就会多了烦恼,多了从容与智慧。 世界本来就不公平,你有多努力就会有多幸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