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高考小说知识清单

 山湖微波 2020-01-04

第1节: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的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方法:

(1)角度与内容:

视觉(形状、色彩);听觉(声响)触觉(质地)嗅觉(味道)

(2)层次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的变化)等等;

(3)技巧与手法

正侧、动静、虚实、细节、白描、工笔

(4)从修辞角度看

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作用:

★从情节结构的角度

(1)开头:

交代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

渲染故事氛围,奠定情感基调

(2)中间:

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构成情节转折

(3)结尾

照应开头、标题或上文,营造余韵,升华主题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

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或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从主题主旨角度:

自然环境体现时代社会特征,影响人物行为性格,有助于表达主题

★从艺术效果的角度:

营造意境,渲染氛围,感染读者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人物方面:

展示人物活动及成长的时代背景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

(2)主题方面

表现社会本质特征。如《祝福》鲁四老爷的书房

揭示作品的主题。如《林教头》中的行进路线

第2节:小说的人物形象

一、特征概括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1、从情节角度概括(性格精神思想)特征或变化过程;

2、从细节角度概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其他细节;

3、从环境角度概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活动场景、人物关系;

4、从作者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中提取;

特征包括:

1、性格特征:善良、勤劳、正直、豪爽、含蓄、固执、乐于助人……

2、精神品质特征:乐观、悲观、积极、消极、精神矍铄……

3、身份地位特征:人大代表、建筑工人、身份卑微的老人……

4、思想特征:爱党爱国、传统守旧、封建愚昧、思想先进……

5、外貌特征: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穿着时尚、邋遢、穿着讲究……

(提示: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不同的是还要答出除性格外的外貌、精神品质、思想、身份地位等。)

二、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

1、正面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其他细节;

2、侧面描写

(1)通过环境场面的描写烘托人物(性格、思想情感、态度)

(2)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3)通过他人的语言(评价)、其他事物(书信)来表现主要人物;

★侧面描写的作用

(1)委婉含蓄,丰富了作品内容

(2)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分满真实,具有立体感

(3)揭示(暗示)了作品主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的作用

(1)人物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一类社会群体

(2)主要人物的活动,折射出某种社会现象

(3)带给人某种启示,引发关注思考,表达了某一主题

(4)对情节的推进作用;

2、次要人物的作用

(1)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表现主要人物的某一特征);

(2)贯穿全文的线索,起到叙述者、参与者、旁观者、评论者、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感(特别是第一人称“我”);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3、线索人物的作用

(1)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第一人称“我”),使情节更加紧凑

(2)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托作用。

(3)揭示作品主题

“我”——小说中的特殊人物和特殊作用

①叙述者:起线索作用,作为“有限视角”。作为“有限视角”的好处是“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②亲历者、见证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参与者:一般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时也是主要人物。

④代言者(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倾向。

4、物象的作用

①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②对情节的作用: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的发展;显示线索,做铺垫,构成对比;(开头)引起下文,(结尾)总结上文,前后呼应。

③对环境的作用:营造氛围,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④对主题的作用: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象征意义。

5、物象的意蕴

物象的意蕴有很多,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主题义,一般要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来思考。

(1)由外到内。由物象的外在特征到其内在精神气质。

(2)由实及虚。由物象的自身意思到附着在其身的虚指意思,如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情感义。

(3)由表入里。先由该物象最表层的意思入手再到其语境义,尤其是深层含义(人物性格品质精神或情感态度)。

第3节:小说的情节

一、情节梳理的基本思路

(1)寻:线索

事物线索  冲突线索

(2)理: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时、地、因、人、事)

(3)抓:场面

场面集中了矛盾、场景、事件

二、情节的作用分析

1、开头段的作用

(1)内容情感方面

交代时间地点背景

渲染某种氛围、,奠定情感基调

开门见山,表达对……情感态度

(2)情节结构方面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

总领全文,揭示作者某种情感

(3)表达效果方面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指出(暗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4)艺术手法方面

与下文做对比、衬托,使后文内容更突出

2、中间段的作用

(1)照应前文或题目,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

(2)使情节曲折,陡生波澜

(3)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过渡自然

 3、结尾段的作用

★欧亨利式(出人意料式)结尾

(1)情节结构上:结局出人意料,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表现手法上:与前文伏笔相照应,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人物形象上:突出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精神、品质)

(4)主题主旨上:突出(揭示、暗示、升华)作品主题

★悲剧式结尾

(1)人物上: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命运特征

(2)主题上:突出小说主题

(3)效果上: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喜剧式(大团圆式) 结尾

(1)从读的情感体验上:符合读者心理预期,能够引发读者心理共鸣,给人欣慰愉悦之感;

(2)主题上:凸显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的审美追求;

★留白式结尾

故事戛然而止,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思考,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探究结尾是否合理:

①这个结尾水到渠成,是当时环境下发展的必然结局;(环境)

②从情节上,交代出故事结局,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情节)

③从人物塑造上,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人物)

④从主旨上,这个结尾升华了×××主题;(主旨)

⑤从艺术手法上,结尾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引人回味/出人意料等。(艺术手法)

(提示:要特别注意空白式结尾及出人意料式结尾的作用。)

三、情节的结构特点和解构手法

1、线索的作用 (双线索的作用)

(1)贯穿全文,使情节发展脉络更为明晰,情节结构更加紧凑

(2)明暗双线呼应,推动情节的发展

(3)双线索,丰富作品的内容(具体……)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

(4)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5)突出人物形象特征,使形象更加丰满

2、标题的作用

(1)环境的角度

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的角度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暗示或概括情节

(3)形象的角度

表现人物形象特征,暗示人物命运

(4)主题角度

揭示主题,暗示(隐含)主题

一语双关,对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效果角度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思考

3、情节的结构特点

(1)从开头看

★倒叙式:制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设疑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引出下文

★写景式: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烘托人物心情

(2)从结尾看

(参见结尾段的作用)

(3)从全文看

★一波三折式:(摇摆式)

情节波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增强作品的戏剧性、可读性;

★首尾呼应式: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情节的结构手法

(1)悬念、突转:

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对主题主旨画龙点睛

(2)对比、衬托:

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3)伏笔、铺垫、照应:

使文章生动,人物形象突出,主题鲜明

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情节具有合理性更严谨

(4)抑扬:

文势曲折多变,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四、情节的叙述视角及手法

1、叙述角度(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叙述直接、自然

增强真实感和亲切感,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

便于作者抒发思想情感,表达观点态度

(2)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

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

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

(3)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4)儿童视角

A、采用儿童的视角写故事,儿童感受到的世界,往往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能看到成人看不到或不愿意看到的隐秘事件,也能看到被成人忽略的遮蔽的生活细节。

B、语言表述是儿童的思维逻辑。

C、主旨上是异常沉重的悲剧,有一些轻松色彩,也达到一种陌生化,一种客观呈现的效果。

2、叙述手法

(1)顺叙

叙述井然有序,文气自然贯通

(2)倒叙

使文章曲折有序、避免平铺直叙。形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不要的补充说明

使内容更完整充实,结构更严谨,

(4)补叙

对主体内容做补充解释或交代,照应前文。

3、叙述技巧

叙述技巧:

对话       心理 

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    回忆与现实交织      历史与现实交织    时空集中

①叙事灵活,将历史事件和眼前人事、景物结合,相互印证,真实感人。

②拉开时间距离,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现实意义,使主题更深刻。

4、情节手法总结

(1)叙述人称及视角: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

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视角:全知全能视角、有限视角

儿童视角

1.采用儿童的视角写故事,儿童感受到的世界,往往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能看到成人看不到或不愿意看到的隐秘事件,也能看到被成人忽略的遮蔽的生活细节。

2.语言表述是儿童的思维逻辑。

3.主旨上是异常沉重的悲剧,有一些轻松色彩,也达到一种陌生化,一种客观呈现的效果。

(2)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3)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历史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

(4)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

根据题干要求,选取相关手法判断并分析。

五、情节作用题

1、情节上:照应前文(指后面的情节:祝福);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

2、环境上:突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3、人物上: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4、主旨上: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5、读者感受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第4节:小说的语言

一、作品的语言特色

1、语言风格

(1)平实朴素——华丽典雅

(2)冷峻深沉——热烈热情

(3)端庄严谨——诙谐幽默辛辣

(4)简洁明快——委婉含蓄

(5)轻松愉快——沉重悲痛

2、遣词造句

(1)长短句的使用

(2)整散句的使用

3、语言的个性色彩

(1)地域色彩:方言俗语俚语的使用

(2)语体色彩:口头语和书面语的使用

二、人物的语言特色

1、语言具有丰富内涵

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

2、语言具有个性化

显示人物独特性格,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语言的表达形式

语言中多用……修辞

词语的选择呈现……特征

句式具有……特征

第5节:小说的艺术手法

1、环境的描写手法

2、情节的结构手法

3、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

(以上三点见前面相关部分)

4、小说的表达方式

(1)多种表达方式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2)叙述人称的选择有特色(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3)叙述顺序的安排有特色(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4)描写方法的运用有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

5、小说的表现手法

象征与托物言志、对比与衬托、烘托与渲染

6、小说的修辞

(注意答题模式)

7、小说的结构安排

(见“情节的结构特点”部分)

8、小说的选材与剪裁

(1)从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分析

作品选取的材料符合(寄托/暗示/表现)中心

(2)从材料的安排上看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3)从材料的内容上看

材料具有典型性、真实性、新颖性、有力度

材料具有时代感、历史感、多角度

以小见大、正侧结合

第5节:小说标题的作用

一、标题类型

1、以人物为题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

      ②展开故事情节;

      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2、以物象为题

作用: 

①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象征,寄托某种情感;)

 ②线索,贯穿全文;

 ③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④中心,突出文章主题。

3、以事件为题,比如:《走眼》《报复》……

作用: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

      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4、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比如:《谎言之境》《圣诞夜的歌声》《雪夜的故事》…

小说的标题作用:

    ①主题、人物、情节;                                                                                   

    ②线索、悬念;     

③象征、双关。

5、以问题为题

作用: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②引人思考。

标题的一般作用总结:

①本文标题简洁明了/含蓄隽永/直指主题(赏析风格);

②标题运用了双关/象征/比喻/反问/反语/悬念等手法+作用;(艺术手法)

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人物)

④标题是全文内容的概括,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暗示)情节发展;(情节)

⑤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主旨)

⑥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环境。)

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

二、标题意蕴

解题方法: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及效果(自身表达特点)

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标题对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第6节:其他

一、散文化小说:

1、淡化情节

这些小说不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情节又与结构不可分割。使小说呈现如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展示生活的本色 让叙述者的情感,自然地融贯、浸润在色调平淡的描述中。

2、人物弱化

故意淡化人物的脸谱化,呈现人物本真的原貌,其小说中的人物常常无主次之分。

3、语言诗化

从语言的修辞、句式等入手

4、结构形散神聚

二、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其特点有:(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选材小中见大,(4)情节完整,(5)结局出人意料。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三、主题的鉴赏。

鉴赏的小说主题,要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

解题思路:① 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 从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

③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