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荣:“南北朝”合称意味着“中国”统一观念之作用

 沧海一粟1951 2020-01-04
原创:“南北朝”合称意味着“中国”统一观念之作用

                                   中国地图

古代中国历史上既有国家大一统时期,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时期,也有分裂时期如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分裂的因素很多,同样地统一的因素也很多,“分久必合”不是历史的宿命,分裂时期就蕴含着统一的因子,“中国”这个概念就是这种统一因子。

举例说,魏晋南北朝特别是南北朝时期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西晋短暂统一),但把“中国”做正统、争做“中国”的观念却将南朝和北朝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理解?让我们从“中国”当时南北出现的政权讲起。

原创:“南北朝”合称意味着“中国”统一观念之作用

                           南北朝并立形势图

当时北方政权主要是自东汉、魏晋时期内迁入主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国(当然也包括深受少数民族影响比较大的汉族政权)和结束十六国分裂局面重新统一黄河流域的北魏以及随后分裂形成的东、西魏及其北齐和北周政权,而南方政权则是因战乱等原因由中原逃往到江南的汉族建立的东晋及其随后出现的宋、齐、梁、陈政权。

显然,我们国家在那个特定时代处于分裂状态,但很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南北方都指责对方不是正统“中国”而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的“中国”。具体说,当时逃到南方的东晋和接续东晋的宋、齐、梁、陈等南朝政权以自己是从中原洛阳南迁到建康(今江苏南京)来的正统“中国”而辱骂北方政权是“索掳”(头发扎起来的强盗和奴隶),但北方政权则以自己定都长安和洛阳居住于中原自以为是正统“中国”而辱骂南方政权是“岛夷”(逃到海岛上的野蛮人)。

应该说,基于古代居于中原地区的政权的确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是有理由做正统“中国”的,如果连定都长安和洛阳统治中原地区的政权都不算“中国”,谁又是“中国”呢?但基于古代制度和经济文化比较先进和发达的汉族建立的政权原本就是“中国”这一概念应有之义,当时带着制度和文化以及“中国”法统离开中原地区的南方政权说自己才是正统“中国”显然也是无可厚非的。

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中国”超越以往各种含义,显然意味着政治上的正统。为了争取“中国”的正统地位,南北方的“中国之争”水火不容,无法调和。好在此时的国家分裂状态最后走向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西晋以来“中国”长期南北对峙国家分裂状态,短暂的隋王朝之后,“中国”迎来了更大规模的繁盛的唐帝国),南北双方最终纳入统一疆域版图的隋唐大统一王朝。

原创:“南北朝”合称意味着“中国”统一观念之作用

                                    唐朝疆域图

中国历来有为前朝修史之传统,隋唐统一后必然要为前代修史,而修史必然涉及谁为正统?如果以北方政权为正统,可统一后的南方业已是隋唐王朝的一部分了,更不要说南方政权的确是从北方迁移而去的,这样一来,明显对曾经的南方政权不公平。然而,如果以南方为正统,隋唐统治者又继承的是北方政权的法统,这显然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正是在此情况下,隋亡后的唐朝统治者做起了“和事佬”,将曾经的南方政权和北方政权一碗水端平,认为南北方两者地位应该平等,因而官方应该同时修南史和北史。这样修史,表明唐朝因继承了同为“中国”的南方政权和北方政权,将南北方政权整合起来,从而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隋唐前的南方政权和北方政权是敌对的,唐朝为南、北方都修史并纳入都纳入正史,不仅符合唐朝的利益,而且南北方都接受,可谓各方都皆大欢喜,就这样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讲的“南北朝”概念。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是正统的象征,在两晋和隋唐之间的南北政权都争做“中国”,“中国”成为当时南方和北方的最大公约数,“南北朝”概念意味着“中国”观念之作用。

注:本文由头条号“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作者刘向荣创作,并首发于头条@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欢迎赐教,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作者:刘向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