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鲟灭绝,唯有影子留方寸

 过往邮客 2020-01-04

早在20世纪70年代,白鲟就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白鲟一般在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上游活动,偶尔也会到长江下游。大概每年的4月左右,白鲟会在宜宾一带的江段产卵。常年在此地打渔的渔民对白鲟的习性极为了解,所以每年此时都在此处捕捞白鲟。

那句俗语“千斤腊子万斤象”指的是中华鲟和白鲟体积大,然而背后的深意其实是:只要捕获一尾,无论是中华鲟还是白鲟,所得的收入都会比打十几网小鱼的收入还多。

据说,那时每年白鲟的捕捞量足足有5吨,渔民说:“(鲟)鱼肉用板车拖到街上去卖,像卖豆腐一样,要多少切多少,也不用称。”

那时的人们大概都不会想到,仅仅几十年后,白鲟就彻底灭绝了。

长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分布有水生生物4000多种,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

长江水系蕴藏了独特而多样的物种,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仅鱼类就有400 余种,其中纯淡水鱼类 350 种左右,特有鱼类多达 156 种。长江流域的天然捕捞产量占全国淡水鱼总捕捞的 63% ~ 64%,是我国淡水鱼最重要的产区。

作为一条养育了无数人的生命之河,近年来却遭遇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

由于人们对过度需求,导致了开放水域中的酷渔滥捕,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

从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到今年白鲟被宣布灭绝,江豚和中华鲟日渐稀落……这些无辜的生命承受了人类活动的苦果。

农业农村部官网近日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通告称,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在过去几十年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已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许多人竭泽而渔,甚至用上了“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作业方式。

长江渔业已经陷入了“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中。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甚至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实现禁捕,刻不容缓。

除了人类的捕捞,生存环境的改变也是白鲟灭绝的重要诱因。

长江丰富的水能为提供了宝贵的水电资源,中下游则大修闸坝以控制洪水泛滥。但这也导致了自然原始的长江生态系统被大肆破坏,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

调查研究显示,葛洲坝的建设阻挡了鲟鱼和胭脂鱼等的生殖洄游通道。长江上游建有 1 万多座水坝,这破坏了他们独特的产卵场,大部分鱼类的生存也受到威胁。

因为葛洲坝把长江分成了上下两段,上游的去不了下游,下游的也到不了上游。

据统计,长江的特有鱼类主要分布在上游,而上游特有鱼类的近 40%为受威胁物种。

白鲟们原本就数量较少的种群,也被分割得更小。

而且,白鲟是大型食肉动物,活动范围缩小也意味着觅食范围的减小。这样一来,即使上游食物短缺,白鲟也无法再到下游觅食。

此外,长江的大部分水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渔船,越来越繁忙的码头,这些都使鲟鱼们的生存环境变得危机四伏。

多么希望它们只是悄悄藏在了大江深处,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继续存在着……

这不只是白鲟,也不只是长江遇到的问题。

据了解,我国是濒危动物存在数量大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 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 多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 种。这其中,很多濒危的原因都与环境改变有关。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

云南闭壳龟于1906年灭绝

新疆虎于1916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

普氏野马于20世纪60年代灭绝

高鼻羚羊于20世纪60年代灭绝

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

滇池蝾螈于1979年灭绝

直隶猕猴于20世纪80年代灭绝

白头鹳灭绝年代不详

中国豚鹿20于世纪70年代灭绝

小齿灵猫于20世纪80年代灭绝

镰翅鸡于2000年宣布灭绝

冠麻鸭于20世纪中叶灭绝

……

保护和开发,不会是容易解决的矛盾,如何在保护好现有生存环境的条件下开发,也是我们越来越迫切的课题。

如果不能抓住剩下的机会,这个名单还会越来越长,甚至越来越快。

来源:Len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