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实与看法:2020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0-01-05

2020年1月4号,上海春季高考开考。这个小众的考试,语文作文题的受瞩目程度,当然比不上每年6月7号的全国高考。

只不过,学习面前,科科平等,考试面前,题题重要。我们就来看看这次考试的作文题,希望解读的过程,对你的学习思考或教学有所助益。

题之言

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

题之解

高考作文题,上海卷历来都区别于全国卷:全国卷的作文题材料,向来都是指向外部世界的家国天下,而上海卷则是指向内部的人性情理思辨。

上海的春季高考,自然也沿袭了上海卷的这个特点。

但是,无论是哪个地方的作文题,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材料,在写作本质上都是相通的,多了解不同材料类型,更有助于我们形成系统全面的写作策略。

题意解析:事实与看法

高考作文题,首先是一道阅读题。不管看到什么类型的作文题,第一步永远是读懂材料的内涵。

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往往决定了立意的高度与深度,而立意的高度与深度,直接决定了一篇作文的得分处在哪个层次。这就是高考这种选拔性考试的残酷之处。

这道题的材料很简单,以上海卷惯用的“有人说”开篇,紧跟着两句颇具哲理的议论句: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很明显,这两句话论述的对象,是事实和看法:

第一句话说的是,任何的看法,需要以事实为依托,不然就是空洞的;第二句话说的是,面对任何的事实,需要有自己的看法,不然也是无力的。

立意角度一:事实与看法的辩证关系

一个稍有辩证法知识的高中生,应该都不难看出,这两句话,其实是在讲事实和看法的辩证关系。

这个时候,你的脑海里有没有联想到这些句子:

  • 物质与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 实践与认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有没有发现,事实与看法的关系,恰好与这些关系,一一对应。

理解了事实与看法的辩证关系,立意无论偏向于事实的决定性,还是看法的能动性,都是可以的。

波澜壮阔的中国现当代历史,就是事实与看法关系的最好体现:

中国10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70年从建国、富国到强国的历史,4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历史,就是一部事实与看法相互影响的历史,一部现实与理想相互作用的历史,一部实践和真理相互检验的历史。

无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之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中国这100年的革命史、发展史,思政和历史两门课里,都有你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理论依据、事例材料和词句语料

立意角度二:认识事实到形成看法的过程

从上述角度立意和写作,固然是可以的,但是深刻的人,都不知看问题表面,也不可能仅仅用联想和归纳这种简单的思维方法,得出立意。

作文若要写出深度与高度,需要对材料所涉及到的概念和命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我们不妨来想一想,什么叫事实,什么叫看法,为什么看法要以事实为依托,事实需要看法来助力?

“事实”,就是客观存在和发生的事物,比较好理解,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什么”、“有什么”,“发生了什么”,“干了什么”。

“看法”,就要相对复杂一些,至少有两层内涵:

第一层是关于“为什么”的,可以称为阐释性看法。比如,苹果之所以会从树上掉下来,因为受到地球引力作用。

第二层是关于“怎么做”的,可以称为行动决策性看法。比如,孟母知道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很大,所以带着孟子三次迁居;今天父母知道高考对命运的重要性,不惜一切代价买学区房,报补习班。

从事物运行的因果联系中发现规律,遵循规律作出趋利避害的决策,或者按照客观规律形成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就是人们从认识事实到形成看法过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从中发现了规律,规劝世人,学不可以已。

古之学者必有师,韩愈看见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于是告诉世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立意角度三:事实亦可假,看法亦可真

以上所述,看似无比正确,其实依然没有摆脱归纳法的简单思维影响。

人们所认为的客观世界,只是我们感知到的世界,人类感知的客观世界,是经过大脑趋利避害改造过的,并不一定是事实。

比如说,光,本质是粒子,形式是波,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但是人类看到的光,却是有颜色的。

那是人类大脑根据光的波长,形成的对光的识别机制。光有颜色这个“事实”,本质上只是“看法”而已。

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思维方法:一种叫归纳法,一种叫演绎法。

除非进行穷举,否则只要存在反例的可能,归纳法得出来的结论,就是错的。

无论我们看到多少只天鹅是白的,也无法证明这个世界不存在黑天鹅。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个结论和我们要不停学习,没有必然联系。

演绎法虽然可以避免归纳法的局限,但是演绎法的推理,只有保证大前提的事实为真,才能保证所有推理和结论正确。

不被事实表面的假象迷惑,不受外界看法的影响,保持独立思考,才是我们不被外物束缚实现自由意志的正确路径。

3

题外话

其实,需要认清事实和看法的,需要学习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又何止中学生?

我们每天都被裹挟在大量事实和看法的信息流当中,殊不知,很多看上去无比真实的事实,其实是有人刻意制造出来的假象。

事实尚且难辨真假,更何况用这些假象推导出来的看法。要知道,我们在朋友圈里看到的大多很有真知灼见的道理,其实不过用三五个故事和简单归纳法总结出来的。

用捏造歪曲的事实,简单归纳出来道理,怎么可能指导我们过好这一生呢?

珍惜生命,独立思考;终身学习,明辨是非。

远离毒鸡汤!

这道题的解析就到这里,希望对你有益。如有疑问需要交流,欢迎加我微信。

另外,2020年高考临近,我准备写一个关于典型作文题的解析的专栏,名为《高考作文举三反一》,希望通过讲题的方式,帮助到广大师生作文的备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