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流落日本的中国国宝:图8中国多次索要未果,安倍用四字回应

 传韵轩vs拙言 2020-01-05

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文献记载,早在汉朝时就有日本使者来中国。正是这样的关系,使得中国一些国宝级文物流落日本。这是一组反映流落日本的十件国宝级文物,件件珍贵无比,有的甚至是传世孤品。宋牧溪法师《观音猿鹤图》,收藏于京都大德寺。

宋代《红白芙蓉图》。这幅画被认为是南宋院体花鸟画的最高水平之作。画面色彩较厚,晕染采用出没骨画的技巧,过渡自然,表现出芙蓉花瓣形态及色彩细微的变化特征。目前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菩萨处胎经》,收藏于京都知恩院。这卷经书名气很大,据称它人世间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创作,字大如豆,书法为北碑一派,笔意自如,全无石刻方拙之态,其超凡入圣之处,实有不可思议之妙,价值无可估量。

唐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收藏于宫内厅正仓院北院。这是一件能反映大唐繁荣的文物,所的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南宋曜变天目茶碗,收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据报道,这是日本人最喜欢的一件文物,特别对里面神奇的曜变图案非常感兴趣。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是宋人斗茶用的,是南宋的传世孤品。

图:猛虎食人卣,收藏于京都泉屋博古馆。器具的造型为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为商朝晚期的青铜器。

王羲之《丧乱贴》,被认为最接近于王羲之真迹的唐模本,被日本皇室藏,相传是鉴真大师东渡时候带到日本的。此贴为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笔法精妙,字体跌宕起伏,寓意深刻。

图为绝世珍宝就是柴窑的瓷器青百合花瓶,距今1050年工艺技术堪称诸窑之冠,曾有“片柴值千金”一说,却在近代日军的多次掠夺中流失到了日本。为了让珍宝回归,中国多次与日本方面交涉,不惜以天价将其购回。日本方面却一直予以拒绝,日本首相安倍在参观了此物之后,当即被此物的精美所吸引,当即赞叹:这是国之瑰宝,相当难得。

南宋《无准师范像》,收藏于京都东福寺。史书记载,无准师范是宋理宗的国师,径山寺主持,南宋佛门的领袖,这幅肖像画特别重视面部的表情细节,不经意地传达了禅师智慧风趣的风范

南宋山水画第一神作《潇湘卧游图》,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这幅画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山水画,整幅长卷淡墨皴染一气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笔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